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 |
A |
CO2(HCl) |
NaOH溶液 |
洗气 |
B |
CaO(CaCO3) |
H2O |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
C |
KNO3溶液(K2CO3) |
稀盐酸 |
加入适量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
D |
NaCl溶液(CaCl2) |
Na2CO3溶液 |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
实验中,溶液有颜色变化的是(填序号)。
则
步骤二继续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 |
白色沉淀 |
猜想②正确 |
Ⅱ |
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
先出现气体,后出现沉淀 |
猜想②正确 |
立即白色沉淀 |
猜想③正确 |
对方案Ⅰ的结论进行评价 。
[进行猜想]
猜想Ⅰ.该溶液的溶质是NaCl;
猜想Ⅱ.该溶液的溶质是NaOH;
猜想Ⅲ.该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Ⅳ.该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该溶液的溶质不是NaHCO3 .
[进行实验]测定溶液的pH大于7,该溶液的溶质不是。
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实验可以判断原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实验次数 |
钢球质量m/g |
钢球下摆高度h/cm |
木块滑行距离s/cm |
1 |
20 |
30 |
35 |
2 |
40 |
30 |
65 |
3 |
60 |
30 |
[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是Mg(OH)2;
猜想②是MgCO3;
猜想③是Mg(OH)2 和Mg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⒈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⒉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⒊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
[实验现象]装置A中 ,装置B中出现白色浑浊。
[实验结论]猜想③正确。请写出Mg(OH)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探究]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也能检验MgCO3的存在。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了下列探究,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一定质量,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如图2所示装置C和D吸收并称量增重质量,由此计算出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比。
[反思评价]实验后,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方案可进一步优化,下列优化方案错误的是(填序号)。
①只称量装置C、D增重的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
②去掉装置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C增重的质量
③去掉装置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D增重的质量
H2 (V/L) |
1.11 |
1.67 |
2.22 |
2.78 |
H2 (m/g) |
0.10 |
0.15 |
0.20 |
0.25 |
求实验中所用每份Zn粉的质量。
小科称取10克洗净晒干的墨鱼骨,高温灼烧至质量不变,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5.4克。处理如下.
CO2质量=10克-5.4克=4.6克
设碳酸钙质量为M
CaCO3 |
CO2↑+CaO |
|
100 |
44 |
|
M |
4.6克 |
解得:M=10.5 克
CaCO3%= ×100%=105%
小科的计算结果与事实不符,产生错误的原因是。
水的体积不再变化时,读出水的体积,结果见下表。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2.0克/升,求:该墨鱼骨粉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毫升) |
10 |
10 |
10 |
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毫升) |
220 |
220 |
110 |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人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