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江阴市要塞片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03-08 浏览次数:1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 1. (2018·镇江) 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而且不允许做的。”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土地改革法》
  • 2. (2017八下·崇仁月考) 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从1940年起他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下面的日记内容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 . “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B . “(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 C . “干部脱离实际、胡吹虚报产量,和实际相去甚远。” D . “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 3.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    )

    A . 新中国成立后 B . 三大改造完成后 C . “大跃进”运动时期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4. 1954年9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二步,将国家资本主义改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的政策是(    )
    A . 没收 B . 赎买 C . 互助 D . 过渡
  • 5.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推行“依法治国”
  • 6. (2019·岳阳) 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
    A . 焦裕禄 B . 王进喜 C . 雷锋 D . 邓稼先
  • 7. 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 在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 .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 8.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    )
    A .   “浮夸风”现象 B . “共产风”现象 C . 阶级斗争为纲 D . “两个凡是”的方针
  • 9.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 11.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 实行政企分 B . 增强企业的活力 C . 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 . 进行公私合营
  • 12. 下图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B . 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 C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行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13. 新时期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 14.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
    A . 广东省 B . 江苏省 C . 浙江省 D . 安徽省
  • 15. (2021八下·灌阳期末)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 设立经济特区 B .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 . 国有企业改革
  • 16. (2020八下·北京期末)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 . 进行三大改造 C . 结束文化大革命 D . 实施一五计划
  • 17. 下列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A . 党的诞生 B . 打开国门 C . 南方谈话 D . 高举旗帜
  • 1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不包括(    )
    A . 全面改革开放 B . 全面从严治党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9.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出自于下列哪次会议(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七大 C . 中共十八大 D . 中共十九大
  • 20. (2019·株洲) 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

    A . 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毛泽东思想 B . 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 C . 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 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用“正确”“错误”表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一格1分,共10分。
  • 26.   1949年9月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充分准备工作的会议是,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和平解放。
  • 27.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是从开始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28.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29.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初,邓小平,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 30.   2001年,中国加入组织(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四、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7分,第32题8分,共15分。
  • 31. 下面是建国初期保存下来的几张照片。根据照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图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用一句话概括此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
    2. (2) 图二中的战役反映的是哪次重大战争的实况?列举一位该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3. (3) 结合所学知识,图三中的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综上信息,请你为上述三则图片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32.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3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四: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3年3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 (1) 材料一的内容应出自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成功召开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概括农村改革的历史作用。
    3. (3) 为实现材料三中目标,我国最初进行了怎样的大胆试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大胆试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 (4) 材料四中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