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部分白色沉淀消失。
②另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9.7g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或结论 |
A | 除去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 | 通入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 |
B | 除去KCl固体中的K2CO3 | 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蒸发 |
C | 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 |
D | 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
1a只含有一种物质………… 2 1b含有多种物质……………甲 2a只含有一种元素…………乙 2b含有多种元素…………… 3 3a……▲…………………… 丙 3b白色固体…………………丁 |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 , 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
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过滤;②滴加足量AgNO3溶液;③滴加足量Ba(NO3)2溶液;④滴加足量Mg(NO3)2溶液;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示;
②静置片刻后,往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上层清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已知:Fe+Fe2(SO4)3═3FeSO4;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得知,室温下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分别为 36 克和 9.6 克。
交流与反馈:如果两种可溶性盐交换成分后所得到的盐也是可溶的,但其溶解性与反应前的盐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可导致反应的发生。
信息: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
装置 |
实验前 |
实验后 |
B |
100.8g |
102.6g |
C |
65.6g |
62.4g |
猜想假设: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是CaCl2和HCl;猜想三:可能是(填化学式);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 。结论:猜想二正确。
反思拓展:证明酸碱发生化学反应时常选用无色酚酞试液而不选紫色石蕊试液,其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