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②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③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
④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往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A;
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
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
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
则滤液C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O3-和。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操作序号 |
操作内容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① |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 |
|||
② |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
1号和4号 |
2号和5号 |
3号和6号 |
③ |
加碘液后摇匀 |
1滴 |
1滴 |
1滴 |
④ |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
0℃ |
37℃ |
70℃ |
⑤ |
观察并记录现象 |
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发,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去掉B、C、D装置,替换F、G装置,改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小金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再点燃E处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也实现了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
实验中,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
方法一:只用天平测固体(钩码)的密度。小明利用家庭实验测量钩码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Ⅰ,分别用电子天平测钩码、盛水的烧杯、系在线上的钩码浸没在水中后的总质量,相关数据记录如表。结合图表完成填空:(已知ρ水=1g/cm3)
图甲中的示数m1(g) | 图乙中的示数m2(g) | 图丙中的示数m3(g) | 钩码的体积V(cm3) | 钩码的密度ρ(g) |
50.00 | 481.30 | 487.70 |
方法二:只用量筒测固体(小瓷杯)的密度。
如图Ⅱ所示,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液面刻度为V1;再将小瓷杯浸没于水中,液面刻度为V2;最后捞起小瓷杯并将杯中的水倒回量筒使其浮于水面,液面刻度为V3。
数据序号 |
1 |
2 |
3 |
电压U/V |
1.2 |
1.8 |
2.5 |
电流I/A |
0.10 |
0.15 |
0.20 |
小李同学认为要证明FeCl3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补充实验证明反应前后FeCl3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于是他取反应后的溶液设计了如下实验二:
①写出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②操作①的内容:、洗涤和烘干。
③如果m1=,证明氯化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某森林中生存着冷杉、云杉卷叶蛾和一种特有鸟类。这种鸟的雏鸟只能以云杉卷叶蛾幼虫为食;云杉卷叶蛾的幼虫只以冷杉嫩芽为食。
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这三种生物数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实验的环境温度;测定并记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冷杉开始萌芽、蛾幼虫和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以及冷杉嫩芽、蛾幼虫、雏鸟存在的日期,如图所示。发现气候变暖能显著提早冷杉开始萌芽和蛾类幼虫最早孵出的日期,对于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影响不大。
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实验次数 |
氯化钙的质量/g |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
碳酸钙的质量/g |
1 |
1.11 |
80 |
1 |
2 |
2.22 |
80 |
2 |
3 |
4.44 |
80 |
4 |
4 |
6.66 |
100 |
5 |
5 |
11.1 |
160 |
X |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小科按食用方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将发热包放入冷水中: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饮用水,扣紧盒盖。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小科发现加热盒逐渐变烫、盒内传出“嘶嘶”的声音、盒盖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请结合火锅“自热”过程解释盒盖上小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