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桦甸第四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20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 1. (2021高三上·桦甸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翻译古文正如同翻译外文,都是在人与人之间架设理解的桥梁。如果说翻译外文是缩短一国人与他国人的空间距离,让不同国度的人不出国门便可见面交谈,那么翻译古文则是填平现代人和古代人的时间沟堑,让现代读者通过译文与相隔千百年的古代作者进行对话。当年苏曼殊曾为他的汉译英诗集取了个名字叫“文学因缘”,不禁让人想到一句俗话“千里姻缘一线牵”,翻译充当的角色就仿佛文学因缘的月下老人罢。 

    古文今译也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情。据说,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时,就曾把殷周时代古奥的档案文册改写成明白流畅的汉代语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曾有人开始用白话文改写文言文。时光流逝,语言变易,阅读中的语言障碍造成理解的困难,这在中外都一样。《尚书》到了唐代,人们已觉得“佶屈聱牙”,就是十六七世纪的莎翁剧作在三四百年之后的观众看来,也有些古怪拗口。所以,如果不加注释或翻译,大概会有不少读者被语言障碍拒之门外,不能进入古代人的心灵世界,就好像面对粮仓却没有钥匙的人一样,空守着粮食却饿肚皮。

    毫无疑问翻译是必要的,可是,翻译并不容易。译文很难达到逼肖原作的水平,虽然翻译者都很想使译文成为原文的镜子,“象忧亦忧,象喜亦喜”,除了左右相反之外纤毫不差,但翻译者打造的这面镜子总不可能没有一点走形,更不消说在拙劣的匠人手里还有成为“哈哈镜”的危险。唐代刘禹锡《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一诗里曾好心地替翻译者抱不平,他说:“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不过翻译毕竟不是自由写作,原文对于译者总是一重束缚又是一把验尺,所以即使是最好的翻译者面对原文,也不敢拍胸口打包票,保证译文完全传达了原文的精神,恢复了原文的旧貌;更不消说面对的是一篇古今传诵的名篇佳作,译者就更不能保证译文如同原文一样有神韵妙味了。这里原因很多,撇开翻译者水平的差异不说,大概首先是古今文化的时代差异。古人生活在业已消逝的历史之中,时间已经带走了他们的精神、情感、习俗。虽然翻译者可以通过阅读去体验这种历史氛围,通过译文来重现这种历史风貌,但毕竟逝者如斯夫,再好的译者也不能重构历史的真实,而只能部分地还原与逼近真实的历史。即使加上说明,加上注释,也难以完全凸现原文中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与情趣。其次是古今语言的时代差异。古人用那个时代的语言创造了不可复制的文学范本,而我们却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去追踪和复述它的用意与内容。仅仅是语言构成的差异就使我们为难,因为精密严整的白话和自由灵动的文言毕竟不大一样;更何况还有一些原文中典章、器物、习俗、礼仪的术语早已消失,翻译者不得不花很多话语去解释;还有文言特有的节奏、韵律、气脉、风味在白话中无法复现,翻译者不得不另辟蹊径去模仿。所以,在原文和译文的“转运”过程中,难免颠簸磕碰得失真或走样。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翻译者在原文面前总是一事无成,好的翻译有可能使原作“投胎转世”到译文中来,尽管同样有些“失真”或“走样”,但臻于化境的译文可以“补偿”这些损失。不过,这需要翻译者对古文有透辟的理解,对白话有娴熟的技巧。

