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2-25 浏览次数:7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2分×35=70分)
  • 1.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下表为有关夏朝王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   )

    《竹书纪年》

    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

    《中国历代帝王》

    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

    《上古时代》白寿彝

    禹死后本应由伯益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可是由于夏部落的强大他们借助禹的余威,共推禹子启为王。

    A . 伯益的权位最终被夏启所取代 B . 部分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位 C . 启取代益源于贤能品德和民意 D . 民主传统是启和益发生争斗的原因
  • 2.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学者认为,“龙”的形象是蛇身、鹿角、马毛、鬛尾、狗爪、鱼鳞等的结合,这些动物本是不同氏族、部落的图腾。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各部落的图腾崇拜对象极为广泛 B . 龙的形象是由各部落的图腾构成的 C . 各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  D . 华夏族的形成是各氏族、部落不断融合的结果
  • 3.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商汤灭夏后,又向四面征伐,使商王朝的统治区域进一步扩展。为统治广阔疆域,商朝实行(   )
    A . 分封制 B . 内外服制 C . 郡县制 D . 郡县分封并行制
  • 4. (2024高二上·辛集期末) 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 . 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 . “天下为公” D . “郡”“国”并行
  • 5. (2023高一上·金华期中) 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 . 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 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 . 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 . 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 6.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据清代学者顾栋高统计,春秋时期齐国兼并10个国家,晋国兼并18个,秦国兼并12个,楚国兼并42个。这说明(   )
    A . 各国变法已经初显成效 B .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破坏殆尽 C . 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建立 D . 地理位置对诸侯争霸起重要作用
  • 7.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某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古代铜镜,上有铭文:“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桼言之始孝为右”“居必忠必信”等。从这些铭文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 郡县制 B . 察举制 C . 铜镜制造于西汉 D . 宣扬儒家伦理思想
  • 8. (2021高一上·安阳月考) 西周晚期,鲁武公嫡出次子姬戏因得到周宣王的赏识和支持而取代其长兄继位为鲁君。十年后,鲁武公的嫡长孙伯御兴兵杀死姬戏,被鲁人拥立为君。周宣王知道此事后,又出兵“平乱”,改立姬戏的弟弟为鲁君。据此可知(   )
    A . 周宣王的行为破坏了宗法原则 B . 各诸侯国的内政受到周王干涉 C . 西周晚期已出现中央集权趋势 D . 周天子通过废立国君强化权威
  • 9.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从西周的“政自天子出”变为了“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这表明(   )
    A . 周王室统治广布四方 B . 争霸战争日益频繁 C . 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D . 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 10.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这表现在(   )
    A . 设立三公九卿制 B . 创设刺史监察制     C . 增强尚书台作用 D . 实行“三省六部制”
  • 11.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
    A . 职责细化,各负其责 B .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C . 家国同治,皇权至上 D .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 12. (2022高三上·榆树月考) 柳宗元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指废分封行郡县),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据此可知,郡县制下的“公天下”(   )
    A . 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 . 削弱了士族的特权地位 C . 导致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 D .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 13.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对比分析下面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最能说明(   )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 .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B .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逐步解决 C . 中央行政制度进行了调整 D . 西汉历代统治者积极开拓疆域
  • 14.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
    A . 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政权分立民族汇聚 D .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 15.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如图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政治制度,从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是(   )

