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3-09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费孝通认为,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实际上是把权力按地域分散到了分封贵族们的手中,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分封制下,各层有各层的政权。费孝通旨在强调分封制(   )
    A . 推动了西周社会转型 B . 稳定社会秩序,扩大西周统治区域 C . 打破了血缘纽带关系 D . 致使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 2.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浑邪、休屠等部。汉武帝把投降的匈奴人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之故塞外与黄河以南之间地区,“因其故俗,为属国”。汉武帝的这一做法(   )
    A . 导致王国问题反复出现 B .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 . 消除了匈奴的军事威胁 D . 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 3.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按照唐制,凡属皇帝敕令,必须经三省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因此唐代也就出现了“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的现象。这说明唐代三省制下(   )
    A . 中枢决策的有效性加强 B . 君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 . 宰相之间彼此相互制衡 D . 政事堂掌握最高决策权
  • 4. 在宋代科举制中,增加了一场皇帝主持的殿试,实行糊名(阅卷时盖住考生的名字)、誊录(抄写考生的试卷),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食禄之家的子弟必须复试,对贵戚子弟另设考场和另派考官。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 (    )
    A . 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B . 已经杜绝了政治腐败 C . 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 . 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 5. (2022高二上·阿城月考) 某著名学者指出,行省弥补了传统郡县制的不足,元中央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并以其内部特有的机制,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成熟、稳定的建制。该学者意在说明行省制(   )
    A . 借助分权与集权加强中央集权 B . 细化了中央与地方权力 C . 聚集境内财富以提供中央需要 D .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 6.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中央政治结构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实现了中枢权力的相互制衡 B . 体现了清代行政机构对皇权的制约 C . 反映了清朝的皇帝集权体制 D . 说明了清朝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
  • 7.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伯里克利将公民身份重新限定为父母必须均为雅典人,这样一来,公民集团的狭小及其封闭性和排外性……带来了城邦内部紧密的生活”。伯里克利的这一做法( )
    A . 有利于增强雅典城邦的凝聚力 B . 实现了全体居民的平等 C . 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D . 打击了雅典的贵族政治
  • 8.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有学者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对于受压迫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该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   )
    A . 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B . 代表了平民的意愿 C . 适应了罗马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 D . 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 9.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根据英国议会会议记录,1878~1887年,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另据有关资料统计,在1900年前后,英国内阁已合法地占用了下院4/5的议事时间。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君主立宪的确立 B . 内阁制度的发展 C . 两党政治的形成 D . 议会改革的推进
  • 10.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时间

    结果

    1832年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867年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

