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利辛县启明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

更新时间:2021-11-29 浏览次数:1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过:“书本知识很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书本上种不出水稻,电脑上也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里面才能够长出我所希望的水稻出来。”简单几句话,正是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为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不断攻关的真实写照。这启示我们 ( )

    ①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任何权威不可能永远正确                  
    ④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寓“教”于“行”,研学旅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获取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的直接经验

    ②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③研学旅行作为直接现实性活动,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研学旅行活动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验证知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 . ① ③ B . ① ④ C . ② ③ D . ② ④
  • 4.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变种。近日,我国已批准紧急使用的重组蛋白亚单位新冠病毒疫苗,其I期、II期临床试验结果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发布。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性良好,接种3剂次25微克疫苗的97%入组者产生了可以阻断活病毒的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水平超过康复患者血清。目前该疫苗正在多国开展1II期临床试验以确定疫苗的剂量和免疫程序。这表明 ( )

    ① 认识新冠病毒的本质和规律是疫苗研发工作的根本目的

    ② 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的迫切需要推动了疫苗的研发进程

    ③ 能否掌握和改变人体免疫调节规律是疫苗研发的关键点

    ④ 免疫方法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并且得以验证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

    ③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     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1高二下·三台开学考) 有研究发现,在预防心脏病发作和致死方面,血管支架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不比强化药物治疗和改善健康习惯更好。不过,在缓解心绞痛症状方面,支架或搭桥手术的效果要好于单纯依靠药物和改变生活方式。这一结果使得干预性心脏病医生与预防性心脏病医生之间的争论变本加厉。从认识论角度看,这表明(    )

    ①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主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④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闸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说明(     )

    ①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干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海试现场专家表示,蛟龙号在多次下潜中不断验证其技术改进后的性能,找出并排除故障,经过科研人员反复检查和实验,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快,截至2018年6月,蛟龙号能够下潜海底深渊1.1万米的载人潜水舱正式研发成功。这个过程体现了(     )

    ①世界是复杂多样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事物本质的暴露是个渐进的过程,人的认识无法达到真理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9.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长霉的米饭都不能吃吗?答案是否定的,长霉的馊米饭显然是不能吃的,但有一种长霉的米饭不仅能吃,还很好吃,它就是酒酿,南方人称其为米酒,北方人称之为醪糟。随着我们的追问不断加深,生活当中的“常识”经常遭遇挑战甚至推翻其中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②真理产生的过程受到实践水平差异的影响

    ③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认识的无限发展

    ④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个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异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平时所说的“乌鸦”其实是鸦科属下的数种鸟类。虽然“黑”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对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识别的美丽的颜色。这表明 (    )

    ①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来自客体本身

    ②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真理是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④对乌鸦“ 黑”的真理性认识中包含着错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色”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女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一直以来人们对光的速度都缺少一个准确的认识,甚至都不能确定光速到底是无限的,还是以极快的有限速度传递。随着测量技术的提高,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直到1983年才获得了真空中的光速的准确数据:299 792 458m/*。由此可见( )

    ①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②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

    ③ 认识的发展就是一个新知识取代旧知识的过程

    ④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认识规律办事的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2高二下·宾县开学考) 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

    ②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

    ③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

    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近年来,一种“不管你说出什么事,回帖者就会使劲儿夸你"的“夸夸群”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有人认为“夸夸群”的流行与当下年轻人渴望被关注、被肯定的交往需求相关,它传导了健康的情绪;也有人认为这种“社交消费”是游戏、跟风和炒作的产物,很难稳定和持续。这表明 ( )

    ①人们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②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现实基础

    ③人们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影响       ④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

    ① 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       ② 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

    ③ 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 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进入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人们生产生活更便捷、通信交流更畅通、信息获取更方便,但也带来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问题。信息时代呼唤诚信,迫切需要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和行为自觉。信息时代呼唤诚信表明 ( )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

    ④离开社会意识的规范引导社会存在将止步不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宁为玉碎”的爱国气节,“瑕不掩瑜”的廉洁气魄,“润泽以温”的奉献品德...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玉文化”随着时代更迭而经久不衰。下列关于“玉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寓德于玉”体现了“德”与“玉”之间的自在联系

    ②“寓德于玉”说明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主体的需要

    ③“玉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玉文化”是“玉”的特性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8.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早已告别缺衣少食、物质匮乏的年代,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见证这一历史奇迹的人们是多么的感慨:生逢这一美好时代的人们是多么的幸福。从人们的感慨中可以看出 ( )

    ① 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

    ② 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始终同步

    ③ 物质的东西是观念的东西形成所必备的原材料

    ④ 意识通过实践能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物质的东西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9.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科学分析了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说明 ( )

