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自 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到1895年,中国民族工业数量大致在170家左右,资本总额不足500万元。然而,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0多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无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材料一: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厂矿数(家) |
资本额(千元) |
|
总计 |
549 |
120 288 |
上海 |
83 |
23 879 |
武汉 |
28 |
17 240 |
天津 |
17 |
4 219 |
广州 |
16 |
5791 |
杭州 |
13 |
1552 |
无锡 |
12 |
1 422 |
其他 |
380 |
66 185 |
材料二: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1898年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
材料三:在1914年-1922年期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迅速发展……以轻工业和日用品制造业发展最快,其中又以纺织业和面粉业最突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
事件 |
创办人 |
备注 |
1839年 |
马礼逊学堂 |
传教士马礼逊 |
澳门 |
1843年 |
英华学院 |
传教士爱礼逊 |
从印尼迁至香港 |
1844年 |
宁波女塾 |
传教士爱尔德赛 |
宁波 |
1861年 |
京师同文馆 |
恭亲王奕诉 |
北京 |
1864年 |
广州同文馆 |
谈文和 |
广州 |
1898年 |
京师大学堂 |
张百熙等 |
北京 |
1903年 |
《奏定学堂章程》 |
张之洞等 |
建立初等、高等学堂的教育体系 |
材料二:清末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832名从军的英雄……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中国教育报《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
材料一:1872年……第一批共30名中国幼童从上海乘船,前往美国……这批幼童多半学习了工矿、铁路、电报和军工等学科,后来其中一部分人悄悄剪掉了辫子,渐渐地开始改穿西装,参加体育运动。这引起了时任清政府留学生监督陈兰彬、吴子登的不满,他们秘密上奏朝廷,说留学生不遵守封建礼教……1881年,清政府以留学生沾染“外洋风俗”、“抛荒中学”等为由,将留学生调回国内。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何以学习西方后仍然失败”的困惑萦绕在中国仁人志士的心头。东渡扶桑、自发留学日本的学生多达万余。1905年,陈天华在东京与宋教仁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辅佐孙中山筹组同盟会,起草《革命方略》;邹容于1902年秋,到达东京,入同文书院,始撰《革命军》初稿;同时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
材料三: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疾呼:“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以俄为师”,即向苏俄学习被视为留学生们的共同选择。
(民族工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l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
(社会生活)
(音乐先驱)
2018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编排了历史剧《抗日风云》。小刚和小强同学应邀分别扮演了剧中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创作了爱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脍炙人口的名曲。
(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