    (选自《作壁上观——葛兆光书话》,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翻译如同月下老人,它帮助读者和作者进行对话,在两者之间搭建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B . 面对前代的文学作品,如果缺少了翻译的牵线搭桥,后代读者必然会感到难以理解。 C . 对译者而言,原文一方面制约并限定翻译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检验翻译优劣的标准。 D . 只有对文言有精深的理解且能熟练地运用白话文,才有可能较好地传达原文的精神。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将古文翻译与外文翻译相联系,进行对比论证,突出其不同的特点,强调古文翻译可以穿越时间,拉近古人今人距离。  B . 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司马迁改写殷周档案和20世纪前期用白话文改写文言文等例,说明古文今译的现象早已有之。  C . 文章第三段使用比喻论证,将翻译者的译文喻为镜子,说明翻译没法达到和原文严丝合缝的效果,拙劣的翻译甚至可能发生变形。  D . 文章第三段引用刘禹锡“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两句,是为翻译者工作辩护,翻译家也是可以“文雅”的。
    3. (3) 下列有关古文今译的表述与文章不符的一项是(   )
      A . 翻译者掌握运用古文与今文的水平有差异,个人能力有局限,这会影响到翻译的水平。  B . 古今文化具有时代差异性,翻译者可以间接地体验历史,却没法完全重构历史的真实。 C . 古今语言的时代差异,使我们不易去追踪和复述古人创造的文学范本的用意与内容。  D . 文言文特有的节奏、韵律、气脉、风味,这在白话文中只能通过模仿的手段加以复现。
  • 2. (2021高三上·桦甸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黄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洹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1. (1) 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
      A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C .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D . “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 . 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 . 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的。 D . 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3. (3)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 3. (2021高三上·桦甸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豹子头林冲

    茅盾

    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

    日间那个失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的只在林冲心窝里打滚。

    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是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格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

    虽说林冲莽撞粗拙,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光亮,使他对于他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

    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

    他从没到过“边庭”。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

        “边庭”呐!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

        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地献媚胡儿!一伙吮咂百姓血液的凶狠恶魔!    

        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睁得更大了: “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

        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么?“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侯,直接也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犯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

        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才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不是豹子头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

    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的人,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

    暴躁在林冲胸头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一望,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

    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地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然停住了脚步,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

        林冲扬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

    这青面兽原也是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这汉子虽已剥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乘他睡眼朦胧就一刀了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呐!

        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拿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

    林冲睁圆怒自四下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 汊港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难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

    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

        “来者是谁?”

        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

        “呀,林教头,是你!”

        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

        “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

        一句平常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

        “林教头好武艺,这早晚也还打熬力气!”

        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次说谎。

        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现在的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膀,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

        “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

         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品开头虽未直接引述青面兽杨志的话,但从下文林冲的心理活动可以推知,杨志还存着顾念家人,期待能另找门路图出身的想法。 B . 文中用抒情性的笔调描绘林冲早年的“边庭”理想,“无边无垠、水草肥沃”“胡笳声动,胡儿扫过”,边塞豪放的画面却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 C . 作品景物描写凝练传神,文中画线部分段落语句,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隐约透露出林冲内心的犹豫,为下文的“转念”埋下伏笔。 D . 文中对林冲行为多有表现,人物的本性与刺杀的意志始终处于紧张的矛盾中,但最终,林冲还是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
    2. (2) 本文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并重写经典,这样的写法有何艺术价值?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头”形象有何不同?请从身份、性格、处事方式等方面加以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 4. (2021高三上·桦甸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谦,字廷益。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 , 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且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众乃定。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谦调诸将追击,至关而还。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谦之为兵部也,前后征调,皆谦独运。当军马空偬,变在俄顷,谦目视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机宜。僚吏受成,相顾骇服。号令明审,虽勋臣宿将小不中律,即请旨切责。片纸行万里外,靡不惕息。其才略开敏,精神周至,一时无与比。谦至性过人,忧国忘身。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谦性故刚,遇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视诸选耎①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素病痰,疾作,景帝遣兴安、舒良更番往视。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又亲幸万岁山,伐竹取沥以赐。或言宠谦太过,兴安等曰:“彼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即彼去,令朝廷何处更得此人?”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释】①选耎,怯懦不前。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 B . 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 C . 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 D . 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监国:通常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 B . 星象:指星体的位置,及明、暗、薄、蚀等现象。古人往往据此占测人事的命运吉凶。 C . 南渡:晋宋两朝皆渡长江于南方建都,史称南渡。此处指宋因金人南下迁都南方。 D . 兵部: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最高长官为兵部侍郎。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谦果敢勇决,处事临危不乱。王振党羽被给事中王竑击打,朝班秩序大乱。于谦扶住郕王并让其宣谕说,马顺等罪有应得,要处以死罪,从而稳定了局势。 B . 于谦功成不居,以社稷为己任。他调集将领追击也先,直到边关才退回。朝廷论功加封他少保,他却以四郊多堡垒,是卿大夫的耻辱为理由,不愿邀功请赏。 C . 于谦治军严明,上下惊骇佩服。战事紧迫,他都能按照客观情势,从容处理军务,制定出正确方针。他号令森严,勋臣老将凡不服从者,他都当面批评责备。 D . 于谦忧国忘身,性情刚强正直。他生活简朴,所居住的房子仅够遮挡风雨。他遇到不如意之事,总感叹热血难洒,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之辈,因此招人憎恨。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是其言,守议乃定。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

