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厦门市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1-12-22 浏览次数:15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著名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
    A . 魏源 B . 道光帝 C . 林则徐 D . 李鸿章
  • 2. 中国在近代历史上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 . 中英《南京条约》 B . 中俄《北京条约》 C . 中日《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3. 有人认为,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应该愧对先祖,因为在他手上曾丢失了土地,这里的“土地”是指(  )
    A . 钓鱼岛 B . 香港岛 C . 台湾岛 D . 辽东半岛
  • 4.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 .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破 B .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C .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D . 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5.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是(    )
    A . 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 .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 . 洋务运动破产 D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6. (2021八上·定州月考) 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俄国
  • 7. 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8. 导致图 1 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 割地赔款 B . 五口通商 C . 协定关税 D . 公使进京
  • 9.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      )

    A .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 B . 以兴办耗资巨大、无利可图的军事工业为开端 C . 技术设备全掌握在外国技师手中 D . 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打击下破产
  • 10.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舰队在黄海大东沟袭击清朝北洋舰队,双方发生激战。在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 . 邓世昌 B . 李鸿章 C . 林则徐 D . 左宗棠
  • 11. 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 . 黄海海战 B . 辽东半岛战役 C . 威海卫战役 D . 平壤战役
  • 12. (2018八上·惠安期中) 1896年,谭嗣同有感于民族危机的加剧,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著名诗句。此时,民族危机加剧是由于(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天津条约》的签订
  • 13. (2015八上·西安期中)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 . 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 . 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 .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 . 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 14. (2021·邓州一模) “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   )

    A . 促进思想启蒙 B .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C . 挽救民族危亡 D . 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 15. (2018八上·惠安期中) 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的口号是(    )
    A . 反清复明 B . 反清扶洋 C . 扶清灭洋 D . 复明灭洋
  • 16. 下列叙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 .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 17. 爷爷把在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张不符合史实,它是(    )
    A . 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B . 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C . 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D . 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 18.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 .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19. 某历史公众号推出图 3~图 5 的研究内容。其研究的主题是(    )

    图 3 《虎门销烟》      图 4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图 5 黄海海战沉船

    A . 英国的侵略 B . 中国人民的抗争 C . 近代化的探索 D . 中华民族的觉醒
  • 20. 历史学家范文澜:“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其分析的是太平天国的(    )
    A . 爆发背景 B . 运动特点 C . 运动性质 D . 失败原因
  • 21. 图 6 示意图中的“?”应填入(    )

    A . 兴办新式学校 B . 翻译外国书籍 C . 裁撤冗官冗员 D . 开办民用企业
  • 22. 江南制造局从美国购置了“制器之器”,设备完整,机械化程度较高。到 19 世纪 90 年代,该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机器设备最齐全、工艺制造技术最先进的兵工企业。材料可以印证洋务运动(    )
    A .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B . 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C . 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D . 实现了中国富强
  • 23. (2020八上·泰兴期末) 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
    A . 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 B . 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C . 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 . 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 24. 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战争后则是“投资+特权”,这里的战争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5. 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近代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数额最大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8分,27题18分,28题12分,29题12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901年所签订条约中,中国要赔款白银4.5亿两,八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不准成立排外组织,无论官民,违者处斩。这是一个令中国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

    ----陈天璇《历史可以这样读》

    1. (1) 根据材料,指出“1901年所签订条约”的名称。
    2. (2)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1901年所签订条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8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24年前,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公然摘下文明的面具,暴露野蛮的真面目,挑起了一场侵华战争,毁灭了清朝的强国梦想;118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

    1. (1) 分别指出材料中“178年前”、“124年前”、“118年前”中国遭受的侵略战争。
    2. (2) 指出“124年前的侵略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中国人民在1839-1901年间“反侵略”斗争的事例。
    4. (4)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想和看法。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就在清朝内部帝后两党明争暗斗的时候,日本却打起了中国的主意。日本自从 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又交叉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国力蒸蒸日上。1894 年,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高升号,两国战争正式爆发。(清朝)大炮多有失灵,军舰老化、速度慢,指挥失误等一系列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

    ——摘编自胡泽编《慈禧传》

    1. (1) 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反思。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他的强国主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4. (4) 综合材料一、二,概括上述几个历史事件的相同特点。
  • 29. 材料论述题

    【材料】表 2 自强运动大事记(部分)

    1862 年    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个洋炮局

    1865 年    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

    1872 年    在李鸿章支持下开设“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

    1877 年    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开平矿务局

    1880 年    李鸿章在天津开办第一所水师学堂

    1888 年    设立归李鸿章节制的北洋水师

    19 世纪 80~90 年代     挪用三千万两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

    1894 年~1895 年    北洋舰队与日军交战,南洋舰队以及另外两只舰队保持“中立”,以图自保。

    1895 年     李鸿章下令避战自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摘编自徐中约(美)《中国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简述轮船招商局开设的时间。
    2.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