    ①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是同步的       ②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 源于实践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④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0.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的,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这告诉我们 (    )

    ① 要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② 社会意识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存在

    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④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1. (2022高二上·北仑期中)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

    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②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2.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当前正在不断深化的全面改革,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没有实行“大水 漫灌”式的“强刺激”,没有放松银根和扩大赤字。而是保持定力,并强力推动改革,这种“微刺激”加“强改革”的经济调控方式,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这说明( )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通过改革可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社会发展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向前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3.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4.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召开的首次中央深改委会议。会议围绕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对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融会贯通作出重要部署。之所以要深化改革是因为(   )

    ① 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②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 改革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5.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障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强大制度保障,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定海神针。这体现了( )
    A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 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生产力发展
  • 26.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2020年3月国务院公布来《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主要对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项目涉及的行政法规以及实践中不再适用的行政法规进行清理,为各经济主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利于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材料表明(   )
    A .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 .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C . 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D . 上层建筑必须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状况
  • 27.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一场简政放权改革在中国全面推开,蹄疾步稳。这场政府的自我革命,放真权,动真格,让企业和群众有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对政府简政放权认识正确的是( )

    ①简政放权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简政放权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③简政放权是自觉尊重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④简政放权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8.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这是要求 (    )

    ① 变革社会意识形态以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

    ② 政府工作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工作立足点

    ③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④ 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9.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2020年国庆前夕,北京某中学学生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敬读活动。碑文全文如下:“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鞋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

    ① 表明英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 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与精神价值

    ③ 激发论爱国情怀,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 充分表明人民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0.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这是因为 ( )

    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

    ②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A . ① ③ B . ① ④ C . ② ③ D . ② ④
  • 31.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筑牢人民防线、紧紧依靠群众,是我国成功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下列对人民群众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 人民群众和劳动群众具有内涵和外延的一致性

    ②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 每个人的具体利益之和是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

    ④ 人民群众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2.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③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④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牵住了牛鼻子”,抓住了事物的主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3.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典礼上,阅兵车牌号分别含有1949和2019,而车牌含有1949的那辆车是空的,有网友说:那辆车是给英雄留的,他们一直都在。无论如何,这盛世如你们所愿。今日,我们仍要缅怀英雄,是因为 ( )

    ① 英雄人物是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              ② 英雄人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 英雄人物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  英雄事迹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4.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向习近平主席发问:“您当选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习近平主席回答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主席讲的“无我”就是忘我,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情怀。这是基于 ( )

    ① 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

    ③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核心

    ④ 人民群众是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5.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我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保障人权的做法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

    ①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我国的人权理念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人权价值取向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我国发展人权事业的关键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保护人权要通过全体人民的基本权利来实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36. (2023高二上·安化月考) 过去的“互联网+扶贫”模式,大多用于建立销售渠道,帮村民们售卖农副产品。而在白沙县,村民在“惠农超市”的手机应用上答题就能得积分,“垃圾分类”“移风易俗”也可以得积分。用积分就可以兑换洗衣粉、洗洁精、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以“云”促治,以“智”启民,将科技与先进的治理经验相结合,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材料体现了(  )

    ① 树立辩证否定意识,用新的扶贫模式取代旧的扶贫模式

    ② 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③ 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科技与扶贫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④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7.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为( )

    ①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于其行为选择      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稳定不变 

    ③价值观教育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④正确价值观是青年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导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8.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贵州农村一个普通家庭的四个孩子,个个不凡:大儿子是闻名全国的排雷英雄、时代楷模杜富国;二女儿杜富佳是冲锋战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三儿子杜富民是一直奋斗在工作岗位的医生;小儿子杜富强则是一名戍守西藏雪域边疆的战士。这四个孩子的名字合在一起就是“国佳民强”,这正是他们父母家国情怀的朴素表达。对此的正确分析是( )

    ① 父母家教的成功为四兄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树立了榜样

    ② 四兄妹的事迹说明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途径不是唯一的

    ③ 成长背景决定了四兄妹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④ 四兄妹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受到了父母家国情怀的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9.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自动转弯,平稳掉头,根据路况智能变道,对近距离超车等情况自动避让...智能驾驶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也有不少人担心存在被人远程操控等风险,因而对智能汽车的发展并不看好。这反映出 ( )

    ①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受看问题角度的影响       
    ②价值是事物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

    ③价值判断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④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0.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这是因为 ( )

    ①为信仰而奋斗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
  • 41.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辩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

    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

  • 42. (2021高二上·利辛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习近平说:“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断“赶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