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人教版(2019)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生人教版(2019)必修二 6.3.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

更新时间:2021-11-18 浏览次数:6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二上·辽宁开学考)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该种群不可能发生进化 B . 未经过地理隔离的种群不可能产生新的物种 C . 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减小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 .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 2. (2021高二下·安徽期末) 现有两个非常大的、且遗传平衡的果蝇种群,已知种群1中AA占49%,种群2中aa占1%。若将这两个种群随机抽取的等量个体合并为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则子代中Aa所占的比例是(  )
    A . 18% B . 32% C . 42% D . 45%
  • 3.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③种群基因库之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它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⑤自然选择导致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①③④
  • 4. 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 . 一种新药使用一段时间后,疗效就会下降,原因是用药后病原微生物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 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有浅色型(s)和黑色型(S),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D . 自然选择使种群发生定向的变异
  • 5. (2021高一下·扬州期末)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8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 18%和82% B . 36%和64% C . 56%和44% D . 92%和8%
  • 6.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   )
    A . 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 . 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 . 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 . 种群,一条鲤鱼
  • 7. (2021高二下·安徽开学考)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染色体变异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 对珍稀或濒危物种的保护,一定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 .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D . 有性生殖的出现丰富了进化的原材料,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 8. (2021高二上·榆树期末) 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下面有关对阴湿山洼草丛及其生物等的叙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

    ②阴湿山洼草丛中的蚂蚁是一个种群

    ③阴湿山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苔藓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9. (2021高二下·安徽开学考) 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鱇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B . 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C . 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D . 鮟鱇鱼形成的过程仅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 10. (2021高三上·安徽开学考) 科学家通常通过对野生稻进行改良,提高其抗逆性和产量,从而获取栽培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遗传物质有差异,属于两个物种 B . 野生稻进化为栽培稻的标志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 . 野生稻与栽培稻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不同 D . 野生稻进化为栽培稻与其生存环境有关
  • 11. (2021·光明模拟) 达尔文曾发现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达尔文推测,这种花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这样的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距中吸到花蜜。大约50年以后,研究人员果然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兰花的进化方向既受蛾类昆虫的影响,也受其他生物及环境的影响 B . 蛾类昆虫既会影响兰花的出生率,也会影响其基因频率的改变 C . 蛾类昆虫口器的长短决定着不同兰花个体将其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概率 D . 兰花植株产生进化原材料的途径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 12. (2021高一下·白山期末) 某动物种群有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各500个,该种群中的个体能够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不同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是均等的。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 . 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各种基因型个体数目相等 B . 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和a的基因频率不变 C . 若发生基因突变,A和a的基因频率都变小 D . 若该种群中的个体连续自由交配,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 13. (2021高一下·绥化期末) 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病人体内可能会产生具有超级抗药性的细菌,即“超级细菌”,例如在美国发现的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抵抗最强力的抗生素,并引发各种感染。下列有关“超级细菌”及其抗药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超级细菌”通过无丝分裂的方式增殖时,也要进行DNA的复制 B .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产生抗药性 C . 滥用的各种抗生素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 . 抗药性的形成的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
  • 14. (2021高一下·绥化期末) 某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为AA10%、Aa30%、aa60%,在环境变化后,种群中隐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增加10%,显性性状的个体每年减少10%,第二年该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约为    (   )
    A . 58.8% B . 60% C . 64.7% D . 66%
  • 15. (2021高一下·合肥期末) 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已知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比值是(   )
    A . 3:3:1 B . 4:4:1 C . 9:6:1 D . 9:3:1
  • 16. (2021高二下·浙江期末)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家犬的驯化过程是一种适应性进化 B . 杂合的圆粒豌豆连续自交不会导致种群进化 C . 向菜地喷洒杀虫剂使害虫抗药性增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 . 工业污染条件下桦尺蝮黑色个体增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率上升
  • 17. 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 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C . 变异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D . 自然选择使变异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
  • 18.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 . 只有基因突变才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D . 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二、综合题
  • 19. (2021高三上·辽宁开学考)   2019年9月到2020年2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燃烧多月。火烧程度不同对植被演替的影响也不同,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1) 不同程度的火烧形成的大小斑块往往镶嵌在一起,构成群落的结构。
    2. (2) 轻度火烧后植被能在较短时间恢复到以前的面貌,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性。
    3. (3) 适当“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该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
    4. (4) 森林大火后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等次生危害,这体现了森林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价值。
    5. (5) 特别大规模的火烧后很可能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一段时间后外来物种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 20. (2021高一下·合肥期末)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是地球上最为壮丽的景色之一,这里生活了许多松鼠,大约一万年前,该地区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区域中的所有松鼠构成一个,它是生物进化的
    2. (2) 有人将来自甲、乙两区域的一些松鼠混合养殖,发现它们已经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甲、乙两区域松鼠的已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
    3. (3) 某项调查发现,乙地松鼠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30%和50%,则a基因频率为。若乙地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10%,则下一年乙地松鼠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