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四 课外诗歌...

更新时间:2021-12-14 浏览次数:135 类型:一轮复习
一、诗歌鉴赏
  • 1. (2021九上·长沙开学考) 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以下小题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汝州,后请罢汝州职,游南山作此篇。②午盏:午茶。③蓼(liăo)茸:蓼菜嫩芽。

    1. (1) 词中“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别有风味,请结合诗句体味妙处。
    2. (2) 细读全词,谈谈你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解。
  • 2. (2021九上·长沙开学考)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中秋夜南楼寄友人

    李群玉

    海月出银浪,湖光射高楼。

    朗吟无渌酒 , 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

    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

    【注】①李群玉:字文山,唐代澧洲(今湖南澧县)人,极有诗才。②朗吟:高声吟诵。

    ③录酒:美酒。

    1. (1) 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以景衬情,首联以乐景衬哀情,颈联以哀景衬哀情,反衬正衬相结合,彰显艺术魅力。 B . 首联“出”“射”二字动感十足,形象地描绘出中秋夜月光的皎洁,诗人的视角在远近高低之间切换。 C . 颈联借“鱼龙寂”暗示天气的寒冷,加上明月高悬,营造出凄冷清幽的氛围。 D . 尾联运用侧面描写,间接塑造出一个身在异乡的孤独游子形象。
    2. (2) 该诗尾联中的“饯”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 3. (2021·长沙) 古诗文阅读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727-815) ,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 (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 . "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 . “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 . 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2. (2) 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抖音脚本(部分)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渡泉声

      山溪、木板桥、诗人

      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

      茅檐日午鸡鸣

      茅屋、阳光、人、鸡

      悠长的鸡鸣声

  • 4. (2021·湖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借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描绘了一幅驿站冬夜难眠图。 B . 首句中诗人运用残月、滴漏两个物象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布景,暗写了诗人内心的烦乱。 C . 颈联直抒胸臆,从“慷慨”“凄凉"两词可以看出诗人情感由激昂高涨转为悲伤凄凉。 D . 尾联中的“行人”实际上是诗人自指,诗人天明重登征途,环顾四野,无可供娱心悦目之物,聒噪的蝉鸣声更增添了诗人的烦乱。
    2. (2)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本诗以“乱”为诗眼,请你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因何而“乱”。
  • 5. (2021九下·湖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

    (唐)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释】①本诗是安史之乱平定后所做。北归,指回北方的家园。②司空曙,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③时清:时局已安定。④愁颜:指友人北归见到景象时的愁容。

    1.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交代送人北归的原因,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独”字含义丰富,一指友人独自北还,一指自己独不得还,含有无限悲感。 B . 颈联写诗人送别友人,从“晓月”到“繁星”一路相随,“残垒”“故关”着重写出“贼平”后残破、荒凉之景。 C . 尾联中上句“禽”和“草”本无知觉,而曰“寒禽”“衰草”,正写出诗人心中对乱世的感受。下句直接写“愁”,言愁无处不在。 D . 酬赠诗的题材在“大历十才子”作品中比比皆是,但多数思想平庸,缺少真情实感。诗人却独辟蹊径,用朴素真挚的语言表现出细腻丰富的思想情感。
    2. (2)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写道:“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本诗中“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分别进行赏析。
  • 6. (2021九下·长沙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 , 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解】①本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南,为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②阳月:阴历十月。③至此回:相传北雁南飞对大庾岭便止息下来,待春北返。此:指大庾岭。④殊未已:还没有停止。殊:还。⑤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十月即开梅花。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1. (1)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先写诗人见雁南飞,触景生情,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喻手法,人雁相比,人不如雁,深切表现了诗人忧伤哀怨的复杂的内心感情。 B . 尾联从写景转为抒情,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内心的愁苦。 C . 本诗后面两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先实写眼前之景,后写想象明朝再望故乡的情景。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 D . 诗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
    2. (2)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7. (2021九下·长沙开学考)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释】①飞鸟:比喻远行的人。②落日五湖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应当可以看到夕阳下的五湖春色。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通过写“烟”“水”“鸟”“山”“帆”等景物,表达送别友人时的离愁别绪,也隐含自己归隐田园的感情。 B . 从全诗意境看,通过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长江远帆,营造出一望无际、浩渺开阔的意境。 C . 从景物状态看,诗歌动与静相结合。颔联中“飞鸟没何处”为动,“青山空向人”为静,烘托了友人远去,诗人凝神远眺的状态。 D . 从画面设置看,诗歌虚实结合,由眼前的离别之景想到落日下友人将到达南方,在夕阳灿照下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2. (2) 请赏析颔联中“没”“空”二字的表达效果。
  • 8. (2021九下·长沙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送人东游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 , 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注释】①汉阳渡:长江渡口。②郢门山: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汉阳渡一起指荆楚大地。

