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 出处 |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富、商、角、徵、羽 | 《世本》 |
昔黄帝令伶伦作五律……次制十二简,以之阮喻之下,听凤凰之鸣 | 《吕氏春秋》 |
材料一:在中国文化史上,他们是第一批最具实力的文化传承群体,他们的著作同样是第一批最具文化传承分量的成果。更为明显的是,当时取得的比往古多得多的文化成果,其绝大部分自然是诸子创新能力、意识等的结晶。
——摘编自董连祥《“百家争鸣”及其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
材料二:汉和帝日理万机,每天都要看一大堆竹简或木简。这些竹木简既沉重又占空间,无论搬远还是储存都不方便。市西上也有用大麻和苎麻制成的纸,但大多质地粗糙,只能用来包东西。
——摘编自宋时雁《蔡伦改进造纸术》
材料三:公元462年,祖冲之经过多年查阅、比较和研究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计算,终于制成了《大明历》。在《大明历》颁行受挫时,他没有放松自己的研究,坚信自己劳动的价值,并把研究志向转向数学。
——摘编自何锐《无穷无尽的祖冲之》
请回答:
示例:儒家学派的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捧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公之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
“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四:地方权力到中央权力的集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不管是分权还是集权,都是某一时代特定的产物……集权组织机构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材料一:这些华夏诸侯国在被楚国灭亡的过程中,其居民有不少被迁与楚人杂居,楚人也会向这些征服地移民。久而久之,他们便合而为一了……由民族之间的人口流动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而引起的民族交融,乃是一种不仅存在于春秋时期,而且存在于整个先秦时代的情况。
——摘编自徐兴祥《春秋时期民族融合的渠道问题》
材料二:汉通西域的结果,使广大的西域地区从此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西域各族以民加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毫无疑问,汉朝的民族交往交融,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基础,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汪高鑫 《汉代的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材料三:民族交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漫长的历史历程……他掀起的“汉化运动”并没有达到“全盘汉化”的预期目的……措施大多采用行政命令的形式对鲜卑族施以巨大的压力,以促进鲜卑、汉民族融合,但违背了民族交融的客观规律,最终造成了欲速则不达的后果。对“汉化运动”之成效我们既不能任意拔高,也不该随意低估。
——摘编自李克建、陈玉屏《谈改革对民族融合规律的启示》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