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安康市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逐步形成区域文化格局。其中,三晋之地较之齐、鲁少传统宗法制约束,卿大夫多系异姓且实力强盛,不仅与公室争权,而且互相火并。各国锐意改革,强调耕战。据此推测,三晋之地是( )
    A . 儒家发源地 B . 法家发源地 C . 墨家发源地 D . 道家发源地
  • 2.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研读以下史料,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晋国内乱,有人建议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公元前697年一公元前628年)趁机回国继承君位,重耳将消息告诉舅舅子犯,舅犯曰:“不可!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

    ——出自《国语.晋语》

    (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30年):臼季……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出自《左传》

    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出自《论语》

    A . 各国贵族将仁德修养作为任官标准 B . 诸侯国普遍推行了仁政的治国思想 C . 孔子在前人基础上发展了仁的学说 D . 战国时期各国普遍采用了孔子学说
  • 3.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孔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维持了秩序和周天子的尊严。孟子认为管仲不行仁政,最终未能统一天下。荀子更为直接地指出“管仲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为天子大夫”。这反映了( )
    A . 儒家道义观的发展 B . 新的社会秩序已建立 C . 百家思想趋向融合 D . 华夏一体观念的形成
  • 4.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相比于战国七雄的统治区域,秦朝疆域扩大的主要方向是今天的( )
    A . 河套地区 B . 河西走廊 C . 岭南地区 D . 辽河流域
  • 5.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著名史学家钱穆认为:“秦之富强,得东方游仕之力为多,如商鞅、张仪、公孙衍、甘茂、范雎、蔡泽、吕不韦,皆东方入也,彼辈者皆不抱狭义的国家观念。若使东方贵族机体不推翻,当国者尽如平原、信陵、屈原、韩非之徒,平民学者不出头,游仕不发迹,一般民众皆受狭义的贵族政体之支配,则秦人力量便不够并吞东方。”钱穆意在说明( )
    A . 秦之人才资源远弱于东方六国 B . 天下观念推动了统一国家形成 C . 秦之富强得益于平民取代贵族 D . 东方六国保留大量贵族制残余
  • 6.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单独的惠帝传,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姓,母子同传: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还专门为惠帝作《惠帝纪》,置于《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原因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 . 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 B .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 . 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 D . 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
  • 7.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汉朝时期各级吏员都要接受考课,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派员赴京报告生产、税收、财务、户口、刑狱情况,并接受考课。尹湾汉墓出土的《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所记迁除实例约110多个,其中标明“以功迁”的有70多例,占65%。这表明此时( )
    A . 官吏升迁基本依据考课 B . 统治思想追求儒法杂糅 C . 官员选拔主要依据功绩 D . 治国理念渐趋务实功利
  • 8.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从唐朝到宋朝,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书院由13个增加到19个,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五省书院由26个增加到564个,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 儒学地位的强化 C . 科举制度的改革 D . 经济格局的变化
  • 9.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朱嘉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王阳叨说:“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日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由此可知,两人( )
    A . 都强调儒学的 思辨性 B . 对儒学的世俗化认识一致 C . 追求良知的途径有别 D . 都重视良知的外在化特征
  • 10.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

     

    A . 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 . 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 . 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 . 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 11.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明万历年间,太监孙隆在苏州私设税官,擅立关卡。当地两千余名织工“为民除害”,“凡税官之在地方者皆殴杀之”:事后,领头者葛成主动自首,入狱十三年。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 宦官专权现象 得到遏制 B . 人民群众自觉的斗争意识形成 C . 知识阶层具备责任担当 D . 新经济因素已有较大社会影响
  • 12.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明清时期,国家只有“钱法”、“钞法”而无“银法”,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利多属民间势力,供应来源主要是海外的日本、美洲等地。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也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 . 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 B . 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C . 白银货币价值被忽视 D . 外商控制了中国市场
  • 13.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下图是据当时记载绘制的福州船政学堂附属电报学堂中,洋教习给中国学生讲课的场景。这表明洋务运动( )

    A . 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起点 B . 将引进技术与培养人才结合 C . 建设海军的努力确有实效 D . 以“中体西用”为其指导思想
  • 14.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下图为刊登于1916年7月31日《新闻报》上的一幅漫画《再造民国之最要着》。画面中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对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进行修补。这幅作品( )

    A . 暴露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面目 B .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迅速发展 C . 表达了国人重建民主政体的愿望 D . 标志着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15.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周恩来曾在某次会议前说:“尽管我们过去在国内谈判有经验,跟美国吵架有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那是无法无天,什么也不怕,闹翻了也就那么回事。……中国是一个大国,来参加一个正式国际会议了,我们是登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材料所说的此次“正式国际会议”( )
    A . 主要解决西藏地方的双边关系问题 B . 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的问题 C .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D . 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 16.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成就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得到成功运用

    ②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A . ④①②③ B . ④③②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③④②①
  • 17.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下表为1978年到1987年北京市居民部分食物人均消费(单位:公斤)变化情况。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种类年份

