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顺序 | 1 | 2 | 3 | 4 | 5 |
溶液编号 | 甲+乙 | 甲+丙 | 丙+丁 | 乙+丙 | 乙+丁 |
实验现象 | 有气体产生 | 有沉淀生成 | 有沉淀生成 | 无明显现象 |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
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 , 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
试回答: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 , 理由:(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 , 理由:Na2CO3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⑴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Ⅱ.用如图1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⑵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正确;
⑶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正确;
⑷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
|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⑴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
⑵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1正确。
[思考与讨论]有同学认为,探究1已经证明了碳酸钠的存在,所以实验探究2中的实验步骤(1)是多余,只要如实验步骤(2),样品溶于水后,直接滴入酚酞即可的。该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结论:.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 , 其理由是.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
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
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
正确的是推理(选填“1”或“2”)
①向少量废液中滴加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②向10mL废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测得沉淀总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表所示,第四次测量:
第一次测量 |
第二次测量 |
第三次测量 |
第四次测量 |
|
加入Na2CO3溶液的总质量/g |
10 |
20 |
30 |
40 |
生成沉淀总质量/g |
a |
0.5 |
1.5 |
1.8 |
请分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