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 1. (2021八上·建湖月考) 名句默写。

    ,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②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

    ③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⑤《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视、俯视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⑥《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月光如水,疏影横斜的句子是:

  • 2. (2021八上·建湖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yì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 , 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dùn形

    (钟声《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②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     )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     )那。

    (《“飞天”凌空》)

    面对技术封琐,多少人______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一着惊海天》)

    1.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 (2) C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成   改成

    3. (3) 请根据C句括号里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四字成语。
  • 3. (2021八上·建湖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次考试实在太糟糕,自试卷发下来起,他就郁郁寡欢 , 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B . 目前,水资源短缺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C . 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垃圾、脱鞋等行为让人深恶痛疾 D . 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 4. (2021八上·建湖月考)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 . 青春往往伴随着成长的疼痛,此刻的我们都在经历并体验着这样一种过程。 C . 5G,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它的速度可达每秒钟10兆,比4G快了数百倍。 D . 为表彰在抗击新冠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人物,国家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 . ①②⑤④③ B . ③⑤④①② C . ①⑤④③② D . ③①④②⑤
  • 6. (2021八上·建湖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首届诺贝尔奖由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于 1901 年首次颁发。这是根据挪威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一个奖项。 B .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作品,原名《旧事重提》。是一本小说集,里面记录了作者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C . 《水经注》乃北魏郦道元所撰,此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 .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一着惊海天》就是属于一篇新闻特写。
  • 7. (2021八上·建湖月考) 综合性学习。

    诚信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教子、经商、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校将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探“诚信”之义】

      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一条名言、一个故事,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

      名言

      轻诺必寡信。

      ........................................

      故事

      曾子烹彘

      ........................................

    2. (2) 【做“诚信”之人】

      昨晚,你的好朋友小明给你发来一条信息,大概意思是说,明天就要考试了,他很担心自己考砸了,对不起父母和老师,而你和他正好就在一个考场,且他就坐在你的后面,他希望你在考试时能给他一点“帮助”。看完他的信息,请你围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进行回复。

    3. (3) 【话“诚信”之事】

      【新闻点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受到共享单车的启发,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生开展了“共享雨伞”活动,把印有“诚信”图标的黑色长柄雨伞放置在教学楼大厅供同学们自由取用、自觉归还。近日,在该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总结表彰会上,“共享雨伞”获评“诚信主题教育年特色项目”。(选自《中国教育报》)

  • 8. (2021八上·建湖月考) 名著阅读

    某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1. (1) 任务一:【辨析人物】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作者是。 书中“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怪混合产物。”“他”指的是(填人名)。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他”指的是(填人名)。

    2. (2) 任务二:【感受精神】

      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有同学发现“红”是属于红军战士的奋斗色彩,如“红军”“红星”“红小鬼”……同学们对“红”的内涵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将其补充完整。

      甲:我认为,“红”是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不怕牺牲、奋力拼搏的精神,在第五章《长征》中,我不但看到红军战士们忍饥挨饿过草地,还看到他们(概括情节)。  

      乙:我理解为的精神,你看书中“红小鬼”(概括情节)

二、阅读理解(44分)
  • 9. (2021八上·建湖月考) 阅读杜甫的《宿府》,完成各题。

    宿府

    杜甫(唐)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②伶俜(pīng):流离失所。③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

    1. (1) 诗中画线句生动描绘了诗人独宿幕府的情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赏析。
    2. (2) 结合全诗内容,请简要概括诗人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这一悲叹的原因
  • 10. (2021八上·建湖月考)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1),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2)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3),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4),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注释】(1)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2)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3)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4)《慎子》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 (1) 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停两处)。

      往 来 遥 观 者 常 若 雾 露 沾 人 窥 深 悸 魄

    2. (2) 解释下面加点词字的意思。

      略无处(

      多趣味(

      气云浮 (

      山腾(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4. (4) (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
    5. (5) 请概括(甲)文的夏水与(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异同之处,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 11. (2021八上·建湖月考)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各题。

    说“宁静”

    于丹

    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③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④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最终找到那块手表。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

