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

更新时间:2021-12-27 浏览次数:8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三上·杭州期中) 某二倍体雌雄同花植物,自然状态下开花后传粉。该植株雄蕊的发育受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mm使植株表现为雄性不育。为在开花前获取雄性不育株,科研工作者以基因型为Mm的植株为材料,将一花瓣色素合成基因R导入M或m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没有R基因则表现为白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选用雄性不育株进行杂交实验的优点是无需进行去雄 B . 基因型为Mm的个体连续隔离自交两代,则F2所得植株中,雄性可育株与雄性不可育株的比例为5:1 C . 让该转基因植株自交,若子代中雄性不育株全为白花,则说明M与R在同一染色体上 D . 若m与R在同一染色体上,将该转基因植株与雄性不育植株等比例间行种植,则子代中雄性可育白花植株占1/2
  • 2. (2021高三上·蓬溪月考) 有关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子细胞

    原因分析

    A

    aa→Aa

    有丝分裂前期发生显性突变

    B

    AaXBY→AaXB、AaXB、Y、Y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未分开

    C

    XbY→XbXb、0、Y、Y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D

    AaXBXb→AaXBXB、Aa、Xb、Xb

    减数第一次、第二次分裂均异常

    A . A B . B C . C D . D
  • 3. 某种小鼠(2n=22)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毛基因D对褐毛基因d为完全显性。正常小鼠因多一条染色体会形成三体,能存活也能繁殖后代。假定三体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会发生配对联会并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下列关于利用正常褐毛雄鼠检测黑毛三体雄鼠基因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对该三体雄鼠的基因型进行检测鉴定 B . 若后代小鼠中黑毛:褐毛=5:1,则三体雄鼠的基因型是DDd C . 若后代小鼠中黑毛:褐毛=1:2,则三体雄鼠的基因型是Ddd D . 三体雄鼠染色体数量增加提高了基因表达水平,属于有利变异
  • 4.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抗病与不抗病(分别由基因A、a控制)、宽叶和窄叶(分别由基因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该植物在繁殖过程中,存在一种或几种配子不育或合子致死(某基因纯合致死或某基因型致死)现象。下列有关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抗病宽叶、不抗病宽叶、抗病窄叶、不抗病窄叶比例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为5:1:1:1,可能是基因型为Ab和aB的花粉不育 B . 若为4:2:2:1,可能是基因A和基因B纯合致死 C . 若为5:3:3:1,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育 D . 若为6:2:3:1,可能是基因A纯合致死
  • 5. 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是将光温敏核不育系与恢复系父本按照一定的行比相间种植,在花期进行人工去雄、授粉,获得F1杂交种子(具有杂种优势)的生产技术。其育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低温或短日照条件引起的雄性可育是可遗传的 B . 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依据的原理为基因突变 C . F1杂交种具有遗传优势,其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 D . 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和恢复系水稻都是纯合子
  • 6. (2021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发现的问题是F1都表现双亲的中间性状、F2出现两种性状 B . 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 . “演绎”是对F1进行测交,预测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D . 为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 7. (2021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萨顿依据基因行为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 B . 摩尔根对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对发展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学说做出了卓越贡献 C . 艾弗里等人通过肺炎链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 孟德尔通过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基因分离定律
  • 8. (2021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应满足的条件有(  )