    A . 官僚队伍不断壮大 B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 . 古代制度趋于完善
  • 16.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汉高祖认为,秦朝没有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其短命的关键所在,为此分封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王,诸侯王在自己国内拥有较大的权力。这一举措(   )
    A . 确保了汉王朝长久统治 B . 使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C . 推动了统治区域的扩展 D . 给汉王朝稳定埋下隐患
  • 17.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汉武帝时期,提拔一批中下层官员亲信大臣充任高级侍从,担任侍中、给事中、尚书等官职,此为中朝官。汉武帝这一设置意在(   )
    A . 加强地方监察 B . 限制诸侯王的势力    C . 削弱丞相权力 D . 完善官吏选拔制度
  • 18.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汉武帝为打击诸侯势力,颁布“推恩令”,使“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制定《左官律》,限制诸侯网罗人才;实施“阿党附益之法”,打击地方或中央官员勾结诸侯的行为。这些措施反映出( )
    A . 汉武帝用法律手段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    B . 汉武帝外儒内法尊僪尚法的治国理念 C . 汉武帝时已经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D . 汉武帝加强君权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 19.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唐代的皇帝在开科诏令和策试题目中每每自谦德薄才寡,坦言施政失误,国家危难,恳请考生帮助自己。士人参加科举策试或私下模拟策试,都直言不讳地批评时弊,提出应对方案,其参政议政资格一经报名参加科举考试便自动获得。这表明唐代(    )
    A . 封建专制皇权出现弱化 B . 科举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 C . 官员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D . 政治开明有利于人才选拔
  • 20. (2021高一下·焦作期中) 619年,唐高祖李渊颁布诏书:“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朝廷的这种做法(   )
    A .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B .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C . 为后世行政区域划分奠定了基础    D . 激化了中央与边疆地区之间的矛盾
  • 21.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禣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
    A . 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 . 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 . 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 . 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 22.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
    A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 . 龙生龙,凤生凤 D .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23.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北宋)金兵内侵,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作者意在论证(   )
    A . 唐代藩镇制度的进步作用 B . 都城的区位选择意义重大 C . 唐宋的地方治理互有得失 D . 宋朝强干弱枝的消极影响
  • 24. (2023高一上·金华期中) 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
    A .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 . 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 . 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 . 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 25.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6.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公元1274年,元世祖正式任命具有中书省宰执衔的官员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行省云南”。赛典赤经元世祖批准,把宣慰司和元帅府归于行省统属之下,改万户、千户为令长,并改云南郡县,分设路、府、州、县等机构,革除了军管民政的弊端。赛典赤在地方上还任命流官,与世袭土官的统治区域犬牙交错。这说明(   )
    A . 元朝中书省直接管理云南 B . 元朝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可能 C . 行省长官的权力集中专断 D . 云南行省加强对边疆的治理
  • 27. (2021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王家范指出:“自汉而后两千年,国家控制方略时有变异,由秦开创的大一统体制则一脉相承,分久则必合。然追究秦制,由涓涓之流汇成江河,实为春秋战国社会变迁的集大成者,其变由来已久。”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国家控制方略完全传承秦制 B . 秦制是由一系列变迁构成的 C . 商周封建是秦大一统的基础 D . 中国大一统体制具有传承性
  • 28. (2022高二下·华宁开学考) 明太祖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委任权臣,上下蒙蔽”,导致元朝灭亡,故明初虽设中书省,但宰相多不满员,僚属大为削减。洪武十一年(1378)命诸司奏事不必“关白”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做法(   )
    A . 为废除丞相制度创造了条件 B . 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C . 意在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 D . 表明丞相削弱了皇权
  • 29. (2021高二下·吉林期中) 明代,不经内阁票拟而直接自宫中下发的旨意,称为“中旨”。明武宗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曾“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打击朝中文官。该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   )
    A . 内阁权力的衰落 B . 宦官权力的膨胀 C . 皇权专制的强化 D . 监察系统的失职
  • 30.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献媚)”,若地方官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
    A . 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 . 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 . 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 . 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 31.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的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 . 让群臣监督皇帝 B . 精简政府机构 C . 加强君主专制 D . 让子孙后代有章可循
  • 32. (2022高二下·砚山月考) 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各设巡抚为长官,每两省(个别地区为一省或三省)又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这反映了清朝(   )
    A . 对地方的控制弱化 B . 边疆危机空前严重 C . 疆域治理策略灵活 D . 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 33.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清代军机处不在中央机关之列,军机成员是特旨指派兼职的,这就使得军机大臣的地位具有不固定性。军机处的满汉成员只能查阅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军机大臣钤封印信,也必须在几方监督下进行。这些做法主要目的是(   )
    A . 为了君主全面控制朝政 B . 削弱军机大臣的职权 C . 提高中央权力运行效能 D . 缓解满汉贵族的矛盾
  • 34.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清中叶以后,中央政府在漠南蒙古设置绥远城将军。历任绥远城将军呈递皇帝的奏折内容极其丰富,大概涉及了绥远城修筑、内政、军务等八个大类。清朝此举意在(   )
    A . 加强对于蒙古地区的控制 B .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 . 赋予将军处理政务的职权 D . 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 35.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 .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夏商西周》 B . 《趣谈秦始皇与郡县制》 C .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 《论元代内阁制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二、非选择题(30 分)
  • 36.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秦、汉、唐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采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为解决“官僚的选拔问题”,隋唐统治者有何创新?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
  • 37.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城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

    图1  明万历年间疆域示意图(局部)

    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明代卫所的两个集中分布区域;分别解释说明具体位置,并阐述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 38.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图1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图2  黄泛区示意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