    ⑤《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⑥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⑦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你身边也有一些人不够“宁静”,请举例,并给他们提出建议。
  • 12. (2021八上·建湖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竹  影

    苏诗布

    ①我老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

    ②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更让她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

    ③谷雨过后,林子里的小竹笋破土而出,一簇簇的,直往上长,仅在一夜两夜间,就认不出昨夜的同伴了,于是采撷竹笋就成了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似乎那竹笋每长一寸,我们回家的日子就近了许多。其实,在外生活的日子总不能让母亲算得那么准确,竹笋长得过高了,家门口那条小路依旧看不见我们兄弟的身影。母亲只好自己来采撷那些竹笋,升灶堂,烧沸水,剥笋皮,一场忙碌,大铁锅便渐渐地积满了竹笋。母亲坐在灶堂口,面对燃得火热的柴火,心想,孩子们快回家了,于是母亲笑了,一个人对着灶堂火一样地笑。每每这种笑总能如愿,等到我们到家时,母亲总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厉害,我就知道你们要回家了。在阳光里,母亲的竹笋慢慢地变成了笋干、阳光越过那片竹林时,母亲像翻晒衣物一样伺弄着那些笋片,最后,那些笋片几乎成了我们桌上的美味,成了我们咀嚼乡情的依托。

    ④三年前,母亲生了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了回家的孩子们,大概是母亲无法及时采撷那些新长出的小竹笋,那片竹林浓了许多,它的影子几乎就要吞没了老屋的院子。

    ⑤今年谷雨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亲看见我回来,就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很旺,母亲明显瘦了,大概是她听不到我们喊叫她的声音,一看见我就跳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母亲那一跳一跳的,让我的心终究有些宽慰,其实那简单的动作已经告诉我,母亲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

    ⑥母亲依旧忘不了那片竹林,她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我还没有进家门口她就带着我进那竹子林了。母亲边走边说,你回来得早了,竹笋还没有成片长出。

    ⑦浓浓的竹阴里只有依稀的几棵小竹笋,它们光着身子,如果不细心还看不见它们破土而出的身段儿。只在竹子林外边,有几棵长高了的竹笋,它们好像早熟的孩子,显得有些夸张。母亲说,那是引路笋,采不得的。母亲跟在我的身后,依旧是一坎一坎地越过那团竹阴,走出竹阴,阳光在一个瞬间亮丽了许多。母亲好像不忍心让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子隐入竹林里,透过斑驳的光影,母亲还是那样一跳一跳地,越过竹林的沟坎。不一会儿,母亲从竹林里钻了出来,抱了长短不一的竹笋,母亲的脸上、头发、沾了许多的竹子叶片,我想帮母亲扫落那些碎屑,但面对母亲忙着整理那些竹笋,面对她额上渗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里祈祷,愿母亲每天都能越过那团竹阴,去领受竹林这一边阳光的收获。

    ⑧母亲捆好那些竹笋,似乎还不满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亲说,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阳台上挂衣服。

    ⑨面对竹竿,我突然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个远嫁的女子。《诗经》的《卫风·竹竿》里记录了那个远嫁的女子的思念情怀:“籊籊tì(长而尖细)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远嫁的女儿,回忆起童年在淇水的钓鱼等快乐的情形,思念之情能不涌动吗?

    ⑩一根竹竿无法挑动一片竹林。就像我每一次回老家,一场重逢并不能带走亲情的全部。而在母亲的心里,孩子们每一次回家都像竹笋成长一样,爱慢慢地长成竹子,慢慢地长成竹阴。

    1. (1) 本文通过哪些事来表现“母亲”对“我们”的爱?
    2. (2) 结合语境,根据具体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母亲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从描写角度赏析)

    3. (3) 第⑧段引用《诗经》《卫风·竹竿》中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
    4. (4) 根据文意,探究作者赋予“竹子”的内涵。
三、作文(40分)
  • 13. (2021八上·建湖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仰望星空,群星闪烁,我种下了遨游太空的样子;俯瞰大地,沃土连绵,我种下了踏实耕耘的种子;走进名著,聆听教诲,我种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

    请以“我种下了一颗    ▲    种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规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