    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

    1918年

    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

    1928年

    21岁以上女子获得选举权

    上面是英国议会改革进程表。据此表格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 . 英国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 . 英国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完善 C . 英国的“宪政民主”具有虚伪性 D . 近代以来英国不再出现暴力冲突
  • 11.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在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后期,英裔美国人之间仍存在着相互截然对立的两种利益:各州的独自利益和联邦的全国利益,必须使这两种利益调和。这一现象(   )
    A . 直接导致民主共和制度的出现 B . 为美国保留奴隶制留下了隐患 C . 产生根源是独立之初的邦联制 D . 利于促成分权与制衡机制产生
  • 12.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行政、司法、立法三种机关各司其职,互不越权,而且不得相互兼职,如行政官员、法官不得在国会占有议席,国会议员也不能受任政府的文官职位,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也不能同时担任法官。此规定旨在(   )
    A . 挽救垂危的民主共和体制 B . 保证三部门权力的独立性 C . 强化各部门权力的公平性 D . 促进联邦体制的顺利建立
  • 13.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大革命前,法国出现了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封建化”的现象。大资产阶级通过购买官职成为“穿袍贵族”,司法机构也成了维护封建特权的主阵地。据此可推断(   )
    A . 新兴资产阶级始终拥护君主专制 B . 法国大革命爆发纯属偶然 C . 阶级结构对革命形势有一定影响 D . 封建贵族决定了革命方向
  • 14.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自本法颁布之日起,如国家参事职位出现空缺,共和国总统得在内阁会议上任命从事日常事务的国家参事。以此方式任命的国家参事,只能在内阁会议上宣布法令罢免。这一规定 (    )
    A .   利于法国民主政治活动的开展 B . 剥夺了法国总统的主要权力 C . 表明法国政府与议会矛盾重重 D . 体现了法国议会专制倾向明显
  • 15.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德皇威廉一世派军队强行拆除了一座私人磨坊,被磨坊主告上法庭。令人吃惊的是,地方法院判决威廉一世败诉,不但要把那磨坊“恢复原状”,还必须赔偿由于拆毁房子造成的磨坊主的一切损失,威廉一世服从了法院的判决。这说明当时的德意志(   )
    A . 民主与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B . 权力制衡得以实现 C . 司法部门具有审判的独立性 D . 司法对行政的制约
  • 16.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由各邦和自由市派出的58名代表组成联邦议会并享有最高立法权,任何未经联邦议会同意的法律一概无效。这说明,该宪法(   )
    A . 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 B . 保证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C . 极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 . 借鉴了美国的宪政模式
  • 17.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近代欧美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个核心是代议制民主,法国和美国都是共和政体,但法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而美国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英国和德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据此可知,近代欧美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 )
    A . 以防止专制统治和限制王权为目的 B . 体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进步性特点 C . 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观念深入人心. D . 具有实质的统一性和形式上多样性
  • 18.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1841年,看到英军炮火几乎炮炮皆准,参赞大臣杨芳认为其中定有邪术,他竟想出一条“以邪破邪”的妙计,遍收民间马桶,载于竹排之上,抵抗英军进攻,结果惨败。这反映了(   )
    A . 国人反侵略斗争的开始 B . 清朝官员的愚昧无知 C . 中英军事力量对比悬殊 D . 天朝上国观念的改变
  • 19.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徐中约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的起点。由此可知,徐中约的史学视角体现了(   )
    A . 革命史观 B . 社会史观 C . 文明史观 D . 全球史观
  • 20.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用阶级观点去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显然是天国最革命的文献,其按人口均田的土地政策渗透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但与此相反,太平天国多数地区实施的则是“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这表明(   )
    A . 太平天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 B . 《天朝田亩制度》遭到封建势力的狙击 C . 太平天国的革命理想与实践背离 D . 领导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影响历史进程
  • 21.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后,废蟒袍,服龙袍,妇女穿着有圆领紧身阔下摆长袍,并在腰间系一红色或绿色绸绉,将衣襟开在左边,下摆开叉;同时,她们多着大脚裤、天足、布鞋。太平天国这些习俗( )
    A . 体现了对清廷的反叛 B . 旨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C . 充满低级的审美情趣 D . 导致传统服饰制度崩溃
  • 22.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有人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告诉我们,试图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入已经垂死的生产关系以挽救上层建筑的做法,就像给一个因身体机制已经坏死而奄奄一息的病人注入强心针一样,或许他能够兴奋一时,但死亡却是无法避免的。”这一认识(   )
    A . 旨在认可中体西用思想 B . 深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 . 表现出反清革命的倾向 D . 体现出政治革新的诉求
  • 23.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近代列强发动的某次战争使清政府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这一战争( )
    A . 导致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 使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C . 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基本形成 D . 促使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 24.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毛泽东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    )
    A . 开始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 .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普遍建立 C . 利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 . 使中华民族从封建主义束缚中解放
  • 25.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张海鹏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的方向是正确的,革命的对象选择是正确的,革命党人也富于革命的理想、不惜牺牲的精神。但是,辛亥革命最终还是没有完成历史任务。”出现这一结局主要是由于(   )
    A . 孙中山变革社会能力不足 B . 群众对三民主义认识肤浅 C . 缺乏强有力政党领导革命 D . 满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景帝之后,王国官吏在西汉政权中所扮演的角色由地方诸侯的僚属转变为中央派往王国的代表。王国国相既然由西汉中央派遣,西汉中央为了使其忠于中央,避免诸侯王擅权,必然会考虑到国相任职的地域性限制问题。景帝之后,诸侯王与中央派遣的国相之间冲突激烈,如赵王刘彭祖:“彭祖立六十余年,相两千石无能满二岁,辄以罪去,大者死,小者刑,以故二千石莫敢治,而赵王擅权。”诸侯王与中央派遣的国相的冲突也印证了西汉景武之后国相之任已实行地域回避制度。

    ——摘编自冯洋《西汉地方长官地域回避制度》

    材料二  巡检司的普遍设置,从制度上突破了国家行政机构不在县下设治的惯例,政府在乌镇、南浔、乍浦、盛泽等江南市镇或设府厅级官员驻镇,或委派县丞、主簿管理等多层次的治理模式,既有效分担了府、县级政府的行政责任,更突破了以往“国权不下县”的传统,是国家权力延伸至县以下的直接体现。严密而发达的乡里和保甲制度,只是国家控制管理基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国家力量还以其他各种形式直接参与其中。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政府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多样性》

