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开州初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2-14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 1. (2021七上·重庆期中)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愧(cán) 笑(nì) 徘(huái) 踉跄跄(liàng) B . (qiáng)   胆(qiè)   确(záo)   为一谈(hǔn) C . 样(mó) 向(qīng) 临(lì) 咄逼人(duó) D . 开(zhàn)   感(kái)   甲(kui)   人声沸(dǐn)
  • 2. (2021七上·重庆期中)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荫蔽   宽敞   吝啬   蛛丝马迹 B . 竦峙   决别   一霎   恍然大悟 C . 分歧   烘托   贮蓄   疲惫不堪 D . 憔悴   抖擞   嘹亮   花团锦簇
  • 3. (2021七上·重庆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体育健几个个精神抖擞 , 斗志昂扬。 B .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C .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赶紧进入教室,楼道里人迹罕至 D . 他在辩论会上为学校争了光,伶牙俐齿,咄咄逼人
  • 4. (2021七上·重庆期中)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凡是普通的花草树木,随时地种在盆子里的,例如菊、月季、杜鹃等等,只能称为盆植。

    ②如果是盆栽,那就要树干苍老,枝条经过整理,形成了美的姿态,方才合格。

    ③一般人对于种在盆子里的花草树木,统称为盆景,其实是有分别的。

    ④此外还有水石,以石为主体,或横峰,或竖峰,用水盘盛了水来供着,也要点缀几件小玩意。

    ⑤至于盆景,那么除了将树木作为主体外,还要配以拳石或石笋,和屋、亭、桥、船、塔与人物等等。

    A . ①⑤②③④ B . ①⑤③②④ C . ③②⑤④① D . ③①②⑤④
  • 5. (2021七上·重庆期中) 仿照划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藏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瓣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雪原: ; 。

    1. (1) 《朝花夕拾》是人在中年的鲁迅回忆往事时所写的一部散文集,作者通过描写各种人物透视人性,希望阅读了本书之后,同学们也能对人性的好坏有深层次的认识,不要被表象所蒙蔽,下面人物的做法是对作者有害的是( )。
      A . 衍太太在我父亲临终时叫我.直呼唤父亲, 做孝子:冬天我们想吃冰, 她鼓励支持我们。 B . 长妈妈利用回家探亲休假的时间, 帮我买来了《山海经》,让我十分感动。 C . 藤野先生帮我这个中国学生修改讲义,与我探讨中国妇女裹脚的事情,临别赠照片给我。 D . 三味书屋的先生不回答我关于“怪哉虫"的问题,对我十分严格,逐渐增加写字和对课的难度。
    2. (2) 阅读书籍,要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鲁迅在读《二十四孝图》时,对古时所谓的“孝”有哪些不同的态度?
  • 7. (2021七上·重庆期中) 综合性学习。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意蕴丰富。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汉字,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博洋学校七年级6班将开展“走进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请完成以下题目。

    1. (1) [示例]项目:钢笔书法知识讲座

      项目一:

      项目二:

    2. (2) 为了办好这次活动,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
    3. (3) 如果你的钢笔字写得漂亮,而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写得很不好看,他看到你的字说:“你的钢笔字写得太漂亮了,我要是也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字该多好呀!”你听到后该说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5分)
  • 8. (2021七上·重庆期中) 名句默写。
    1. (1)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 (2)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 (3) 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4. (4) 遥怜故园菊,。(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 (5)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借景抒情,既点明时令,又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
    6. (6) 浩瀚诗海,思乡是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表现出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晚霞发出感慨,“ ,”,饱含着思乡的泪水。
  • 9. (2021七上·重庆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1) 解释加点字词

      不亦 

      好之者不如之者

      博学而

      不习乎

    2. (2) 翻译句子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 . 文中引用曾子、子夏的语言,充分证明了《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弟子言行的书。 C . 《论语十二章》主要讲述了“为学”“修身”两个方面的内容。 D . 清代著名画家吴昌硕说:“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异曲同工之妙。
    4. (4) 有人说《论语》已经是几千年前的古籍了,当今社会已经不需要学习这些古奥难懂的内容了,你怎么认为?说说你的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
  • 10. (2021七上·重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蚕儿陈忠实

    ①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②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③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

    ④“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⑤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⑥“怎么弄破的?”他问。“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⑦“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⑧“噢!”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小明,拴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咧!”

    ⑨他高兴了,笑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的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

    ⑩“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⑪“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⑫“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⑬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⑭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它要网茧儿咧!