    1. (1)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荒戍落黄叶”既点明送别的地点,又指出送别的时令。荒凉冷落的古堡,落叶的秋,把离愁别绪渲染得尤为伤感。 B . 颔联运用互文,展示了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飒飒秋风、冉冉旭日的辽阔雄奇的送别背景,渲染了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回应上文的“浩然”。 C . 颈联写实,写出了诗人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而江东的亲人正盼归舟从天际飞来的情境。 D . 尾联诗人设想他日重逢之时的情形,这与李商隐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 9. (2021九上·长沙月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友人的。②建德:这里指桐庐江流域。③海西头:指扬州,古称广陵,也称维扬。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前四句侧重描写“宿桐庐江”的景色。日暮、猿啼、秋风、孤舟等景物渲染了清新愉悦的氛围。 B . 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诗人向朋友倾吐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又抒发怀念家人的拳拳之心。 C . 首联中的一个“急”字,不仅描绘出江流之急,还体现出诗人情感的不平静。 D . 尾联是实写,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友的感情。
    2. (2) 本诗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借景抒情,请作简要赏析。
  • 10.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

    1. (1) 词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试作简要分析。
    2. (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1. 诗歌鉴赏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 (1) “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
    2. (2) 本诗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

    张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 (1) 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 (2) 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别云间

    [明]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 (1) 你如何理解“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
    2. (2) 本诗与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做简要分析。
  • 14.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1. (1) 发挥想象,描绘诗歌第二句的画面。
    2. (2) 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
  • 15. (2023九下·潍坊月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暮秋感怀

    于谦

    重阳节后北风多,景物萧条可奈何。叶带寒声风外落,雁随霜信月中过。

    愁来万事纷如结,老去孤忠不磨。偷得浮生片时暇,凭阑搔首且吟哦。

    【注释】①霜信:霜期来临的消息。②孤忠: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③耿:正直。

    1. (1) 诗的前四句主要借助哪些意象表现环境的萧条?
    2. (2) 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分点列出。
  • 16.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前四句,通过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四种意象,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景图。 B . “山映斜阳”四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萋萋,到“斜阳外”,由近及远,联想丰富。 C .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 D . 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阔远之境、跌丽之景、深挚之情和谐统一。
    2. (2) “黯乡魂,追旅思”两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17.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 , 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释】①范蠢: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②忘机:忘却俗念。

    1. (1) 本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2) 尾联中“寻范蠡”三字有何深意?
  • 18.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固,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 (1) 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 (2)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 19.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 (1) 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 . 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 . 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 . 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 . 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 (2) 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 (3)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 (4) 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 20.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到渔家

    张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遥见寻沙岸①,春风动草衣②。

    ①寻沙岸:是说有人在寻找沙岸泊船。②动草衣:草衣,即蓑衣。春风吹动着他身上的蓑衣。

    1. (1) 结合全诗说说渔家是怎样的生活状况?
    2. (2) 诗歌颈联写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 (3) 本诗后两联如何写“行客”盼渔人归来的心情?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 2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①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 (1) 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词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 (2)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 2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 (1)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2. (2)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 23.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 (1)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 (2) 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 2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 (1) 这首诗描写的是何时的景色?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 (2) 这首诗的尾联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 25.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 (1)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2)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 2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解愠:指减轻老百姓的疾苦。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 (1) 诗的前六句表现了孤桐的什么特点?
    2. (2) 简要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 2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螺川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1. (1) 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
    2. (2) “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 28. (2019九上·息烽期中) 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 (1) 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做简要分析。
    2. (2) 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
  • 2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1. (1) 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 (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 3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 (1)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 . 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惆怅悲切。 C . 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 .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 (2) 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金陵三迁有感

    宋·梁栋

    憔悴城南短李绅 , 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注】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②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1. (1) 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2. (2)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请作赏析。
  • 3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岭上有七盘关。②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此诗为流放途中所作。③平仲:银杏的别称。⑤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 (1) 从诗歌颈联的描写看,诗人夜宿七盘岭是什么季节?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此联的画面。
    2.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