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天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检...

更新时间:2022-01-12 浏览次数:55 类型:月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2021高一上·天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②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崇尚理智,就是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同时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

    ③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

    ④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数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基本完成。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这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质疑和批判,由此带来认识的多元性。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

    ⑤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说;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

    (摘编自刘大椿《论科学精神》)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学精神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其发展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密切相关。 B . 崇尚理智,就是既要对任何东西都加以审慎地思考,也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 C . 实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也可提供这些知识更精确的形式。 D . 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阐述了科学精神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辩证的科学态度。 B . 第④段从科学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论证了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C . 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对科学精神展开了论述。 D . 第⑤段引用哥白尼、拉瓦锡等例是为了证明科学上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试错模式获得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体现了科学精神中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 B . 理性信念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 C . 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D . 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意味着错误不可避免,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2021高一上·天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战俘

    佚名

    罗迪克是二战时期的一名英军士兵。在夏季攻势时,他不幸被俘。和许多战俘一样,他被押上火车,送到了一座集中营,那里关押的全是英军战俘,有近千名。战俘涉及的兵种有许多,其中不乏技术人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被迫忍受着非人待遇,天天像牲口似的从事沉重的劳动。

    被俘前,罗迪克是一名汽车兵,开过四年贝德福德卡车。二十二岁的他,已经开口闭口以老司机自称。

    集中营的纳粹兵里缺少汽车兵。纳粹便以较之一般战俘优越的条件,在战俘中招募司机。

    战俘中汽车兵不少,面对诱惑力不小的条件,却没人愿意为纳粹开车,因为开车的任务是专门运送每天被饿死或被杀害的战友。不知为何,罗迪克对此却有很高的热情。当纳粹指派他担任驾驶员时,他非但没有拒绝,还表示自己很乐意干好这件事。

    罗迪克当了司机后,性情变得粗暴残忍。不仅对战俘们吆五喝六,拳打脚踢,甚至,有的战俘明明还没死,他竟也会扔他们上车。罗迪克这样的变化令战俘们无法忍受。愤怒的他们以各种方式警告罗迪克。罗迪克听后依然我行我素。战俘们恶狠狠地骂他:“卖国贼,走狗。”

    战俘们越憎恨,纳粹越喜欢。罗迪克得到了集中营方面的信任。一开始,罗迪克驾车出集中营的时候,纳粹兵一定会押车,监视他的举动。后来,出于对其与日俱增的信任,纳粹索性由他一个人出入了。

    对纳粹忠心耿耿的罗迪克遭遇了战俘们暗地里的严厉制裁。好几次,他险些被昔日战友打死。

    一次被疯狂地殴打之后,罗迪克永远失去了一只手,同时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再也无法继续开车的他,像扔破麻袋似的,被纳粹抛弃了。没有了纳粹的保护,罗迪克陷入了战俘们无情的报复之中。一个雨天,他在孤独凄惨的境况下,死在了集中营一个阴湿的墙角里。

    几十年过去了,罗迪克家乡的人们似乎早已不记得他了。罗迪克家族的族人,好像刻意在回避着关于他的一切。于是,那个名叫罗迪克的年轻司机,那个名叫罗迪克的年轻汽车兵,就这样被淹没在了岁月的尘埃里。

    忽然有一天,英国一家发行量不小的报纸在其显著位置上登载了一篇题为《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的文章,描述的故事首先让二战老兵震撼,同时也震撼了许多英国人:

    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罗迪克的叛徒甘愿为纳粹卖命。那天,生病的我并没有死,他却强行把我扔上卡车,对纳粹说准备把我埋掉。

    可令我震惊的是,车到半路,罗迪克停了车,扛起奄奄一息的我,放到一棵大树的隐蔽处,并留下了几块黑面包和一壶水,急促地对我说:“如果你能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然后,他就急匆匆地开车走了。

    登载这则篇幅很短的故事不久,报社陆续接到不少电话。无一例外,打电话的人都是二战老兵,而且是曾经不幸成为战俘的老兵。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来电话的老兵都来自同一座集中营——罗迪克所在的集中营。

    老兵们叙述的故事几乎都是报上登载的那个故事的翻版:他们被罗迪克放在一棵大树下,因此而死里逃生。

    尤其令人注意的是,每当罗迪克驾车离开时,对每一个战友说的都是:“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

    编撰并推荐登载这篇稿子的是一位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编辑。凭职业嗅觉,敏感的他判定,这棵被罗迪克反复提到的树一定大有内容。老编辑立即组织了13位老兵,沿着当年死里逃生的路线去寻找那棵无法判定是否还存在的大树。当一行人来到目的地,山谷依旧,大树依旧。

    一个老兵率先扑进大树的怀抱,啜泣中,他突然发现了一个树洞,不禁往里探去:树洞里有一只早已锈蚀了的铁盒子。人们七手八脚取出并打开了盒子。一本破损的日记本和很多泛黄甚至发霉的照片赫然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些东西转到老编辑手里后,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了日记本:

    今天我又救出了一位战友,这已经是第28个了……但愿他能活下去……今天又有20位战友死去……昨天深夜,战友们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说出真相,那样,我还能救出更多的人……亲爱的战友们。我只有一个希望,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

    老编辑的声音早已哽噎,老兵们早已泪流满面,站在树下的每一个头发花白的人直到此时才完全靖楚,罗迪克一共救了36名英军战俘。当时仍然活在世界上的也许还不止眼前的13个。留在树洞里的关于战俘集中营的日记和照片,是罗迪克留给世界揭露控诉纳粹罪恶的铁证。与老兵们分手不久,老编辑所在的那家报纸很快登载了罗迪克的感人事迹。