    ⑮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⑯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

    ⑰“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像个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⑱可没过多久,老师却被调走了。他说:“有人把我反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

    ⑲我于是想到村子里许多议论来。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点儿先生的架式嘛!失了体统嘛!他们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

    ⑳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纪念章,金光给他多皱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了……

    (选自《陈忠实文集》,有删改)

    1. (1) 请根据下表对文章进行梳理,在空格处补充情节或“我”的心理感受。

      情节

      老师自报姓名

      老师为“我”治伤

      师生养蚕网丝

      “我”的心理感受

      新奇

      高兴

      难过

    2. (2) 阅读下面的句子,写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深刻含义。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3. (3) 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

    4. (4) 本文以《蚕儿》为题,试体会其妙处。
    5. (5)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陈忠实《蚕儿》)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上面两个选段来看,蒋玉生老师与三味书屋的先生,在对待学生方面有什么不同?

  • 11. (2021七上·重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的教育
    林清玄

    ①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

    ②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簸得厉害,回到家时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许多,我们吃的时候已经没有父亲所形容的那种美味。可是我吃肉羹时心血沸腾 , 特别感到那肉羹是人生难得,因为那里面有父亲的爱。

    ③记忆里,父亲总是每天清早就到市场去买菜,在家用方面也从不让母亲操心。这三十年来我们家都是由父亲上菜场,一个受过日式教育的男人,能够这样内外兼顾是很少见的。

    ④父亲的青壮年时代虽然受过不少打击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看过父亲忧愁的样子。他是一个永远向前的乐观主义者,再坏的环境也不皱一下眉头,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的乐观与韧性大部分得自父亲的身教。父亲也是个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主义表现在他对生活与生命的尽力。他常说:“事情总有成功和失败两面,但我们总是要往成功的那个方向定。”

    ⑤他的乐观和理想主义,使他成为一个温暖如火的人,只要有他在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就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也是个风趣的人,再坏的情况下,他也喜欢说笑。他从来不把痛苦给人,只为别人带来笑声。

    ⑥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和哥哥到田里工作,透过这些工作,启发了我们的智慧。例如我们家种竹笋,在我没有上学之前,父亲就曾仔细地教我怎么去挖竹笋,怎么看土地的裂痕,才能挖到没有出青的竹笋。二十年后我到竹山去采访笋农,曾在竹笋田里表演了一手,使得笋农大为佩服。其实我已二十年没有挖过笋,却还记得父亲教给我的方法,可见父亲的教育对我影响多么大。

    ⑦由于是农夫,父亲从小教我们农夫的本事,并且认为什么事都应从农夫的观点出发。像我后来从事写作,刚开始的时候,父亲就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他也常叫我不要写政治文章,他说:“不是政治性格的人去写政治文章,就像种稻子的人去种槟榔一样,不但种不好,而且常会从槟榔树上摔下来。”

    ⑧他常教我多写些于人有益的文章,少批评骂人;他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他叫我做创作者,不要做理论家。他说:“创作者是农夫,理论家是农会的人。农夫只管耕耘,农会的人则为了理论常会牺牲农夫的利益。”

    ⑨父亲的话中含有至理,但他生平并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他是用农夫的观点来看文章,每次都是一语中的,意味深长。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中父亲叫“我”不要写文章,因为“我”不是政治性格的人。 B . 文章从多方面描写父亲对“我”的教育,表达出父亲对“我" 的影响之大。 C . 这是作者回忆父亲的一篇文章,语言朴素,却饱含感激之情。 D . 父亲虽不是作家,但他总能以农夫的视角来看待写文章,提出令“我”受益匪浅的观点。
    2. (2) 父亲是通过哪些方式教育“我”的?
    3. (3)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可是我吃肉羹时心血沸腾”,理解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②赏析“他常说:‘事情总有成功和失败两面,但我们总是要往成功的那个方向走。’”这句话。

    4. (4) 文章首段写父亲生病了都不跟“我”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并说明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5. (5) 文章中父亲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作文(55分)
  • 12. (2021七上·重庆期中)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除诗歌外);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⑴岁月匆匆,走进了中学,也走进了花一样的季节。站在进入中学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考,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我们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我们的道路正向未来延伸。

    请以“七年级,我多了一份   ▲  ”为题,写篇作文。

    ⑵母亲那一句“好好儿活”,如一缕阳光,点燃双腿瘫痪、长年患病的史铁生求生的欲望:莎莉文老师无私的爱,如-缕阳光,点亮患盲聋哑残疾的海伦·凯勒求知的梦想。在你成长道路上,总有一缕阳光普照着你,呵护着你,激励着你……

    请以“我心中的那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