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1-11-29 浏览次数:8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3高二上·安康开学考) 商代的征伐,只是迫使被征服者屈服,没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予自己的同族子弟统治;而周人的封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周人的封国(    )
    A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 . 确立了贵族世袭权利 C .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D .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 2. (2024高二下·青岛期中) 周代君主与诸卿会商政事,通常在例行的早朝上进行,若有重大疑难政事,君主还往往召集众卿大夫临时集议。朝议者的资格都是由宗法身份和官职所排定,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参议成员的权利不容任意侵犯。周代的朝议(   )
    A . 具有贵族民主色彩 B . 表明官僚政治制约君权 C . 破坏宗法等级制度 D . 导致分封制度逐步瓦解
  • 3.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下图是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西周康侯簋。内部24字铭文记述了它的由来,其大意是:“王来讨伐商的城池,把卫封赏给了康侯,沬司徒疑为纪念亡父,铸造了这尊青铜器。”“簋”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关于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记载了周伐商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 B . 铭文作为书法字体之一富有图案美 C . 祖宗祭祀体系是周朝礼制重要内容 D . 它与司母戊大方鼎属于同一个朝代
  • 4.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西周时期的何尊、大盂鼎、大克鼎等青铜器上的铭文让我们看到:贵族们受到王的赏赐,然后为亡祖亡父做器祭祀,赞扬先祖的品德;最重要的是祈求先祖降福,“子子孙孙永宝用享”。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王位世袭制开始确立 B . 品德决定贵族地位高低 C . 祖先崇拜功利性凸显 D . 中央集权得到高度巩固
  • 5.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它是官僚政治进入完善和成熟时期的产物。它把朝廷的决策和行政职能分离,但决策权力本身也被分割;它与秦汉时丞相集决策与行政于一身的旧制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中枢机构的总体格局,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它指(   )
    A . 郡国并行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猛安谋克制
  • 6. (2023高一上·深圳期中) 西周宗法制度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据此可知,宗法制(   )
    A . 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B . 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 C . 成为各级贵族生活准则 D . 形成完备的政治体系
  • 7.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西汉政府将百姓编户入籍,被正式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会定期进行人口调查;汉武帝时期,国家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通行货币,实行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并对工商业者加重征税。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A . 有效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B .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C . 直接促进西汉商业繁荣 D . 政府对城市控制更严格
  • 8. (2021高三上·兴宁期中) 周公东征后,再次分封异姓亲戚之国,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采邑。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原地区内,与众多的旧国错杂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    )
    A . 强化中央集权 B . 加强西周统治 C . 促进民族交融 D . 维护同姓诸侯
  • 9.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表1为唐朝天宝前后户数和人口数变化一览表。导致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1

    年度

    公元(年)

    户数(户)

    人口数(人)

    资料来源

    中宗神龙元年

    705

    6156141

    37140000

    《资治通鉴》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914709

    52919309

    《通典·食货志》

    代宗广德二年

    764

    2933125

    16920386

    《旧唐书》

    德宗建中元年

    780

    3805076

     

    《唐会要》

    宪宗元和十五年

    820

    2375400

    15760000

    《旧唐书》

    文宗开成四年

    839

    4996752

     

    《旧唐书》

    A . 自然灾害的频发 B . 均田制遭到破坏 C . 政治局势的影响 D . 疆域的不断缩小
  • 10. 属国制度是两汉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实行的一种地方民族管理体制,属国居民“因其故俗”,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由政府任命属国都尉领护。这一制度(    )
    A . 是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的延伸 B . 开创了改土归流政策的先河 C . 使边疆管理与内地趋向一体化 D .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
  • 11.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王安石变法,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对于京都库藏支存定数,以及需要供办的物品,发运使有权了解核实,使能“从便变易蓄买”,存储备用。这一做法旨在(   )
    A . 打击商人的远程贸易行为 B . 减轻农民运输负担,增加收入 C . 解决南北经济不平衡问题 D . 调剂物资供应关系,平抑物价
  • 12. 下图为秦汉郡县乡里组织图。据图可知,秦汉时期(   )

    A . 官僚政治制度已经成熟 B . 地方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C . 地方机构建设分权明显 D . 彻底消除封建割据隐患
  • 13.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关于秦朝徭役,《史记·陈涉世家》中有“失期,法皆斩”的记载。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徭律》却规定“御中发征,乏弗行(没有及时出发),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责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可见(   )
    A . 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 B . 《史记》属于私人修史可信度低 C . 考古发掘是还原历史的唯一途径 D . 《秦律》客观再现秦朝历史全貌
  • 14.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西周崇尚军礼,以礼、仁、德、信为原则,强调“鸣鼓而战”“正大不诈”;东周诡诈战法被普遍运用,偷袭、出奇、设伏等军事行为受到推崇。这反映了(   )
    A . 儒家思想尚未成为主流思想 B . 社会变革影响价值取向变化 C . 宗法礼乐制度已然不复存在 D . 诸侯争霸削弱周天子的权威
  • 15.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材料反映了(    )
    A . 唯物主义思想产生 B . 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C . 儒家思想影响政治 D . 宗法观念逐渐瓦解
  • 16.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商代远在北方、江南和西南的一些方国、部族,名义上依附于商,其实有的从未朝贡过。周代在各地分封诸侯建国,还允许被分封的诸侯国对卿、大夫二次分封,自行设立各类管理官员,使其各司其责,交纳贡税。这说明分封制(   )
    A . 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 B . 健全了赋税征收体系 C . 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D . 发展了国家治理体系
  • 17.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以下对图2所示政治结构的看法,比较符合史实的是(   )

