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下册(2024修订) /旧版目录 /16*最苦与最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苦与最...

更新时间:2022-03-20 浏览次数:7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加下划线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约(qiè)    住(lǎn)    悲天人(mǐn) B . 却(xiè)    礼(péi)    如重负(shì) C . (huì)    着(chán)    自苦海(tóu) D . (mù)    大(dǐ)    心理得(ā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喧腾  蹂躏   海枯石滥  慧心未泯 B . 喑哑   眩耀  芊芊细草  瘦骨嶙峋 C . 奢望  弥漫   心旷神怡  窸窣作响 D . 静谧   虐杀  闲情逸至  轻飞曼舞
  • 3. 给文段分一下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②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③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为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④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⑤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⑥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②|③④⑤⑥ C . ①②|③④|⑤⑥ D . ①|②③④|⑤⑥
  • 4. 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 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 . 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 . 《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 . “少年智则中国智”是 梁启超说的话。
  • 5. 下面句子表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 . 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 . 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 .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6.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考试终于结束了,同学们如释重负 , 心情放松了许多。 B . 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你年长几轮的阿伯,老人家原谅比你小数十年的后生,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C . 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 . 由于特殊情况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学前免费教育,做好这一民生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 7.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 B . 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 .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 . 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二、阅读理解
  • 8.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从来纹垮少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春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莫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西伯构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一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孺

    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V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想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始,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知诗如画,如梦和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选自《时文选粹》第九辑)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请按照“提出间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 (3)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4) 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一法?有什么作用?

    5. (5) 第⑧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沦证。(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

  • 9. 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未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却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却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 (1) 概括选文第一段的论点。

    2. (2) 你是如何理解“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

    3. (3) 你认为,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卸却”责任指

      “解除”责任指

    4. (4) 写出选文第一段的论证过程。

三、综合表达
  • 10.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

        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他笑着问学生:“你们挑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了吗?”学生们①_____ (膛目结舌  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回答。苏格拉底见状,又问:“怎么啦,难道你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但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有点后悔。”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也②_____ (不约而同  异口同声)地请求。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只有郑重地选择人生才能不留下遗憾。

    1. (1) 为文中①②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把文中学生的话补充完整。

    3. (3)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11. 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月×日  星期三  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 (1) 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将“”改为“”。

    2. (2) 第②句啰嗦,应改为:“

    3. (3) 第③处标点不当,应将

    4. (4) 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