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鳌峰初中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03-31 浏览次数:7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积累与运用(20分)
  • 1. (2021七上·仁寿期中) 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é)    人声(dǐng) 沸    (chǔ)蓄    人迹(hǎn) 至 B . (lì)临    疲(quàn)不堪    粗(kuáng)    小心翼(yì) C . (sè)    (jié)然不同    (zhuó)落    不求(shèn) 解 D . (mì)    (duó)咄逼人    徘 (huái)    (guǎng) 然大悟
  • 2. (2021七上·仁寿期中) 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决别    拼凑   翻来覆去    人声鼎沸 B . 吝蔷    惭愧    爆怒无常    花团锦簇 C . 瘫唤    侍弄   喜出忘外   各得其所 D . 绽开    憔悴    呼朋引伴    混为一谈
  • 3. (2021七上·仁寿期中)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一家人要去春游,爷爷奶奶特地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真是好看。 B . 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C . 春天,公园里百花齐放、蝴蝶纷飞,真是美不胜收 D . 看完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我对反贪局长侯亮平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 4. (2021七上·仁寿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一个月来,杭州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 B . 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 C . 《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精心打造的一档王牌音乐节目,开播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怀。 D .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屠呦呦标志着一个石破天惊的开始。
  • 5. (2021七上·仁寿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容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朝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的两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峨眉山月歌》是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地流露在诗中。 B . 《次北固山下》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景色,并表达了思乡之情。 C . 《峨眉山月歌》:中诗人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三峡向渝州进发,离友人愈远愈加想念。 D . 《次北固山下》颈联的意思: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 6. (2021七上·仁寿期中)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名学生写给老师的留言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昨天到寒舍造访,不巧您因事外出,未能谋面,特惠赠大作一本,不是很好的地方,欲请雅正!在此深致谢意!

二、古诗文阅读(27分)
  • 7. (2021七上·仁寿期中) 名句默写。
    1. (1) ,小桥流水人家。
    2.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3. (3) 《<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4. (4) 《次北固山下》既写出了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友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句是 。
  • 8. (2021七上·仁寿期中) 古诗鉴赏。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苏幕遮:词牌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碧云天”句,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 B . “山映斜阳”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篓萋,到“斜阳外”,由近及远,联想丰富。 C .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 D . 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
    2. (2) 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9. (2021七上·仁寿期中)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周’,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焖戒。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为人谋而不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B . 君与家君日中

      期:约定,相约

      C . 不亦

      说:同“悦”,偷快

      D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温故知新

      A . 相委 B . 时习之 C . 择其善者从之 D . 人不知不愠
    3. (3) 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和乙文都谈到了做人的诚信问题,选文都认为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人无信不立。陈太丘弃友而去、陈元方入门不顾都是因为有人不守时,没有了做人的诚信。 B . 甲文赞扬了陈元方的聪明机变,巧言回击了不守诚信的人,同时也批评了陈元方入门不顾的无礼行为,丙文赞扬王生能知错就改,听取他人意见。 C . 乙文中曾子所说的话主要谈了做人的道理,侧重谈的不是学习方法和态度,而是侧重谈修身。甲文讲陈元方小时候的故事也是为了说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D . 很多优秀人物都足懂得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人,这从乙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以及丙文中李生的“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都可以看出。
    4. (4) 翻译句子

      ①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②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 10. (2021七上·仁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万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 (1) 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这段文字是按“树上一花下一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

      ②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

      ③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

      ④“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2. (2) 对选文第二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酝酿”一词的原意是:造酒本文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逐渐达到成熟 B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杨柳风指的是吹动杨柳的春风,整个诗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方法,“杨柳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C . 可将本段的层次划分为:①//②//③④ D . “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尽情地表现,属于贬义褒用的用法。
    3.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本段文字。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 11. (2021七上·仁寿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央广网北京5月2日消息(记者焦莹车丽)据中国之声报道,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形势严峻,总体近视率达到53.6%。

    针对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商家推出各种号称能治愈近视的广告,国家卫健委监督局医疗监督处表示,近期国家卫健委会同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表示不得在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近视治愈”等误导性的表述。截至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大家不要相信能治愈近视的宣传和商业营销。眼科专家建议青少年增加白天户外活动整体时间量。

    材料二:

    (数据来源:《2018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

    材料三:

    多年来,科学界都认为遗传是近视的重要原因。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通过对基因不相同的双胞胎的对比研究,发现近视的易感程度受到DNA的强力影响。在科学家的努力求证下,基因组中超过100个片段都被发现与近视相关。

    但显然,基囚不可能解释近视形成的全部。研究者们记录到了学习时长和近视率的强烈关联。许多国家的青少年正在花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他们发现以色列的男性青少年中,在犹太教会学校整日学习的学生,比其他学校石书时间少的学生忠近视的比例高很多。

    在2007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穆蒂教授和同事们报告了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跟踪了加利福尼亚州500多名八九岁的、视力正常的儿童。5年后,发现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近视,而其中一个和该风险强烈相关的环境因素是花在户外的时间。一年之后,悉尼科技大学的罗斯教授和同事们在澳大利亚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户外活动时间少的孩子有更大的近视风险。

