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五四学制) /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

更新时间:2022-03-13 浏览次数:5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慧眼辨真伪,请在正确的读音。

    夹衣(jiā  jiá)     瞅了瞅(chǒu  qiǔ)   娱乐(yù  yú)

    僻静(pì bì) 避免(bì bī) 绞刑(jiǎo jiáo)

  • 2. 读拼音写词语

    yòu zhì

    zhí xíng

    mó guǐ

    mián páo

    kǔ xíng

  • 3. 得心应手。
    1. (1) “稚”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它的音节是()。
    2. (2) “魔”应查()部,共()画,是()结构,组词:()。
    3. (3) 下面词语中的“重”字作何解释,请将序号填进括号里。

      “重”字在字典中解释有:①重量,分量。②程度深。③重量大,比重大。④重视。⑤重要。⑥不轻率,稳重。

      净重()  重伤()  尊重()  慎重()  重任()  很重(

二、综合表达
  • 4. 把下面的词语和解释用直线连起来。

    严峻 严肃 沉着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

    一拥而上                     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怒气冲冲                     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 5. 按要求改换句子的形式(不能改变句意)。
    1. (1)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2. (2)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三、阅读理解
  • 6. 课内阅读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 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多忙,对我的问题( )很感兴趣,( )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 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 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 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从这组关联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 (2) 读文段“局势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 (3) 读画横线的句子,填空。

      “轻易”在课文中是的意思。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这段话运用了描写, 表现了李大钊 的精神。

    4. (4) 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来概括选段段意。
  • 7. 课外阅读

    父  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 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挣很多很多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的脚趾。

        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地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   (1)    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 备完课回到宿舍躺下了。    (2)    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 (1) 给文中的(1)(2)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   ②(

      A.慈祥    B.慈善    C.慈爱    D.朦胧    E.蒙眬    F.依稀

    2. (2) 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2自然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3. (3) “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
    4. (4) 文章结尾处写道“:,”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 (5)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