    材料三  在明清两代,地方行政制度基本相同,府、州县以下的建制无多大变动,但在省一级则有几次较大的变动,这反映出朝廷既要紧密控制各省的一应行政权力,将财权、军权、司法审判权尽可能集中于中央,但在实际统治中,又深感地区分散辽阔,不给予地方一定的权力,实难充分并较好地履行统治职能。为此,在500多年中,随形势的变异,一再对行省做了实际上的重大调整。

    ——摘编自侯力《中国政治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初期实行地方长官地域回避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江南地方治理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对行省制进行多次调整的主要原因。
  • 27.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改革规定贵族会议可以审讯阴谋推翻国家之人;并且制定了一条法律,规定公民在面对内争时,不能袖手旁观,要加入一方,否则剥夺其公民权,实际上公民只是获得了参与内争的权利,并没有决断贵族党争的权利。克利斯提尼改革规定:在第六个议事月,公民大会提案讨论是否需要实行“陶片放逐法”,如果表决同意,则在第八个议事月再一次召集公民大会,决定具体放逐谁。

    ——摘编自贾文言《浅论克利斯提尼改革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材料二 雅典民主制的最大特色,即所谓“直接民主”或全体公民真正全面地直接参政,最后完成于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定为每周至少召开一次,来讨论决定当时的“国务政事”,陪审法庭的人数扩大为固定而又一年一改选的六千人。这相当于雅典公民总数的七分之一,庞大的陪审法庭随时审理每日发生的公务与私事方面的一切纠纷和案件。

    ——摘编自耿亮《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再讨论》

    材料三  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民主管理的新模式,创造出了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表决制、议会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这些民主原则与民主运作的方式等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繁荣得益于公民聪明才智的施展。作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美国深深打下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烙印。

    ——摘编自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相似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制“最后完成于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主要依据。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主要原则在美国政治中的体现。
  • 28.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延续了几千年,在这数千年的时间里,虽然王朝更替,但是政治制度还是一朝一朝延续下来。这种一脉相承的延续性和在沿袭中变化发展而形成的阶段性,以及各项具体内容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核心进行的,这个核心就是皇权。秦统一全国以后,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和强化,官僚政治制度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成为支配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一种基本形式。中国长期的封建时代虽然不断经历改朝换代但只是更换皇帝而已。究其原因,实是顽固的人治观念在作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官吏的任免、铨选、考课、奖惩等逐渐制度化,其体系之完整,规范之详密,制度之完备,均居于同时期世界的前列。

    ——摘编自姚伟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嬗变与特征》

    材料二  孙中山以其三民主义努力启迪人民的政治文明意识,使人民认识到社会进化是不可抗拒的世界历史潮流,从政治制度变革的角度向国民灌输了鲜明的政治文明意识。这以后,尽管出现了袁世凯、张勋等独夫民贼,但都被中国人民一个个赶下了台,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统治的国家,辛亥革命把皇帝赶下了台,民主权威和政党权威代替传统的君主权威和清官权威,多元化主体参与政治的局面初步形成。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改变了封建专制的政治运作系统,同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为中华民国设计了一套制度架构。在如何推进中国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孙中山提出和平渐进,稳定有序的思路。辛亥革命斗争实践中,孙中山坚持必须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腐朽政权,建立新的革命政权,同时又竭力主张和平建国、渐进改革。……各个方面来看,辛亥革命应该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的伟大开端。

    ——摘编自张全省马小茹《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政治文明的开启》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文明进步作出的贡献,并分析其原因。
三、论述题
  • 29.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将政治妥协界定为:“国家、民族、阶级、政党集团之间在利

    益冲突时,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做出让步,以缓解矛盾的一种行为。”以这一概念为基础,学者龙太江进一步将政治妥协定义为“冲突、竞争的政治行为主体(国家、

    民族、阶级、政党、政党集团等)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默契而相互做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与过

    程。”万斌、罗维认为政治妥协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政治利益冲突的双方或各方,以

    社会共同体为念,以相互宽容为怀,依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彼此间利益的让渡来解决或

    暂时解决政治冲突的一种社会调节机制”。

    ——摘编自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

    根据材料,就政治妥协的定义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和发展的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