    罗斯的团队试图证明益处也许是从锻炼中来的,但研究发现,室内体育锻炼并没有反映出这种关联。孩子们只要在户外待得更久,不论是在锻炼、野餐,或者是在海滩上读书,都能从中获益。罗斯说,近距离用眼对视力也有些影响,但近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眼睛缺少在明亮光线下的暴露。

    那么,明亮光照具体是怎样预防近视的?研究者通过试验,证明了明亮光照对视觉具有保护性这一观点。2009年,澳大利亚摩根教授和中国的研究团队在中国广州开始了为时三年的光照与视觉关系的试验,试验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取材于Elie Dolgin的文章)

    材料四:

    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到《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一文后,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全球第一,原因是多方面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学生沉迷其中,对学生近视高发可谓雪上加箱。一项对2017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89.50%的受访者反映周围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多,他们认为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是导致近视的罪魁祸首。青少年的视觉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善,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致使其用眼强度增大;眨眼频率降低,很容易造成视力减退。

    中小学生近视率不断升高的问题,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课内负担过重一直被认为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人均每天写作业时间为3个小时,近全球平均数的2倍。学校每天布置大量作业,加重了学生的用眼负担。同时,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迫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使他们的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孩子们不堪重负课外活动时间被严重挤压。

    近年来,虽然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探索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方法,但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防控青少年近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近日共同发布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初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青少年近视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果不加遏制,必将贻害无穷。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

    (取材于“光明时评”等相关文章)

    1.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图一可以看出,小学阶段近视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男生与女生近视患脑率没有明显差异。 B . 育才小学近视率超过全国小学生的平均水平,这说明一线城市学生的近视患病率普遍高于农村学生。 C . 从小学到大学,近视患病率不断增加,到大学阶段已近90%,可以看出我国背少年近视发病形势严峻。 D . 小学阶段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近视的增长率最高,小学阶段应是我国近视防控的重点年龄阶段。
    2. (2)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学家通过基因不相同的双胞胎的对比研究,证明了遗传也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因素。 B . 科学家通过严谨的实验,证明造成近视除遗传因素外,还与多方面的环境因素相关。 C . 截至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加强体育锻炼就能有效降低忠近视的风险。 D .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近视率全球第一,防控背少年近视迫在眉睫。
    3. (3) 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这需要各个方面的协作。请结合上面材料说明相关各方应采取哪些措施。

      各地政府:

      学校:

      家长:

      学生:

  • 12. (2021七上·仁寿期中)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题。

    生命之始,花开花谢

    林清玄

    ①1953年,我出生在台湾南部乡下非常偏远的农村——旗山镇。

    ②我的父母都是种田的农民,但在这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

    ③我父亲是一个豪放、潇洒、幽默的人。我的母亲细腻温柔,对美的事物有极好的感受力,我印象中从未听到她对别人大声讲话。

    ④父母亲的一生告诉我,一个人的身份无论怎样卑微,只要维持灵魂中的细腻和温柔,就保有了伟大的生命。

    ⑤母亲爱沉默,不像一般乡下妇人般遇事喋喋不休。这与她受的教育和个性都有关系。在我们家方圆几里内,母亲算是个知识丰富的人,而且她写得一手娟秀的好字,这一点是我小时候常常引以为豪的。

    ⑥我出生的时候不大会哭,初知文墨的父亲就随意按“清”字辈为我取名叫“怪”,报户籍的时候又改为“奇”。当时那个登记名册的人对我爸爸笑着说:“ 最近读武侠小说,清玄道人功夫了得,不如起名清玄吧。”我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⑦早期的农村社会,一般孩子的教育都落在了父母亲身上。因为孩子多,父亲光是养家就已经够累了,哪还有余力教育孩子。对我们这一-大帮孩子来说,最幸运的是有这样一个明智的、 有知识的母亲。

    ⑧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把《三字经》写在日历纸上让我背诵,并且教我习字。母亲常常告诉我:“别人从你的字里可以看出你的为人和性格。”

    ⑨我们家田园广大,食指浩繁,是当地少数几个大家族之一。父亲兄弟四人在日据时代都被征到南洋打仗,仅我的父亲生还。父母亲和三个寡妇必须养活林家十八个小孩,负担惊人。我是整个大家的第十二个孩子。

    ⑩我妈妈是典型的农家妇女。那时的农家妇女几乎是不休息的,她们除了带养孩子,还要耕田劳作。为了增加收入,她们要养猪、种菜、做副业;为了减少开支,她们夜里还要亲自为孩子缝制衣裳。

    ⑪只要家里有孩子生病,母亲就会到庙里烧香拜佛。我每看到她长跪在菩萨面前,双目紧闭,口中喃喃祈求,就觉得妈妈的脸真美,美得不可比拟,与神案上的菩萨一样美——不,比菩萨还要美,因为妈妈有着真实的血肉。妈妈就是菩萨,母心就是佛心呀!

