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 表层平均盐度(%) | 中心最高盐度(%) | 地理位置特点 |
北大西洋 | 3.55 | 3.82 | 在靠近北极海附近。 |
大西洋 | 3.54 | 3.79 | 在南、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 |
太平洋 | 3.50 | 3.65 | 在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
印度洋 | 3.48 | 3.60 | 在亚洲、大洋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大部分处于热带。 |
①若该船在不同水域、季节航行时,水(海水)面正好与某条“吃水线”相平,则下列对于该船装载货物的质量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在“F”处所装载的货物质量最大。
(b)在“1”处所装载的货物质量最大。
(c)在“2”处所装载的货物质量最大。
(d)在“F”、“1”、“2”三处所装载的货物质量一样大。
②“冬季海洋线”在“夏季海洋线”下方的原因是。
③结合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图5中1号横线表示(均选填“北大西洋冬季线”或“印度洋线”)。
①他们分别将质量相等的水和冰块放入两个相同的塑料袋中,观察到如图10所示的现象。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液体具有。
②他们决定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将其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增加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a)(b)和(c)所示。则根据现象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③小红找来了盐水,她想利用现有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你认为小红的设想可行吗?若可行,请写出实验操作步骤,若不可行则写出理由。
为了进一步探究,他们还换用了液体B重复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液体A、B密度分别为 、 , )
表一:将金属块浸入液体A中
实验序号 | 浸入的深度h(厘米) | 浸入的体积V(厘米3) | 浮力F(牛) |
1 | 2.0 | 12 | 0.12 |
2 | 6.0 | 36 | 0.36 |
3 | 10.0 | 60 | 0.60 |
4 | 15.0 | 60 | 0.60 |
表二:将金属块浸入液体B中
实验序号 | 浸入的深度h(厘米) | 浸入的体积V(厘米3) | 浮力F(牛) |
5 | 2.0 | 12 | 0.10 |
6 | 6.0 | 36 | 0.30 |
7 | 10.0 | 60 | 0.50 |
8 | 15.0 |
(a)小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的F和V、h的数据后,得出初步结论:同一物体浸入同一液体中,F与V成正比,而且F与h成正比;小徐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认为小汇的结论存在问题,请写出小徐观点的依据 ;
(b)请补全实验序号8中的数据; 、 ;
(c)他们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物体浸入不同液体中: ;
“蛟龙号”体积 |
21米3 |
海面海水的密度 |
1.02×103千克/米3 |
“蛟龙号”净质量 |
2.1×104千克 |
7000米深处海水的密度 |
1.06×103千克/米3 |
乘员总重 |
220千克 |
最大荷载(不包括成员体重) |
240千克 |
①地面受到的压力F。
②求地面受到的压强p。
③现将圆柱体沿水平方向切去0.2m的高度,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3920Pa,求圆柱体原来的高度h。
浸入前 |
浸没后 |
|
p水(帕) |
1960 |
2352 |
P地(帕) |
2450 |
3430 |
①小球浸入前,容器中水的深度h水。
② 容器的底面积S。
③ 实心小球的密度ρ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