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高考生物全国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

更新时间:2021-11-11 浏览次数:26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三下·黄陂月考)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在生理或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 . 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 B . 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形成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C . 下丘脑产生的TRH刺激垂体分泌TSH,TSH的增加抑制TRH的释放 D . 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合成增加,细胞中ATP积累导致有氧呼吸减缓
  • 2. (2021·辽宁) 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钱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B . 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 C . 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D . 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 3. (2021·辽宁) 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

    A . 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 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 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D . 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 4. (2024高二下·惠来月考) 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 中不放螺,M 中放入 100 只螺。一段时间后,将 M 中的螺全部移入 L 中,并开始统计 L、M 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 . 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 . 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 . 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 5. (2021·天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为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基因策略:包括提高杀虫基因的表达量、向棉花中转入多种杀虫基因等。例如,早期种植的抗虫棉只转入了一种Bt毒蛋白基因,抗虫机制比较单一;现在经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Bt基同时转入棉花。

    ②田间策略:主要是为棉铃虫提供底护所。例如我国新疆棉区,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为棉铃虫提供专门的庇护所:长江、黄河流域棉区多采用将转基因抗虫棉与高粱和玉米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的方式,为棉铃虫提供天然的庇护所。

    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如实施分区种植管理等。

    1. (1) 关于上述基因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提高Bt基因的表达量,可降低抗虫棉种植区的棉铃虫种群密度 B . 转入棉花植株的两种Bt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 若两种Bt基因插入同一个T-DNA并转入棉花植株,则两种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 . 转入多种Bt基因能提高抗虫持久性,是因为棉铃虫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2. (2) 关于上述田间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可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 B . 混作提高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C . 为棉铃虫提供底护所,可使敏感棉铃虫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 D . 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
  • 6. (2024高二下·龙岗期中) 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是吸收磷元素的主要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磷是组成藻类细胞的微量元素 B . 磷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必要元素 C . 藻类的ATP和淀粉都是含磷化合物 D . 生态系统的磷循环在水生生物群落内完成
  • 7. (2021·北京) 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除用于生态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B . 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C . 用作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D . 菌渣作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
  • 8. (2021·北京) 随着改革实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对我国所有地区、各个领域的长期要求,生态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所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的是(  )
    A .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 B . 出台地方性控制吸烟法规 C . 试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D . 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 9. (2022·鞍山模拟) 在有或无机械助力两种情形下,从事家务劳动和日常运动时人体平均能量消耗如图。对图中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A . 走路上学比手洗衣服在单位时间内耗能更多 B . 葡萄糖是图中各种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C . 爬楼梯时消耗的能量不是全部用于肌肉收缩 D . 借助机械减少人体能量消耗就能缓解温室效应
  • 10. (2021·浙江) 下列关于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和 X 射线
 B . 臭氧减少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 C . 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D . 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 11. (2021·浙江) 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 . 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 . 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 . 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 12. (2022高三下·揭阳月考)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 B . 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 . 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 . 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13. (2021·河北) 烟粉虱危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种植模式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

    若虫

    (头叶)

    天敌昆虫

    多样性指数

    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

    番茄单作

    22.7

    3.2

    0.8

    16.5

    1.2

    番茄玫瑰邻作

    1.4

    0.2

    0.1

    1.8

    2.2

    A .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 .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 . 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 . 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 14. (2021·河北) 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典型湿地

    季节性湿地

    中度退化湿地

    严重退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积水

    季节性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 . 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 . 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 . 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 . 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 15. (2024高一上·广东月考) “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
    A . 黄鸟种群 B . 生物群落 C . 自然生态系统 D . 农业生态系统
  • 16. (2024高二下·岳阳月考) 我省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繁茂,自然资源丰富,是高校的野外实习基地。设立该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 . 防治酸雨 B . 保护臭氧层 C . 治理水体污染 D . 保护生物多样性
  • 17. (2022高二下·浙江月考) 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区域会发生变化。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  )
    A . 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强 B . 群落的净生产量越来越大 C . 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D . 群落中植物个体总数越来越多
二、双选题
  • 18. (2021·辽宁) 灰鹤是大型迁徙鸟类,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灰鹤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经调查,该灰鹤种群数量为245只,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通过粪便分析,发现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B . 可由上述调查数据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 C . 为保护灰鹤,保护区内应当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 D . 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 19. (2021·湖南) 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B . 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 . 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 . 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 20. (2021·河北) 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等历程,成功建立野生种群。2020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2处发展至81处,数量超过8000只,基本覆盖糜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糜鹿种群密度 B . 增加我国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进一步发展 C . 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内斗争最小 D . 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
三、实验探究题
  • 21. (2021·辽宁)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入侵种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而且在入侵地缺乏天敌,因而生长迅速,导致本地物种衰退甚至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入侵种爆发时,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J”型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至少答出两点)。入侵种的爆发通常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群落发生演替。
    2. (2) 三裂叶豚草是辽宁省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某锈菌对三裂叶脉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该锈菌对三裂叶豚草的专一性寄生,科研人员进行了侵染实验。

