年代 |
布机(台) |
煤炭(吨) |
生铁(吨) |
纱锭(枚) |
1915年 |
2254 |
12879770 |
267513 |
700014 |
1922年 |
12456 |
21318825 |
429548 |
2221000 |
材料一:儒家精神是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古代文化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即人文),人与人关系的道德规范构成伦理,人与人关系的强制化构成政治,伦理政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纲领。儒学一开始便是一种佐军治国的体系,历代儒士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主张经世致用,务求实效,儒学这种作风影响到整个中国文化。儒家关心的是现实的人事,提倡以刚健有为的精神从事于人事,对天命鬼神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理性态度。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意识非常强,突出地表现为对古代圣贤的崇拜和对传统经典的迷信。
材料二:自汉武帝确立儒学在社会思想中的独尊地位以后,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经过千百年的强化和浸透,儒家思想不仅为统治者、知识界和思想文化界普遍接受,且深入到下层百姓思想中。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经纬、鄢良、朱建平《中国古代文化与医学》
材料一:在早期的一些工业部门中,几乎全是童工劳动……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展开,童工劳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1839年,在大不列颠的41.956万个工厂工人中有19.2887万人是在18岁以下的。1850年至1862年间,英国纺织业中14岁以下的童工,1850年是9956人,1856年是11228人,1862年是13178人……除纺织业与矿业部门外,其他行业也大量使用童工,如火柴厂、制造厂、化学工业、印花等行业。
——尹明明、刘长飞《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劳动》
材料二: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市各大行业、工厂之中的童工问题,已经嬗变成上海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童工的文化教育程度低,相应的降低了整个上海市民的平均文化水平,无法形成过硬的高素质的人才后备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童工一多,则其后社会上势必增加许多早年衰弱而缺乏技术的劳动者,缺乏生产能力的人数增多,处处需要社会的援救,于是势必加重社会的负担。
——丁勇华、吕佳航《试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童工问题》
材料:下面是某版《世界史》一书中部分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四部分走向全球一体
第二十六章西方文明的革新: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1789年——1914年
第二十七章亚洲对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回应,1850年——1945年
第二十八章非洲和大洋洲,1850年——1945年
第二十九章西方在世界,1915——1945年
第三十章1945年以来的全球竞争与世界一体化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元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编写原则,并说明依据。(分析出两条原则即可,史论结合)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1941年6月22日,德国在西线获胜后,纠集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附庸国挥师东进,发动了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苏联人民奋起抵抗,开始了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苏联人民经过顽强抵抗,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1942年夏德军主力进犯斯大林格勒,到次年2月2日,苏联军民全歼德军主力33万人,从根本上扭转了苏德战局。1943年7月到8月苏联人民取得了库尔斯克会战的重大胜利,开始了全线反攻。1944年苏联收复了全部沦陷的国土。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德军在苏美英等盟国的联合打击下被迫投降。苏联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编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冯玉祥,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1926年秋,在绥远五原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并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一度附和蒋介石、汪精卫清党反共。1930年,联合阎锡山等举兵反蒋,爆发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后,冯积极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3年5月,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后为蒋介石所迫辞职。1936年,出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相继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6年,被迫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抗战胜利后,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要求组织联合政府。是年7月,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因所搭轮船经黑海时失火,不幸遇难。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