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萌发密度和赤霉素处理下50%种子萌发皿数随时间的变化
组别 | 处理 |
|
|
|
甲 | 常温+喷施蒸馏水 | 18.69 | 9.19 | 0.153 |
乙 | 常温+细胞分裂素溶液 | 20.17 | 12.58 | 0.168 |
丙 | 低温+喷施蒸馏水 | 10.74 | 2.75 | 0.053 |
丁 | 低温+细胞分裂素溶液 | 12.01 | 4.03 | 0.064 |
处理方法 | 种子萌发率(%) |
无(黑暗对照组) | 8.5 |
红光 | 98 |
红光→红外光 | 54 |
红光→红外光→红光 | 100 |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 | 43 |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红光 | 99 |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 | 54 |
组 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花蕾期是否授粉 | 授粉 | 未授粉 | ||
花柄处是否涂抹NPA | 涂抹 | 不涂抹 | 涂抹 | 不涂抹 |
果实平均重量/g | 0 | 4.7 | 3.8 | 0 |
注NPA为生长素运输阻断剂
根据图中结果,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GA通过促进来促进的合成,进而促进种子萌发。
随后,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到了如下图的结果,由结果可知:α-淀粉酶基因转录的mRNA量可能受的影响,但两个基因的转录水平都要受到调控。
BR和Brz处理对植物生长参数的影响
叶片面积 (cm2) |
茎长 (cm) |
根长 (cm) |
叶绿素 (gcm2) |
CO2同化速率 (μmol-cm-2·s-1) |
气孔导度 (mmol·cm-2·s-1) |
|
A |
121.7 |
7.7 |
30.6 |
340.3 |
18.2 |
258 |
BR |
170.1 |
9.8 |
50.8 |
345.4 |
23.1 |
255 |
Brz |
66.1 |
6.0 |
25.7 |
402.3 |
14.8 |
250 |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 ②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材料
③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④重复进行实验
⑤在光饱和(或合适)、正常大气CO2浓度下进行实验
a.BR基因敲除突变体 b.IAA基因敲除突变体
c.野生型 d.导入含BR基因的表达载体
e.导入含IA基因的表达载体 f.导人空载体
g.IAA只在分生区有分布 h.IAA分布在分生区和伸长区
对照组步骤组合以及实验预期为(填标号);
实验组步骤组合以及实验预期为(填标号)。
①科研人员以R基因突变体及野生型拟南芥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ABA进行处理, 统计种子萌发率,所得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显示,,推测R基因突变体由于D酶活性丧失,种子萌发对较高浓度的ABA胁迫更加敏感,可能与胁迫响应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有关。甲基化程度影响了植物对ABA的响应。
②研究发现NIC基因是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所需的关键基因之一。科研人员检测了1.2μM ABA处理后,拟南芥R基因突变体及野生型种子中NIC基因启动子不同区域的DNA甲基化程度,结果如图2所示。
(注:图中甲基化程度用数字表示,绝对值越大,表明甲基化程度越高。DNA中一条单链的甲基化程度用0~1表示,另一条用-1~0表示。)
图2结果显示,突变体NIC基因启动子的A、D区域。
③ 结 合 上 述 研 究 , 推 测 在 种 子 萌 发 过 程 中 , R 基 因 突 变 体 由 于 ,因此对ABA胁迫更加敏感。
①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选择a~f中的种子填入Ⅰ~Ⅲ处,在IV、V处填写正确的ABA处理浓度,选择检测指标g、h填入VI处。
组别 |
种子 |
ABA浓度(µM) |
检测指标 |
萌发率 |
1组 |
I |
IV |
VI |
80% |
2组 |
II |
1.2 |
10% |
|
3组 |
III |
V |
65% |
种子类型:
a.野生型 b.R基因突变体 c.NIC基因突变体 d.基因突变体中转入含无甲基化修饰启动子的NIC基因 e.野生型中转入含无甲基化修饰启动子的NIC基因 f .NIC基因突变体中转入含无甲基化修饰启动子的R基因检测指标 g.NIC基因转录的mRNA h.R基因转录的mRNA
②请解释表中各组实验的萌发率结果:
①本实验中,C1叶片的结果排除了(写出两点)的影响。
②本实验中, M叶片的结果说明,J2叶片蛋白P的mRNA量变化不是由引起的。
③本实验可以得出的两个结论有。
a. 给叶片单独施加ABA,检测蛋白P含量
b. 给叶片同时施加ABA和茉莉酸,检测蛋白P含量
c. 机械损伤叶片后,检测损伤叶片的茉莉酸含量
d. 给叶片单独施加茉莉酸,检测ABA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