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2-01-17 浏览次数:1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九上·长宁期中) 若你将正在做的这一张试卷展开平铺在桌子中央,则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 . 100帕 B . 1帕 C . 0.1帕 D . 0.01帕
  • 2. (2024九上·上海市月考) 下列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电流最接近0.5安的是(   )
    A . 电饭煲 B . 空调器 C . 电吹风 D . 电视机
  • 3. (2022·长春模拟) 在图所示的实例中,工作原理与连通器无关的是(   )
    A . 高压喷水枪 B . 茶壶 C . 人耳中的半规管 D . 船闸
  • 4. (2024八下·碑林月考) 下列各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
    A . 密度 B . 质量 C . 重力 D . 体积
  • 5. (2022八下·镇平期中) 如图所示的汽车凹痕修复器,用气泵抽出吸盘中的空气,吸盘就会紧贴在汽车凹痕处,再用力向外拉,使凹痕平复,吸盘能紧贴在车上是因为(   )

    A . 大气压的作用 B . 汽车凹痕处有弹性 C . 吸盘对汽车凹痕处有粘性 D . 人对吸盘的拉力
  • 6. (2021九上·长宁期中) 如图,一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沿虚线竖直切割成完成相同的两部分,分别按照甲乙方式放在水平面上,若对水平面的压强分别为p、p.则p∶p为(   )

    A . 1∶2 B . 1∶1 C . 2∶1 D . 3∶1
  • 7. (2021九上·长宁期中) 如图所示,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将液体看作一筐苹果,再将其中一个苹果当作自己,自己的感受是:越在下层感到挤压越厉害。根据这种感受,提出液体压强规律的对应假设是(   )

    A . 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 . 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C . 液体压强随液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D . 液体压强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 8. (2022八下·镇平期中) 将重为3牛的某物体轻轻放入盛水容器中,溢出1牛的水,则以下关于该物体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 . F一定是1牛 B . F一定是3牛 C . F不可能等于3牛,但可能等于1牛 D . F可能等于3牛,也可能等于1牛
  • 9. (2022八下·重庆市期中)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比较此时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m和m以及对地面的压强p和p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m可能小于m , p一定小于p B . m一定小于m , p一定小于p C . m一定大于m , p可能等于p D . m一定大于m , p一定小于p
  • 10. (2021九上·长宁期中) 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满两种不同的液体,现将A、B两个小球分别浸没在两杯液体中,如图所示,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若现在,将两个小球取出,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一定小于 B . 一定大于 C . 一定等于 D . 可能小于
二、填空题
  • 11. (2021九上·长宁期中)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只想让灯亮而铃不响,应该闭合开关。若两个用电器同时工作,应闭合开关,此时,两个用电器是连接的。(选填:“串联”或“并联”)

  • 12. (2022八下·镇平期中) 如图所示,当人用抽气机把塑料瓶、铁皮桶等容器中的空气抽掉一部分时,塑料瓶、铁皮桶被压扁变形,这是由于作用的缘故。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大气压存在而且是很大的。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他使用水银来做这个实验是因为水银的大。

  • 13. (2021九上·长宁期中) 如图,圆柱形容器内装有一定量的水,重为5牛的正方体悬浮在水中,则正方体受到水的浮力为牛,若此时正方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7牛,则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牛。现在容器内继续注入水,则该正方体所受浮力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14. (2021九上·长宁期中) 近年来,共享单车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如图所示是某款共享单车,其车架材料技术指标如表所示。查阅如表,铝合金的密度为千克/米3 , 单位读作,该密度值表示。若该款单车车架的体积一定,需车架的质量最小,可选用表中的作为车架材料。

    材料技术指标


    铬铝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性能(强度)

    较弱

    较强

    密度(千克/米3

    7.9×103

    2.9×103

    4.3×103

    1.6×103

  • 15. (2021九上·长宁期中) 如图所示,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三个小实验装置:一个是充气的气球,一个是弹簧测力计测重力,另一个是装满水的杯子,杯口用塑料薄片盖并倒置悬挂在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猜想一下,观察到的现象是:

    1. (1) 充气的气球
    2. (2)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明显变大”、“明显变小”或“几乎不变”);
    3. (3) 玻璃杯中的水和塑料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16. (2021九上·长宁期中) 如图甲,在一档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节目中,实验员正在亲身实践:当汽车被水浸没,该如何逃生(此操作危险,切勿模仿)。工作人员将汽车缓缓浸入水中,坐在车里的实验员尝试推开车门逃生他们用传感器测出了车门受到的外部水的压力,如图乙。如果某个时刻,车门底部处在水下10厘米处,则车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为帕。我们从图乙中看到,当车门受到水的压力为9.19千牛时,门打不开,而当车门受到的压力增大到10.06千牛时,车门反而打开了,猜测此时车里(选填“充满水”或“没有水”),解释此时可以打开车门的原因

  • 17. (2021九上·长宁期中) “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原理是.这个实验与“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目的 ;所用器材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多次测量的目的 .(后四空均选填“相同”、“不同”)
  • 18. (2021九上·长宁期中) 首先得出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的是科学家,实验中,为了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应该先改变多次实验(选填“电流”或“电压”),然后还需要改变多次实验来归纳普遍结论。该实验用到了的科学方法。
三、实验题
  • 19. (2021九上·长宁期中) 你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故事发生在距今1800多年前。一天,有人献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但当时没有能一次称量出如此巨型重物的大秤,许多人也想不出好办法。此时,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法:先把大象牵到大船上,在水面处的船身上划一个记号(吃水线):然后牵走大象,再往船上装石块,使船下沉到原记号处为止;最后只要分批称量出这些石块的总重,就可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1. (1) 这个故事中,曹冲用石块的总重算出大象的总重,用到了的科学方法。
    2. (2) 装石块时,使船下沉到原记号处,是为了使两次情况下,大船的体积相同。请从此条件出发,用我们学过的浮力知识推导G=G
  • 20. (2021九上·长宁期中) 如图所示的仪器是,它可以用来探究,通过观察比较来反映金属盒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

  • 21. (2021九上·长宁期中)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浸在水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1) 首先,他们进行“比一比,谁的小船货物装得多”的活动,装载货物前后的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

      由此,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猜想A、B和C:

      猜想A: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猜想C: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

      接着,该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不计重力)、水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先在可密封的圆柱体内装一些小铅粒,然后用细线将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当此圆柱体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不同的深度处保持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和小桶中的水量如图所示。他们通过思考图2中“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得到浮力测量的方法;

      根据图(c)和(d)所示的测力计示数、小桶中水量等变化情况,可排除猜想(选填“A”、“B”或“C”);

      在猜想的基础上(选填“A”、“B”或“C”),进一步分析并形成假设D: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2. (2) 为了验证假设D,继续实验,他们记录了圆柱体在空气中、水中静止时的测力计示数F和小桶所收集的排开水的重力G , 其部分数据如表。

      ①该柱体的重力为牛;

      ②分析、比较如表的数据,初步验证假设D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3. (3) 若想要验证或者排除剩余的猜想,接下来的操作是:

      实验序号

      F(牛)

      G(牛)

      1

      3.2

      0

      2

      2.8

      0.4

      3

      2.4

      0.8

      4

      2.0

      1.2

      5

      2.0

      1.2

四、作图题
五、计算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