    ① A、a基因与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 该个体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③ A、a和B、b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④ AaBb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⑤ AaBb自交产生的后代生存机会相等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①②③
  • 9. (2021·安徽模拟) 如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Ⅱ-7为纯合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病 B . Ⅱ-5的基因型为aaBB C . Ⅲ-10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 D . Ⅲ-9与Ⅲ-10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12
  • 10. (2021高三上·青岛开学考) Léri-Weill软骨骨生成障碍综合征(LWD)是一种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图是某家族关于该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已知Ⅱ-4是纯合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LWD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B . Ⅱ-3的基因型是XBYb , Ⅲ-3的基因型是XBXb C . 若Ⅱ-3与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建议生男孩 D . LWD患者可通过基因治疗完全治愈而不遗传给后代
  • 11. (2021高三上·湖南月考) 二倍体高等植物剪秋罗雌雄异株,叶型有宽叶、窄叶两种,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剪秋罗种群中叶型的基因型有5种 B . 两株宽叶剪秋罗杂交,子代中窄叶雄株的比例为1/4 C . 宽叶剪秋罗和窄叶植株杂交,后代雌株全部为宽叶 D . 剪秋罗种群个体自由交配,后代窄叶植株全部为雄性
  • 12. (2021高三上·邯郸开学考) DNA甲基化是指DNA分子胞嘧啶上共价连接一个甲基。基因组中转录沉默区常常发生甲基化。将携带甲基化和非甲基化肌动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导入培养的肌细胞后,发现二者转录水平相同。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 DNA甲基化改变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属于基因突变 B .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后,可能会影响RNA聚合酶的结合 C . 细胞中基因甲基化后,可能会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D . 肌细胞可能通过相关的酶移除甲基基团,完成去甲基化
  • 13.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研究发现某种生物体内存在一种“自私基因”,该基因可通过一定的手段杀死含其等位基因 的配子来提高自己的基因频率。若E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 2/3的含e基因的雄配子。某基因型为Ee的亲本植株自交获得个体随机受粉获得 F2 ,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e基因的频率随着随机交配代数的增加逐渐减小 B . 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EE∶Ee∶ee=3∶4∶l C . F2中基因型为ee的个体所占比例约为5/32 D . 从亲本→F1→F2 , Ee的比例会逐代降低
二、双选题
  • 14. (2021高三上·邯郸开学考) 某动物体色有黄、灰两种,尾型有短、长之分,已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在一自然种群中,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 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两对性状中,黄色、短尾均是隐性 B . 两对性状中都有基因型致死的情况 C . 种群中的黄色短尾个体基因型不同 D . 多只黄色短尾雌鼠和灰色长尾雄鼠交配,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相等
三、实验探究题
  • 15. (2021高三上·渑池月考) 果蝇是雌雄异体的二倍体动物,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是常见的遗传研究材料。一对果蝇每代可以繁殖出许多后代。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雄果蝇正常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的数目为
    2. (2) 有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隐性致死突变基因(胚胎致死)。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1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导致上述结果的致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果蝇中的致死突变会使细胞中的核糖体含量极低。从而使突变个体死亡,其致死的直接原因是。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致死的概率是
    3. (3) 研究发现野生果蝇正常翅(h)可以突变为毛翅(H),体内还有一对基因R、r,本身不控制具体性状,但rr基因组合时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如果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一个种群中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有 种。如果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HhRr的雌雄果蝇个体交配,产生的子代,毛翅与常翅的比例为
    4. (4) 现有一对基因型相同的毛翅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3∶1,那么这对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是
  • 16. (2021高三上·渑池月考) 果蝇为生物实验常用材料,进一步研究发现果蝇的性别与染色体组成有关,如下表,其中XXY个体能够产生正常配子。

    染色体组成

    XY

    XYY

    XX

    XXY

    XXX

    YY

    性别

    雄性

    雌性

    不发育

    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Ⅱ区域中(如右图,Ⅱ、Ⅲ为非同源区段),该区域缺失的X染色体记为X , 其中XX为可育雌果蝇,XY因缺少相应基因而死亡。用长翅红眼雄果蝇(AaXRY)与长翅白眼雌果蝇(AaXrXr)杂交得到F1 , 发现残翅中有一只例外白眼雌果蝇(记为W)。现将W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2

    1. (1) 根据F2性状判断产生W的原因

      ①若子代,则是由于亲代配子基因突变所致;

      ②若子代,则是由X染色体Ⅱ区段缺失所致;

      ③若子代,则是由性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

    2. (2) 如果上述结论③成立,则W的基因型是,F2中的果蝇有种基因型。
    3. (3) 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同源区段Ⅰ上),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Ⅱ区段上,果蝇的性别常常需要通过眼色来识别。若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对性状的遗传,果蝇种群中雄果蝇的基因型除了有XBYB和XBYb外,还有XbYB、XbYb。种群中有各种性状的雄果蝇,现有一只红眼刚毛雄果蝇(参考基因型为XRBYB),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它的基因型,应选择表现型为雌果蝇与该只果蝇交配,然后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

      ①如果子代果蝇均为刚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是XBRYB

      ②如果子代红眼果蝇为刚毛,白眼果蝇为截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

      ③如果子代,则雄果蝇基基因型为XbRYB

  • 17. (2021高三上·山东月考)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研究种子发育的机理对培育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作用。
    1. (1) 玉米果穗上的每一个籽粒都是受精后发育而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甲品系玉米,其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严重干瘪且无发芽能力的籽粒,这种异常籽粒约占1/4。籽粒正常和干瘪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定律。上述果穗上的正常籽粒均发育为植株,自交后,有些植株果穗上有约1/4干瘪籽粒,这些植株所占比例约为
    2. (2) 为阐明籽粒干瘪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者克隆出候选基因A/a。将A基因导入到甲品系中,获得了转入单个A基因的转基因玉米。假定转入的A基因已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请从下表中选择一种实验方案及对应的预期结果以证实“A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