    图2

    A .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 . 健全监察机制,确保吏治清明 C . 依靠权力制衡,实现富国强兵 D . 借助分化事权,加强君主专制
  • 18. (2022高二下·德州月考) 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特别是在祭器中发现,贯穿西周13位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不再出现让“神”决定一切的内容,更多的是围绕着赞美天佑、颂扬美德、军功记事、分封田亩、世代历史、先王训政等。这表明,西周时期(   )
    A . 青铜铸造艺术得到发展 B . 国家管理意识发生改变 C . “德治”思想开始出现 D . 血缘宗法政治体系完备
  • 19. (2021·吉林模拟) 张创新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书中认为,西汉时期丞相的出身,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布衣丞相时期、侯升相时期、无爵升相时期。特别是汉武帝时期,跳出从列侯中挑选丞相的思维模式,把选择丞相的标准由重武功转为重事功。这反映了汉代(   )
    A . 军功爵制走向衰弱 B . 人事改革与时俱进 C . 丞相权力受到约束 D . 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 20. (2021·吉林模拟) 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楚国大臣们商议谥号,说“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说明楚国人(   )
    A . 已形成华夏认同观念 B . 承认了中原地区的统治 C . 接受了东周王室控制 D . 开始对华夏族实行统治
  • 21.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订立盟约,互相称王,公元前325年,蔡阁君主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进行了五国相王。这反映了当时(   )
    A .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 诸侯间矛盾得以解决 C . 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 . 贵族阶层被官僚取代
  • 22.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汉书·公孙弘传》载:“(丞相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婢室矣!”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汉( )
    A .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 丞相更替的频繁 C . 社会经济的凋敝 D . 中枢机构的调整
  • 23. (2023高二上·成都月考) 给事中本来是言谏官,掌侍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之后,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成为钳制六部的独立机构。给事中职能的变化(   )
    A . 推动了权力中枢的异化 B . 保证了中央决策的正确 C . 促进了监察程序的规范 D . 抑制了宰相权力的膨胀
  • 24.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战国中后期,秦国都城的宫殿面积大幅扩张,压倒了宗庙与市,与东方六国都城遵循周礼的城市布局形成了鲜明对比。据此可推知,当时秦国(   )
    A . 坊市制度趋向瓦解 B . 宗法观念遭到摒弃 C . 城市功能发生变化 D . 社会转型领先六国
  • 25.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观察下图①②③④所示位置。下列选项中地域、时代和史实相匹配的是(   )

    A . ①—春秋—孔子整理编订《诗经》 B . ②—汉代—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 C . ③—北魏—孝文帝下令禁穿胡服 D . ④—清朝—设立十三行管理外贸
  • 26.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长官任命下属的制度流行。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并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命。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
    A . 选拔人才方式与加强中央集权相适应 B . 选拔人才的标准从重才学转向重门第 C . 选官制度的变革提高了地方官吏职权 D . 制度不断创新保证了隋朝的长治久安
  • 27.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仪式是社会群体价值观念的重要反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到各地巡狩祭祀,并吸收各地神灵到秦人的神灵系统中,以使六国臣民接受秦朝统治。古罗马的凯旋仪式是最大的公共庆典,向公民展示对外战争带来的战利品,以及将领的军事成就,以凝聚民心。二者相同的目的是(   )

    ①推动文化认同                       ②传播人文主义思想

    ③拓展本国疆域                       ④宣扬统治者的权威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8.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秦朝吏员的称谓较为混乱。如啬夫一职,使用较为广泛,有时指国家正式官员,有时指吏员,且不同职责、不同系统的吏员均以啬夫命名的现象也很多。这表明(    )
    A . 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 . 秦朝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C . 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 . 国家任用人才具有广泛性
  • 29.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许倬云先生指出,西周原来只是僻处西方的一个“方邦”,在打败商人后,人少,为治理那么大的国家,对于旧日的敌人——商人采取了尊敬、合作的态度,对于土著也采取了合作共存的态度。这说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
    A . 构建了政治同盟 B . 具有包容性 C . 稳定了统治秩序 D . 具有开创性
  • 30.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左传·襄公十四年》载:“有君而为之贰(辅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以相辅佐也。”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A . 士大夫阶层强烈的责任意识 B . 自下而上参政机制的形成 C . 原始民主传统仍有一定影响 D . 国家对危机调控能力增强
二、非选择题:40分。
  • 31.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 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 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1. (1) 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 (2) 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3. (3) 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 32.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宗族集团或异财,或共财,或异财共财相结合。虽然在宗族组织中,有时又分成若干分支家庭,甚至小家庭,但这些个别家庭在社会与政治、经济活动中均不具有独立性格,而是被埋没在宗族体系之中。

    ——摘编自张金光 《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二: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张国刚 《中国家庭史》

    材料三:秦汉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的整体, 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两宋学者组织的儒学,可以说是汉代以来规模宏大、海纳百川的文化传承,此时结晶而成的一套严整的思想体系。

    ——摘自许绰云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春秋时期家庭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个体家庭大量涌现并成为主要形式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软实力”主要指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