    ⑫由于深记着这一幕母亲的形象,我不管遭遇多大的逆境,都能奋发向上,且长存感恩的心。

    ⑬这也使得我从幼年起,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忤逆母亲的话。

    ⑭我的大弟因患小儿麻痹而死时,我们都忍不住大声哭泣,唯有母亲以双手掩面悲号。我完全看不见她的表情,只见到她的两道眉毛一直在那里抽动。

    ⑮依照习俗,死了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出殡那天,要用拐杖击打棺木,以责备孩子的不孝,但是母亲坚持不用拐杖,她只是扶着弟弟的棺木,默默流泪。母亲那时的样子,如今在我心中还鲜明如昔。

    ⑯年幼的时候,我是最令母亲操心的一个。我不只身体差,由于淘气,还常常发生意外。三岁的时候,我偷喝汽水,没想到汽水瓶里装的是“番仔油”(夜里 点灯用的臭油),喝了一口后两眼翻白,口吐白沫,昏死过去。母亲立即抱起我冲到镇上去找医生。那天是大年初二,医生几乎全休假了,母亲急得满眼是泪,却毫无办法。

    ⑰“好不容易在最后一家医馆找到了医生,他打了两个生鸡蛋给你吞下去,你又有了呼吸,眼睛也睁开了。看到你睁开眼睛,我也在医院昏过去了。”后来,母亲每次提到我喝番仔油,都还心有余悸,好像捡回了一个儿子。听说那一天她抱着我看医生,跑了将近十公里的路。

    ⑱我四岁那一年,一次从桌子上跳下时跌倒,头撞到缝纫机的铁脚,后脑壳整个撞裂了。母亲正在厨房做饭,我挣扎着站起来叫喊母亲,母亲从厨房跑出来。“那时,你从头到脚全是血。我看到的第一眼,心中浮起一个念头:这个囡仔没救了。幸好你爸爸在家,他骑着脚踏车送我们去医院。我抱着你坐在后座上,用一只手按住你脖子上的血管,到医院时我也全身是血。从手术室被推出来时,你叫了一声‘妈妈’,我那时才流下泪来。”母亲说起这一段时,总是把我的头发撩起,看我的耳朵后面。那里有一道二十厘米长的疤痕,像蜈蚣一样盘踞着。

    ⑲由于我体弱,母亲只要听到有什么补药或草药吃了可以使孩子的身体变好,就会不远千里去求药方。可能是因为母亲的悉心照顾,我的身体竟奇迹般地渐渐好起来,变得非常健康,常常两三年都不生病,功课也变得十分好,很少得第二名。我母亲常说:“你小时候, 只要考了第二名就跑到香蕉园躲起来哭,要哭到天黑才回家。真是死脑筋,第二名不是很好吗?”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写了父母亲尤其是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了对温暖往事的眷念、对母亲等亲人的怀念。 B . 第⑨⑩段介绍大家庭的情况和农家妇女的操劳状况,与文章中心无关,可以删去。 C . 每当家中孩子生病时母亲“长跪在菩萨面前,双目紧闭,口中喃喃祈求”的形象不但让“我”在遭遇逆境时奋发向上,而且让“我”长存感思的心,从不说忤逆母亲的话。 D . 第⑲段母亲在“我”因为考了第二名躲起来哭时说“真是死脑筋,第二名不是很好吗”,表现了母亲虽然爱孩子,但是不懂得教育孩子。 E . 本文从自己的出生写起,中间谈到几件与生命有关的琐事,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写出了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在平静的叙事中给人以力量。
    2. (2)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相关情节

      母亲的表现

      “我”的心理或表现

      大弟患小儿麻痹而死

      “我”偷喝“汽水”昏死

      有了呼吸

      按住“我”的血管赶到医院

      从手术室出来叫“妈妈”

    3. (3) 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但是母亲坚持不用拐杖,她只是扶着弟弟的棺木,默默流泪。(从人物描写角度,谈谈表达效果。)

      ②父母亲的一生告诉我,一个人的身份无论怎样卑微,只要维持灵魂中的细腻和温柔,就保有了伟大的生命。(分析这句话在文中 的作用)

    4.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四、名著阅读(7分)
  • 13. (2021七上·仁寿期中) 对《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喜欢卧冰求鲤的故事,父亲生病后,身体力行,四处为父亲求药。 B . 鲁迅先生借动物、众鬼嘲弄人生,对“正人君子们”进行鞭挞的文章有《狗·猫·鼠》《无常》。 C . 《五猖会》中“父亲”严厉而尽责,他能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支持。 D .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藤野先生。
  • 14. (2021七上·仁寿期中) 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 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五、写作(60分)
  • 15. (2021七上·仁寿期中) 微写作

    从《天净沙·秋思》、《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任选一首,展开想象,描绘画面。注意:

    ⒈不能以翻译的形式简单连缀,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突出诗人的所见所感。

    ⒉采用第一人称书写。

    ⒊合理安排主次。

    ⒋不少于150字。

  • 16. (2021七上·仁寿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水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缝出的是母子情;“一片丹心育桃李,亦师亦友万年长”书写的是师生情;“同窗三载互帮助,书生意气话人生”唱出的是同学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抒发的是爱受国成长过程中,总有一种情让你难以忘怀。

    请以“  ▲   情,自难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朴充完整:②字数不少于65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