      实验方案

      预期结果

      I.转基因玉米×野生型玉米

      II.转基因玉米×甲品系

      III.转基因玉米自交

      IV.野生型玉米×甲品系

      ①正常籽粒:干瘪籽粒≈1:1

      ②正常籽粒:干瘪籽粒≈3:1

      ③正常籽粒:干瘪籽粒≈7:1

      ④正常籽粒:干瘪籽粒≈15:1

    3. (3) 现已确认A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序列分析发现a基因是A基因中插入了一段DNA(见图1),使A基因功能丧失。甲品系果穗上的正常籽粒发芽后,取其植株叶片,用图1中的引物1、2进行PCR扩增,若出现目标扩增条带则可知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
    4. (4) 为确定A基因在玉米染色体上的位置,借助位置已知的M/m基因进行分析。用基因型为mm且籽粒正常的纯合子P与基因型为MM的甲品系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用M、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F1植株果穗上干瘪籽粒(F2)胚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有1、2、3三种类型,如图2所示。

      统计干瘪籽粒(F2)的数量,发现类型1最多、类型2较少、类型3极少。请解释类型3数量极少的原因

  • 18. (2021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某二倍体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基因 A、a 控制有绒毛和无绒毛这对相对性状,基因 B、b控制白花和红花这对相对性状,已知基因 B、b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实验小组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红花为突变性状,研究发现,某红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一条常染色体 DNA中插入了 3对碱基所致,则红花性状为 (填“显性”或“隐性”)突变性状;
    2. (2) 该实验小组让雌性无绒毛植株与雄性有绒毛植株杂交,F1全表现为无绒毛,F1雌、雄植株相互杂交,F2中无绒毛植株与有绒毛植株的比例为 3 ∶1,据此结果( 已知控制有绒毛和无绒毛的基因不在性染色体同源区段) (填“能”或“不能”)确定基因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 X 染色体上, 原因是:
    3. (3) 现有均为纯合的无绒毛红花、有绒毛红花、无绒毛白花雌雄植株若干,若基因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满足上述(1)(2)的基础上, 现欲确定基因 A、a与 B、b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即遗传是否符合定律,请利用现有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让表现型为的雌雄植株相互交配,得到 F1 , F1随机传粉得到 F2 ,统计 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记录。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不考虑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①当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基因 A、a与 B、b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当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则基因 A 和 b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 和 B 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

    4. (4) 在满足上述(1)(2)的基础上,该实验小组又用一株无绒毛红花雌株与一株有绒毛白花雄株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 , F1雌雄株相互交配得到的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无绒毛红花♀∶无绒毛白花♀∶无绒毛红花♂∶无绒毛白花♂∶有绒毛红花♂∶有绒毛白花♂=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19. (2021·安徽模拟) 某昆虫的长翅和残翅、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亲本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长翅刚毛(♀)×残翅截毛(♂)

    长翅刚毛(♀):长翅刚毛(♂)=1:1

    ♀长翅刚毛:残翅刚毛=3:1

    ♂:长翅刚毛:残翅刚毛:长翅截毛:残翅截毛=3:1: 3:1

    实验二

    长翅刚毛(♂) ) ×残翅截毛(♀)

    长翅刚毛(♀):长翅截毛(♂)=1:1

    ♀♂:长翅刚毛:残翅刚毛:长翅截毛:残翅截毛=3:1: 3:1

    1. (1) 若实验一为正交,则实验二为。由此可以判断长翅和残翅是由上的基因控制的,截毛的遗传方式是
    2. (2) 实验一F2中长翅刚毛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种,实验二F2中长翅刚毛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若让实验一F2中的长翅刚毛雌个体和实验二F2中的长翅刚毛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为长翅刚毛的概率是
    3. (3) 为进一步验证两对相对性状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实验一F1雄个体与另一雌个体进行测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
  • 20. (2021·河北) 我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H)与野生稻(D)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并辅以分子检测技术,选育出了L12和L7两个水稻新品系。L12的12号染色体上带有D的染色体片段(含有耐缺氮基因TD),L7的7号染色体上带有D的染色体片段(含有基因SD),两个品系的其他染色体均来自于H(图1)。H的12号和7号染色体相应片段上分别含有基因TH和SH。现将两个品系分别与H杂交,利用分子检测技术对实验一亲本及部分F2的TD/TH基因进行检测,对实验二亲本及部分F2的SD/SH基因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带型表示(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建立水稻基因组数据库,科学家完成了水稻条染色体的DNA测序。
    2. (2) 实验一F2中基因型TDTD对应的是带型。理论上,F2中产生带型Ⅰ、Ⅱ和Ⅲ的个体数量比为
    3. (3) 实验二F2中产生带型α、β和γ的个体数量分别为12、120和108,表明F2群体的基因型比例偏离定律。进一步研究发现,F1的雌配子均正常,但部分花粉无活性。已知只有一种基因型的花粉异常,推测无活性的花粉带有(填“SD”或“SH”)基因。
    4. (4) 以L7和L12为材料,选育同时带有来自D的7号和12号染色体片段的纯合品系X(图3)。主要实验步骤包括:①;②对最终获得的所有植株进行分子检测,同时具有带型的植株即为目的植株。
    5. (5) 利用X和H杂交得到F1 , 若F1产生的无活性花粉所占比例与实验二结果相同,雌配子均有活性,则F2中与X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