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首要任务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①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文化具有独立性,给予经济重大影响
③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③文化环境不同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同
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①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物质载体
③目的是为太极文化增加新的具体内涵 ④有利于太极拳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①消除民族差异,努力成为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
②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③坚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④坚持文化多样性原则,在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①新技术赋能,让中国视听产品更富吸引力
②新媒体助力中国视听节目触达更多海外观众
③大众传媒超越时空,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互联网的发展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③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①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是文化价值实现的前提
②传播形式的创新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④采用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利于增强文化感染力
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
③要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④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①文化应先继承后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立足创新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①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并不统一 ②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
③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 ④汉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②传统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④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目的
①英雄是民族精神的践行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②英雄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奠定了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
③英雄具有的深厚国家情怀,浸润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英雄是民族复兴的主力军,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决定力量
①把一般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政治化
②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④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求
①反映了当代文化消费的大众化特点
②凸显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③表明文化发展必须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④要求文艺创作应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
①坚持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
②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③弘扬了科学精神,提高了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④重视传播手段创新,提高了新闻舆论的传播力
①意识形态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②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改造落后腐朽文化
④必须坚持人民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①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②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③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④加强中西医文化交流,消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隔阂
①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②当代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发的行动
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教育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①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②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们高层次文化需求
③重视教育事业,着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
④发展科学事业,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①要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
②应承担起反映社会热点传递民情民意的光荣使命
③要借助新媒体,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主导作用
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