    1978

    1987

    粮食

    1 82

    123.6

    肉类

    7

    29.9

    禽类

    19. 2

    2.9

    鲜奶

    8. 6

    15. 4

    A .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 .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 . 企业生产自主权扩大 D .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18. (2023·湖北模拟) 古代雅典实行公开审核制度,鼓励民告官。每位官员经手的账目皆须接受由公众抽签产生的10位会计的核查;离任官员向陪审法庭提交账目后的3日内,由各地域部落抽签产生的10位审计员负责受理公众对离任官员的任何公私指控。这一做法( )
    A . 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 . 加强了对公职人员的监督 C . 规范了民主集中制程序 D . 提高了城邦行政管理效率
  • 19.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罗马史》指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这才是公法私法区分的逻辑起点,公法所调整的行动,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而私法调整的行动,则依照当事人自身的意愿进行。这说明罗马法( )
    A . 注重维护契约精神 B . 注重维护平民利益 C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 公法比私法更权威
  • 20.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三角贸易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下面三幅图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初期、17-18 世纪、19 世纪前中期的三角贸易路线。据此判断( )

    A . 图一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B . 图二标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 . 图三有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三者都体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
  • 21.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有学者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歪曲,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在作崇,资产阶级国家自然成为统治阶级调整社会秩序的工具,他们组成“富人俱乐部”,对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本能的厌恶,以白人“尊贵”的血缘纽带维系着“贵族”们的传统。该学者意在说明美国宪法( )
    A . 具有鲜明的局限性 B . 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 . 承认了黑人奴隶制 D . 忽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 22.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1809年,柏林大学首创研究班的教学形式,大力发展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1821年柏林技术学院成立,并把学制由两年延长为三年,开设数学、化学和矿物学等学科。柏林工学院、卡尔斯卢合工艺学 院等一批高等专业学院一也是这时建立的。由此可知,当时德意志的教育变革(   )
    A . 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B . 加快了军国主义的扩张步伐 C . 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D . 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快速发展
  • 23.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美国作家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中写道:“当预期中的大丰收没能实现时,地方官员奉命加强搜索被藏起来的存粮。在1932年11月的一场演讲中,斯大林认为农民故,意阻挠他的集体化方案,借以挑战政权的威信。”这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
    A . 削弱了苏联政权的威信 B . 阻碍了经济体制的转型 C .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 . 违背了农民自愿的原则
  • 24.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苏维埃革命之初,凯恩斯尽管公开否定其必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但却又不得不承认苏俄革命实验中的一些切中资本主义时弊的积极因素,甚至不吝指出应该给其实验的“机会”,其可能“潜藏着理想世界的萌芽。”在凯恩斯看来,这些“积极因素”应是指:( )
    A .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体制 B . 以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C .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共52分。)
  • 25.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载武帝好 《公羊》,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议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本”,这成为武帝以后汉代政治中较有特色的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儒学不断汲取其他学说的成分以充实和完善自己,为特别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阶层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加之汉代通经致仕政策的刺激,于是“专事经学,其风甚笃”。儒学特别注重德治,讲求调适人伦,纯化风俗,其义理易为“匹夫匹妇”所认知和认同,故而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习章句。当时流传这样的话:“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

    ——据孔毅《汉晋之际儒学信仰的危机与演化》

    材料二:

    东汉后期至两晋,儒学信仰日渐失效。据《汉书》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有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其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经过玄学挣扎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洗礼,国人在两晋时期突然拥有了少见的思辨能力和兴趣,这为中国文化与佛救思想的对话奠定了基础。

    ——据胡绍军《魏晋玄学研究三十年》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之际儒学成为重要社会信仰的主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晋之际儒学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并简析玄学兴起的意义。
  • 26.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社会的变迁涵盖多方面并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叨,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深衣属于汉服, 因上衣、下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后成为儒生的专有服饰。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设计一种礼服,称为“朱子深衣”。朱子深衣的每个细节都融入了儒家礼仪教化的理念。该礼服的上衣为四幅(布),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为六幅,破为十二,即由十二片布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状以应方,代表做人要规矩;后背处一条中缝从颈根到脚踝垂直而下,代表做人要正直。

    ——据《朱子家礼》等

    材料三:1912年孙中山提出要设计既体现革命精神又符合审美需求的新式服装,这就是后来的中山装。中山装是既区别于中国传统服装又区别于西服的新式服装。中山装体现出平民的实用风格,在继承传统理念的基础上也寓意三民主义等新观念:前衣襟有五粒钮扣,代表“五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分立”;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三粒袖扣,表示“三民主义”。孙中山创立的五权宪法体制和三民主义在服装上得到了体现,中山装成为革命的象征符号。孙中山带头穿中山装,国人竞相效法。中山装成为革命与时尚的象征,风靡一时。

    ——摘编自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材料四:建筑室内空间的顶棚,藻井通常只用在宫殿。唐代“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 ……“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建筑平面作对称布置,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起着中枢神经的作用,也显“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 ……建筑“以天为尊”并“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一一据尹晖《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思想》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基本观点,并简要分析“邪辟之说灭息”所带来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朱子深衣与中山装在服装设计上的异同。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山装流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例举凸显“中庸”观念的中国古代建筑两例。
  • 27. (2021高二上·安康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第三节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