      方法:在三裂叶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将叶片静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和记录发病情况。

      实验结果是:

    3. (3) 为了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科研人员开展了生物控制试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部分试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2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A:三裂叶豚草

      8.07

      12.24

      12.24

      B:三裂叶豚草+锈菌

      7.65

      6.43

      4.77

      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

      8.10

      12.43

      12.78

      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

      4.89

      4.02

      3.12

      注:野艾蒿一植物,锈菌一真菌,广聚萤叶甲一昆虫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除锈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判断依据是

    4. (4) 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22. (2021·天津) 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野外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展,将相同体重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见下图。

    1. (1) 由图1可知,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
    2. (2) 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田鼠食谱发生变化。
    3. (3) 随后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对两组田鼠幼鼠进行饲喂,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该实验目的为.
    4. (4) 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降水引起田鼠食谱变化后,田鼠肠道微生物组成也发生变化,其中能利用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合成并分泌短链脂肪酸(田鼠的能量来源之一)的微生物比例显著增加。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请在图中用箭头标示肠道微生物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

  • 23. (2021·北京) 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 (1)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柏桉藻属于
    2. (2) 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藻各0.5克,用纱网分区(见图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10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2,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

      ①图2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

      ②水虱分布情况记录结果显示,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

    3. (3) 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在盛有等量海水的水箱中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材料,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图3(甲、乙、丙为上述本地藻)。

      该实验的对照组放入的有

    4. (4) 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
  • 24. (2021·浙江) 回答下列(1)、(2)小题:
    1. (1) 某环保公司从淤泥中分离到一种高效降解富营养化污水污染物的细菌菌株,制备了固定化菌株。

      Ⅰ.从淤泥中分离细菌时常用划线分离法或法,两种方法均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诱变、和鉴定,从而获得能高效降解富营养化污水污染物的菌株。该菌株只能在添加了特定成分X的培养基上繁殖。

      Ⅱ.固定化菌株的制备流程如下;①将菌株与该公司研制的特定介质结合;②用蒸馏水去除;③检验固定化菌株的。菌株与特定介质的结合不宜直接采用交联法和共价偶联法,可以采用的2种方法是

      Ⅲ.对外,只提供固定化菌株有利于保护该公司的知识产权,推测其原因是

    2. (2) 三叶青为蔓生的藤本植物,以根入药。由于野生三叶青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过度的采挖,目前我国野生三叶青已十分珍稀。

      Ⅰ.为保护三叶青的多样性和保证药材的品质,科技工作者依据生态工程原理,利用技术,实现了三叶青的林下种植。

      Ⅱ.依据基因工程原理,利用发根农杆菌侵染三叶青带伤口的叶片,叶片产生酚类化合物,诱导发根农杆菌质粒上vir系列基因表达形成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等,进而从质粒上复制并切割出一段可转移的DNA片段(T-DNA)。T-DNA进入叶片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T-DNA上rol系列基因表达,产生相应的植物激素,促使叶片细胞持续不断地分裂形成,再分化形成毛状根。

      Ⅲ.剪取毛状根,转入含头孢类抗生素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多次培养,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最后取毛状根转入液体培养基、置于摇床上进行悬浮培养,通过控制摇床的和温度,调节培养基成分中的,获得大量毛状根,用于提取药用成分。

四、综合题
  • 25. (2022高二上·长春期末) 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 表示营养级。

    1. (1) 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           
    2. (2) 图中 M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kJ/(m2•a)。由 M 到 N 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填:“能”或 “不能”)在 M 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 (3) 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4. (4) 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   。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
  • 26. (2021·河北)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演替。
    2. (2) 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型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
    3. (3)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4. (4) 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
  • 27. (2021·广东)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
    2. (2)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
    3. (3) 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和增加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 28. (2021·全国甲) 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答出1点即可)。
    2. (2) 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 (3) 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
  • 29. (2021·浙江) 原产于北美的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生长迅速、竞争力强的特性,近年来在我国某地大肆扩散,对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 (1)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了某草本群落,会经历定居→扩张→占据优势等阶段,当它取得绝对的优势地位时,种群的分布型更接近。为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烂的方法,收割的适宜时机应在(填“开花前”或“开花后”)。

      上述处理方法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组成格局,同时加快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积聚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向

    2. (2) 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昆虫、鸟类和鼠类等共同组成群落,它们之间建立起以关系为纽带的食物网。某种鸟可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环节,其原因是。若昆虫与鸟类单位体重的同化量相等,昆虫比鸟类体重的净增长量要高,其原因是鸟类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维持的部分较多。
    3. (3) 加拿大一枝黄花虽存在危害,但可以运用生态工程中的技术,在造纸、沼气发酵、肥田等方面加以利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