    那处沉寂的山谷和那棵不倒的大树周围,因为报道而热闹了起来。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战俘们拒绝为纳粹开车时,罗迪克却怀着很高的热情并表示乐意干好这件事。其实,这是罗迪克选择继续战斗的一种方式。 B . 罗迪克当上司机后“性情变得粗暴残忍”,一个“变”字表明:变的只是表面的形式,而不变的是他那颗善良的心。 C . “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这既是对战友活下去的鼓励,也是为了让战友们记住这里曾经发生的事情,不要忘记他。 D . 小说叙写了一位年轻战俘为了营救战友却被战友误解而最后惨死的悲剧故事,赞颂英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也从侧而控诉了纳粹的暴行和罪恶。
    2. (2) 小说主人公罗迪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 (3) 弗兹杰罗说:“每个英雄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悲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罗迪克悲剧产生的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21高一上·天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摘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B . 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C . 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D . 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短褐,又称竖褐。原指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服,后逐渐成了贫苦人、仆役或地位卑下的平民百姓的代称。 B . 解印,就是解印。古人为官时将系有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解官、解绶。 C . 羲皇,即伏羲氏,是后世追尊的“三皇”之一。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因此隐逸之士常自称羲皇上人。 D . 元嘉,皇帝庙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诗句,其中的“元嘉”也是此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曾志向高远。他少年时心怀高远的志向不爱慕虚荣利禄;家里四壁空空,也很安然自在,不在意自己的得失。 B . 陶潜虽多次为官,均为时不长。因父母死去先做了州祭酒,不久即解职;后又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 . 陶潜学识渊博,善写文章。他曾写下《五柳先传》《归去来》等著名文章;在世63年,他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D . 陶潜为人耿直、自重。少时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做县令时发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感慨,成了醒世浩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②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2021高一上·天水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海  上(其一)

    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注释】①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文学家,抗清复明义士,为人耿介绝俗。②《史记·封禅书》记载:相传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其物禽兽尽白,黄金银为宫阙。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登上海上空山,望海上秋光千里,身感气侵风吹。首联境界开阔,气势宏大。 B . 诗中选取“天地干戈”“苍生吊哭”,巧妙自然地把社会现实与山海景物结合在一起。 C . 颈联实写诗人看到的一个没有战争没有苦难的世外桃源:白鸟悠悠飞翔,宫阙金碧辉煌。 D .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慨叹,全诗对仗工整,情思飞扬,风格沉雄悲壮。
    2. (2) 这首诗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 5. (2021高一上·天水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园田居(其一)》中,展示鸡犬相闻场景的句子是“ 。”
    2. (2) 杜甫《登高》中“ ”一句,展现了江水奔腾,秋叶飘零的情景。
    3. (3)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显现了不愿曲意逢迎权贵的风骨。
六、选择题组
  • 6. (2021高一上·天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断地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这是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就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是柳永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

    1. (1) 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孤独、迷茫     情种               天涯沦落人         寻找美、享受美 B . 情种           寻找美、享受美     孤独、迷茫         天涯沦落人 C . 孤独、迷茫     天涯沦落人         寻找美、享受美     情种 D . 情种           孤独、迷茫         寻找美、享受美     天涯沦落人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B . 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 C . 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D . 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
  • 7. (2021高一上·天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工匠,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内涵      废寝忘食      巧夺天工      物我两忘 B . 内涵      废寝忘食      鬼斧神工      心无旁骛 C . 内含      宵衣旰食      鬼斧神工      物我两忘 D . 内含      宵衣旰食      巧夺天工      心无旁骛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方面赋予器物以生命,一方面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B . 一方面赋予器物以生命,一方面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 C . 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D . 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
    3. (3)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工匠,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B .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C .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超凡品质、美好器物的主动探寻。 D . 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工匠,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超凡品质、美好器物的主动探寻。
七、选择题
  • 8. (2021高一上·天水月考) 下面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儿子写请柬邀世交长辈出席父亲七十寿诞:届时恭候大驾 B . 某学生社团在给校长的活动邀请函里写道:务必准时参加 C . 某业余作者将自己的新作递给某著名导演:敬请认真拜读 D . 在朋友家参加聚会时正好遇见对方的爷爷:爷爷您几岁啦
  • 9. (2021高一上·天水月考) 费孝通纪念馆中陈列着一本他的代表作《乡土中国》,假如你是纪念馆志愿讲解员,有个小学生向你询问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你会如何回答?下列回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这本书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B . 这本书是对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国民性格以及这种结构和性格的成因进行分析的理论著作。 C . 这本书像是对一座大钟的内部体系进行研究的成果,包括它的零部件、组装方式及运行机制等。 D .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现代的中国人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如何到达。
八、语言表达
  • 10. (2021高一上·天水月考) 根据《沁园春·雪》或《沁园春·长沙》的格律,阅读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回答问题。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摘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词的下阕 空了四句,请按照词的格律要求把这四句的按顺序填入横线上,只填写序号。

    ①致君尧舜②胸中万卷③有笔头千字④此事何难

九、话题作文
  • 11. (2021高一上·天水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完成了伟大的创造,挑起全球的饱食之担;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用他心头的“一团火”温暖别人,照亮别人;钟扬教授的足迹延伸到植物学家的“无人区”,投身于科普、教育工作……试问,哪一个伟大的成就不是源于内心的热爱?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或感悟,以“因为热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