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肯定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客观上进步作用
②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③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④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
阿拉伯数字通过图1所示的商路传入欧洲;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通过图所示的商路传入中国;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证明了的正确性。
对比两幅地图,从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和贸易主体两个角度说明图示变化。
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评价古典希腊,不应看它哪些没有做到,而应看它做了什么。自由探索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构成了古典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国王将全国土地留下一部分作为王领后,将其余的分授给大封建主,国王成为封君,被分封的人就成为封臣。大封建主获得土地以后,也将其中一部分划分为自己直接经营的领地,其余的则再对中等贵族进行分封,大封建主成为封君,而再受封者成为封臣。……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
材料四: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的两位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其一是孔子的“仁”的思想,其二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不管是孔子的“仁”,还是孟子的“民本”,都体现了关注人,重视人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强调个人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是再次强调神的重要性,认为人有了道德才配天命,而“德”却是用来“保民”和“爱民”。其他如道家、墨家等,都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摘自《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苏格拉底之所以受到特别尊敬,正如西塞罗所说,是因为他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人文主义者不断反复要求的就是,哲学要成为人生的学校,致力于解决人类的共同问题。
——摘自《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一:法兰克王国的政教关系是相互需要、相互利用的。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日耳曼蛮族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必须要适应新的环境寻求新的政治保护和政治依靠,以便重振昔日的权势。而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有力的精神工具。利害的一致,使双方结合在一起。
——裴耀鼎《论法兰克王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材料二:封建制的明确的责任原则束缚了人,也稳定了社会关系。每个地方社区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庄园),被割裂的社区之间很少交往……孕育法兰克社会民主与自治的精神,产生了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日后成为欧洲文明的精髓。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三:日本统治集团中的革新势力认识到唐朝均田制为日本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契机。他们将豪强贵族占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变为国家“公地”、“公民”,然后班给“公民”一定数量的土地,国家征得“租”(稻谷)“庸”(劳役)“调”(土物产品)。于是,部民奴隶转化为封建国家的农民,奴隶主土地所有制转化为封建的国家土地所有制。
——王军友《大化改新性质博弈论—兼论日本律令时代的封建性》
请回答:
材料一: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征服与被征服,这种激烈的暴力的交往方式,会在短时期内改变政治地理面貌……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蒙古人在亚欧大陆的纵横驰骋,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诸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古代文明交往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