      ②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

  • 5. (2021高三上·桦甸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是唱和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是对老朋友柳宗元的宽慰和鼓励。 B . 衰老是这首诗的核心话题,诗人认为,老年固然有可感伤的一面,但也有可欣的一面。 C . 这首诗歌,诗人觉得老了也有很多优点,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 D . 本诗由失落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情感变化相同。
    2. (2) 诗的最后两句颇有哲理,请结合诗句含义简要分析。
  • 6. (2021高三上·桦甸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军压境,我军应战情景的诗句是:“。”
    2. (2)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句子是:“。”
    3. (3) 在《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
    4. (4)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风光的著名诗句是:“。”
    5. (5) 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表现农民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6. (6) 白居易《钱塘湖出行》中描写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7. (2021高三上·桦甸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因为我的某些批评性文章,【甲】有读者问我为什么不多写些“光明的东西”,好让他有力量。如果我是一个卖手电筒的,我会立即赠送他几节电池。        对于一个以思考为业的人来说,什么是光明却不容易判断。他唯一确定并能为之尽力的本分是          , 以明辨是非。而明辨是非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这些年,我写过不少或明或暗的文章。总结起来,我对社会的批评,是基于事实的世界,不能            ;【乙】而我对人生的思考,是基于意义的世界,可以颠倒黑白。我这样说并不是         , (       )。【丙】人心是个奇妙的东西,同一种境遇,有人视之为地狱,有人则视之为天堂;【丁】同一首诗歌,有人看到光辉;有人看到颓丧。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然而       挖空心思       指鹿为马      故弄玄虚 B . 但是       殚精竭虑       指桑骂槐      弄虚作假 C . 然而       殚精竭虑       指鹿为马      故弄玄虚 D . 但是       挖空心思       指桑骂槐      弄虚作假
    2. (2) 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而是强调既要在主观上看到人心的价值,又要在客观上尊重事实 B . 而是强调在客观上既要尊重事实,又要在主观上看到人心的价值 C . 而是强调在主观上既要看到人心的价值,又要在客观上尊重事实 D . 而是强调既要在客观上尊重事实,又要在主观上看到人心的价值
  • 8. (2021高三上·桦甸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为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于2018年5月21日发射升空)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此次成功落月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共配置包括2台国际合作载荷在内的8台有效载荷。其中着陆器上安装了与德国合作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巡视器上安装了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比正面更为古老,且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1. (1) 根据上述文字,分条概述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背成功着陆的意义。
    2. (2)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背成功着陆之后,有人写了一副对联以表祝贺,请找出其中表达不当的三处并加以修改。

      上联:宇宙赴征程,迢迢星汉中继凭

      下联:嫦娥辞故里,寂静鹊桥通远天

四、写作(6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