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1-11-23 浏览次数:9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6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悴(qiáo)    并(tì)   蔽(yìn)   啬(lìng) B . 蓄(chù)     浴(mù)   落(zhuó)     (shà)时 C . 弄(shì)     分(qí)   笑(nì)    徘(huái)  D . 粼(lín)   告(dǎo)  临(lì)      妹(zhǐ)  
  •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轻捷   酝酿    抖擞      浑为一谈 B . 嘹亮   风筝    静谧     人声鼎沸 C . 澄清   粗犷    捶打     人迹罕致 D . 感概   诀别   瘫痪      截然不同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春天来了,鸟儿们应和着尽情唱出美妙的乐曲。 B . 小茅屋荫蔽在树林中.为伐木工人遮蔽风雨。 C . 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D . 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 , 最终还是没找着。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 .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 . 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D . 这件事的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 《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B . 《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回忆了几件与秋天有关的事,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秋天的热爱和怀念。 D . 《荷叶·母亲》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 6.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曹操,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 B . 马致远,明朝戏曲作家。代表作《天净沙•秋思》,其中《天净沙》是词的题目。 C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D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7. 关于《朝花夕拾》,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共收录了鲁迅10篇回忆性散文。 B .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勤劳、善良、朴实,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农村妇女形象。 C . 《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 . 《五猖会》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忌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 8.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我们要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宽容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宽容是 ,宽容是 。

  • 9. 古诗词积累
    1. (1) ,洪波涌起。(《观沧海》)
    2. (2)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3. (3) 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
    4. (4) 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5)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6. (6)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7. (7) 《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8. (8) 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含有“树”字上下相连的两句古代诗句:
二、口语交际(共5分)
  • 10. 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学校在大课间开展了跑操1000米活动,作为班级体委,请你协助班主任完成以下任务:
    1. (1) 班里大部分同学不爱运动,对此有为难情绪,在跑操前你会动员全班同学说:
    2. (2) 放学后,班里身体偏胖的小龙同学正在操场上默默地跑圈,见此情景,你会鼓励他说:
三、阅读理解与分析(共39分)
  • 1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元 方 入 门 不 顾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

    2. (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语的意思。

      ①下车之()         ②相而去 ()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不亦乎(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 (4) 结合<甲>文内容,说说元方义正词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原文回答)
    5. (5) 孔子认为对待他人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结合孔子的这一观点,请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我们如何对待<甲>文中“友人”的做法。
  • 12. 阅读莫怀戚《散步》选段,回答问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 (1) 选文第①段从记叙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
    2. (2) 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分歧:

      决定:

      决定理由:

    3. (3) 关于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散步》一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 .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 . 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 . 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4. (4) 选文第③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是  。
    5. (5) 判断下列句子那些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

      C.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6. (6)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
  • 13. 阅读《手背上的温暖》一文,回答问题。

        ①天,冷极了。

        ②客厅里,小儿在烤着炉火看电视。而我,缩在冷冷的书房里赶写一份材料。

        ③儿子“噔噔噔”跑了进来,一下就捂住我的右手,立时一缕温暖的热流从手背传来。我不知他想和我玩什么游戏,停下笔,静静地看着他。他也不说话,歪着头,扬起狡黠的笑脸。一会儿,他就“咚咚咚”地跑出去了。片刻,他又飞了过来,两只小手像抱着一只欲飞的小鸟一样又捂住我的右手,还是不说话,只用顽皮的舌头舔着嘴唇,向我直笑,一会儿又跳开了。这小家伙在搞什么名堂,扰得我写不成东西。我起身来到客厅。忽地,我愣住了,心底的温暖如水漫溢:原来他先烤一下火,再小心地拢着那一团温热,急急地跑来给我暖手。我一把搂住孩子,用粗粗的胡子扎在他嫩嫩的脸蛋上…

       ④我和小儿在家午休。一觉醒来,发现他竟在客厅里看电视。我一时火起:不好好午休,还趁我睡着时偷看电视,走过去照着他的小屁股就是“啪啪”两巴掌,再给他一顿好骂。儿子哭了,好半天,才缓过气来。他抹着眼泪,抽泣着,说:“我没有偷看电视,我只怕你睡过了头误了上班时间,就守着电视看上面的钟,好到时间叫醒你。”蓦地,我的心像被铁锤猛击了一下,愧疚自责涌上心头:好懂事的孩子啊!我的暴躁又一次伤害了那颗纯真的心。我摩挲着孩子的头,无语……

        ⑤和小儿逛街,遇有献血车宣传无偿献血,我上了献血车。

        ⑥当针头扎进我右臂的那一刻,站在一旁的儿子嘤嘤地哭了起来,小手抓紧我的左手,他那手心上渗满了汗。我献完血,他的眼睛已是红肿。

        ⑦当晚十点钟了,儿子还赖在我的床上不肯去睡。倦意袭来,我刚一合眼,儿子就摇醒我,满眼的焦灼。问他干嘛,他也不说。于是我又合眼,可又被他弄醒。我火了,训他。他哭了,揉着泪眼说:“你今天出了那么多血,看你眯上眼睛,我不知道你是真睡觉还是‘那个’了?”噢,我明白了,原来从献血起他就一直担心我‘那个’。我眼里有些潮湿,笑他傻,告诉他献一点血对身体没影响,我是真睡觉。但他就是不肯让我睡,坐在一旁瞪着一双黑亮的眼睛“监视”我。面对他的无理,我还生气吗?这个傻傻的孩子用他那一片小小的担心呵护着我,我怎能不感动、不幸福呢?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④段中“我的心像被铁锤猛击了一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当时明白事情原委后非常心痛。 B . 第④段中“我”愧疚自责是因为误解了儿子的一片苦心,没有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就随意教训人,为自己的暴躁又一次伤害了儿子纯真的心而感到后悔愧疚。 C . 第⑦段中两个“那个”的意思是死。 D . 文中“我”看到儿子如此懂事,为他那一份小小的担心所感动,同时也感到非常幸福。
    2. (2) 品读文中③段中画线的句子,揣摩儿子“不说话,只用顽皮的舌头舔着嘴唇,向我直笑”的原因是?
    3. (3) 选文叙述了“我”和儿子之间充满温馨的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4. (4) 请从文中选择一处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并说一说让你感动的理由。
四、写作表达(共50分)
  • 14. 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次次的相遇。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人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温暖,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个理解的眼神……

    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