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

更新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47 类型:月考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1高一上·扬州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入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材料二:

    每逢星期四下午,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均开一个讨论班。这个自由、开放的学术活动形式是吴文俊院士八十年代中期创办的,所有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至今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记者前一段到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采访吴文俊那天,正好也是个星期四。下午三点,吴文俊准时走进了教室,坐在第一排。参加讨论班的人都知道他会来,对他的出现没有一点意外。他的学生、系统科学所副研究员李子明说,十多年来只要吴先生不出差在外,就肯定会参加。这次主讲是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吴可研究员,他向大家介绍了难解的“杨-巴斯方程”后,讨论班成员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吴文俊一直认真地听着,谁发言他就把脸转向谁,竭力了解每个人随时迸发出来的想法。他的头发早已全白,但气色非常好。讨论班结束后,记者就从当天的问题入手与吴文俊交谈。

    “其实今天的难题我听不懂。”吴文俊谦逊地说,“我到现在还胡里胡涂的,但越是不懂的你越要听,要学习,要看其他人在做什么,否则科研就做不下去了。”

    “您已经八十一岁了,还有做学生的兴趣吗?”

    “科研是永远做不完的。数学的难题有很多,简直是越来越多。坚持做科研可能是中国科学家的特点,中国科学家后劲很足,年轻时做科研,六七十岁后仍在做科研,甚至八十岁后还在做。华罗庚先生是一个榜样,我的老师陈省身先生也这样。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研究。我得向他们学习。”吴文俊回答问题非常快。

    (摘编自《光明日报》《数学界的战略科学家吴文俊》)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吴文俊并不是一个“少年天才型”的科学家,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 . 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 . 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D . 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也赢得了“数学界的战略科学家”的美誉。
    2. (2) 下列推断,与吴文俊先生对于数学基础教育的看法不吻合的一项是(    )
      A . 奥数应建立在兴趣之上,属于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不必人人参加。 B . 中学生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并不能充分证明我国数学教育成功。 C . 只是用刷题、考试的方式学习奥数,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 D . 奥数学习重要的是培养数学思维,引导学习兴趣,不必追求获不获奖。
    3. (3) 材料二用来回答下列哪一个问题最为恰当(  )
      A . 吴文俊为何会对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影响深远的贡献。 B . 吴文俊何以会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并建立新的模式。 C . 吴文俊为何兴趣广泛,具备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D . 吴文俊何以会终身保持学术生命,不断结出硕果。
    4. (4) 请用《劝学》中的语句,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肯定的吴老的学术品质。
    5. (5) 两则材料,前一则为“人物传记”,后一则为“人物通讯”,请从材料组织和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其不同之处。
  • 2. (2021高一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建华在与老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按常规出牌;老黄作交代,他也要反着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刘建华不满我们将其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B . “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蛊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 . 刘建华回家过年,说初十回来,初十那天果然回来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这些优秀品质是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 D . 小说赞美了刘建华这一类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他们的缺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群体的复杂情感。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 . 小说开篇对主角刘建华眼睛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其“亮”和“尖刻”,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为写下文他与我们发生冲突做了铺垫。 C . 文章结尾情节突转,既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对于“城市人”心理上文化上的优越感的一种反讽。 D . 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3. (3) 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4. (4) 与课文《哦,香雪》比较,两篇小说在“如何讲述故事”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诗文阅读(35分)
  • 3. (2021高一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

    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 (1) 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 庶几以此补之
    2. (2) 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 .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 .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 .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 . 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 . 《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 .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4. (4)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 . 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 . 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 . 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②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6. (6) 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 4. (2021高一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良宵

    昌耀

    放逐的诗人啊

    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

    这新嫁娘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使月光下的花苞

    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

    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

    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

    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

    是的,全部属于我

    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

    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

    我的须髭如同箭毛

    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

    啊,你自夜中与我对语的朋友

    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放逐的诗人啊/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这似是对他者的诘问,又如同喃喃自语;既点出了诗人被放逐的处境,又表现出对命运的思索。 B . “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写在一个小雨霏霏的夜晚,青草散发着清香,诗人受伤的心灵被大自然拥抱着、安慰着。 C . “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爱情”不会因放逐而心灰意冷,诗人经历了命运的折磨,仍能在空气和阳光中获得新生。 D . 本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诗,诗人所抒发的不仅是爱情的情感,也是借“爱情”表达自己对当年被流放所遭遇苦难经历的回忆与哭诉。
    2. (2) 本诗在网上的通行版本中,没有“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这使月光下的花苞/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三句。你认为这三句话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吗?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
  • 5. (2021高一上·扬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出诗人的雄心壮志。
    2. (2) 《插秧歌》中设喻巧妙,将插秧场景比喻成紧张战斗的句子是
    3. (3) 《芣苢》中描写女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装车前草回家的句子是:采采芣苢,
三、名著阅读(8分)
  • 6. (2021高一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各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1. (1)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
    2. (2) 日前,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等相关机构颁布了“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其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 7. (2021高一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再辉煌的文化,一旦失去传承就必然衰败。作为重要的传播阵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   ①   。《典籍里的中国》电视节目,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中探赜索隐、   ②    , 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让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中华传统典籍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资源。优秀典籍一直是吸引国际汉学家濡染中华文化的磁石。瑞典学院唯一会中文的马悦然先生当年的汉语入门读物就是《左传》;公元9世纪,白居易的《白氏文集》就已成为东瀛皇室争读之文献……今天的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传统经典正是我们与世界进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大优势。

    典籍是国之瑰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该“活”在年轻人心中。   ③   的文化典籍,是五千年象形文字垒起的一座座精神高峰。多攀登这样的精神巅峰,登高望远,于我们年轻人,可以拓展人生宽度;于我们民族,可以   ④   精神厚度,进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责无旁贷 大浪淘沙 美轮美奂 夯实 B . 责无旁贷 披沙拣金 卷帙浩繁 夯实 C . 义不容辞 披沙拣金 卷帙浩繁 压实 D . 义不容辞 大浪淘沙 美轮美奂 压实
    2. (2) 下列选项与文中划线句子的修辞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B . 他的手掌好像四方的,上面全是厚厚的茧子。 C . 读罢这本书,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时代,在那风雪交加的夜晚…… D . 父亲的沉默俨然成了一条失修的县际公路。
  • 8. (2021高一上·扬州月考)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

    2021年3月8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去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最高级别的警报。此后世卫组织持续发出了警报,并为各国提供预防、发现和应对新冠病毒所需的战略、指南和工具。自去年2月5日起,世卫组织举行每日新冠肺炎发布会,向全球通报新冠病毒造成的风险,以及政府和个人需要采取的措施。世卫组织还警告,有一个阻止新冠肺炎变为潜在的大流行病的机会窗口,有一些国家采取了行动,另一些国家却反应迟缓。随后几周,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数量和全球病例数量迅速增长,致使去年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为大流行病。谭德塞强调,人类因新冠肺炎遭受了太多苦难,失去了太多生命,不能浪费已取得的进展。现在已有控制疫情的工具,但必须公平使用。

五、写作(6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