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
耕地面积(亿市亩) |
人口(亿人) |
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市亩) |
粮食亩产(市斤) |
每一劳动力的成品粮生产率(市斤) |
战国中晚期 |
0.90 |
0.846 |
4.23 |
216 |
2027 |
西汉末 |
2.38 |
2.240 |
3.76 |
264 |
2151 |
唐 |
2.11 |
1.990 |
3.76 |
334 |
2396 |
宋 |
4.15 |
3.900 |
3.75 |
309 |
2179 |
明 |
4.65 |
4.200 |
3.28 |
346 |
2255 |
清中叶 |
7.27 |
6.180 |
1.71 |
367 |
1260 |
年份 |
1939 |
1940 |
1941 |
1942 |
1945 |
公营贸易收入 |
6.03 |
2.72 |
— |
13963.20 |
75999.53 |
财政岁入 |
660.03 |
973.10 |
1960.51 |
34867.50 |
161007.43 |
百分比 |
0.91% |
0.28% |
— |
42% |
47.07% |
时期 |
欧洲 |
美洲 |
亚洲 |
非洲 |
其他 |
|
工业品出口 |
1816-1822年 |
59.6 |
33.3 |
6.1 |
1.0 |
— |
欧洲 |
美国 |
拉丁美洲 |
大英帝国殖民地 |
其他 |
||
1865年 |
48 |
11 |
8 |
24 |
9 |
|
境外投资 |
欧洲 |
美国 |
拉丁美洲 |
大英常国殖民地 |
其他 |
|
1830年 |
66 |
9 |
23 |
2 |
— |
|
1854年 |
55 |
25 |
15 |
5 |
— |
|
1870年 |
25 |
27 |
11 |
(印度)22 (自治领)12 |
3 |
唐至宋诗人的现代地域分布情况
省份 |
初唐 |
盛唐 |
中唐 |
晚唐 |
五代 |
北宋 |
南宋 |
|
北方 |
河南 |
52 |
68 |
76 |
46 |
21 |
306 |
55 |
陕西 |
46 |
61 |
76 |
49 |
14 |
50 |
5 |
|
河北 |
47 |
32 |
52 |
26 |
28 |
83 |
6 |
|
山西 |
31 |
29 |
44 |
30 |
6 |
64 |
8 |
|
山东 |
16 |
12 |
11 |
19 |
8 |
156 |
25 |
|
甘肃 |
7 |
8 |
11 |
13 |
3 |
16 |
3 |
|
北京 |
0 |
0 |
0 |
0 |
3 |
0 |
0 |
|
辽宁 |
1 |
1 |
1 |
0 |
0 |
0 |
0 |
|
天津 |
0 |
0 |
0 |
0 |
0 |
4 |
0 |
|
新疆 |
0 |
3 |
0 |
0 |
0 |
0 |
0 |
|
宁夏 |
0 |
0 |
1 |
0 |
0 |
2 |
0 |
|
小计 |
200 |
214 |
272 |
183 |
80 |
684 |
102 |
|
南方 |
江苏 |
24 |
37 |
42 |
32 |
32 |
329 |
206 |
浙江 |
19 |
15 |
41 |
54 |
34 |
514 |
923 |
|
福建 |
0 |
4 |
12 |
40 |
35 |
529 |
538 |
|
江西 |
2 |
3 |
13 |
30 |
28 |
330 |
473 |
|
四川 |
4 |
6 |
17 |
16 |
23 |
261 |
183 |
|
安徽 |
6 |
8 |
8 |
18 |
16 |
139 |
122 |
|
湖北 |
9 |
12 |
8 |
13 |
1 |
57 |
22 |
|
湖南 |
1 |
1 |
4 |
12 |
17 |
67 |
62 |
|
广东 |
3 |
4 |
3 |
9 |
11 |
54 |
51 |
|
广西 |
0 |
o |
0 |
4 |
4 |
17 |
5 |
|
上海 |
0 |
0 |
0 |
0 |
0 |
7 |
11 |
|
云南 |
0 |
0 |
0 |
1 |
1 |
0 |
0 |
|
贵州 |
0 |
0 |
0 |
0 |
0 |
0 |
1 |
|
海南 |
0 |
o |
0 |
0 |
0 |
1 |
1 |
|
重庆 |
0 |
0 |
0 |
0 |
0 |
3 |
2 |
|
小计 |
68 |
9o |
148 |
229 |
202 |
2308 |
2600 |
——据王兆鹏(唐宋诗歌版图的空间分布与位移)整理
综合表4中的信息,概括唐至宋诗人的空间分布变化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材料: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华侨掀起回国投资建厂的热潮,为支援祖国取得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坚强后盾。1929年至1932年底,南洋华侨归国者就超过二十八万人。而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中国抗战的不同时期,华侨在国内集中投资区域的选择上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变化。
——据昊元、童莹(战时华侨投资国内空间分布:基于政策视角的解读》
注:1932年,受日军侵华形势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成立西京筹备委员会,以长安为陪都进行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所给地图中画出中国抗战不同时期内海外华侨在国内集中投资的主要区域及其方向变化,并任选其中两大区域说明理由。(要求:按图例要求圈画出大致的地城分布及其变化方向;说明充分,表述清晰。)
一部内容“互相矛盾”的宪法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1954 年宪法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一些“互相矛盾”的规定,这突出体现在宪法总纲第八、九、十条的内容上。对此,我们应如何认识?
材料
第八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 资料所有权。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
国家对富农经济采取限制和逐步消灭的政策。
第九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手工业者和其他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的生产资料所有权。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手工业者和其他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改善经营,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和供销合作。
第十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责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国家通过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国营经济的领导和工人群众的监督,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限制它们的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54年宪法中“互相矛盾”的规定进行评述。
英国何以崛起?
英国的崛起是16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为研究英国何以崛起这一问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以下两则史料。
材料一 对食品的渴求是英国发展的驱动力。 17 世纪以来,产自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东海岸)海城的鳕鱼深受民众喜爱,为此英国成为组芬兰捕鱼业的主角,该岛最终也成为其殖民地。英国商人又靠把大量的腌鳕鱼卖到欧洲各国而发大财,再用这些利润去资助海上探险家和商船海员的航行。1570- 1689年间,英国舰船吨位增加了7倍,英国成为欧洲主要海上强国。
对于甜味的渴求在英国也势不可当。到1775年,英国所有进口商品中糖取代亚麻跃居第一,这使其在拉美地区的甘蔗种植园对工人有持续需求,进而又刺激了黑奴贸易的发展,仅1688年英国的燕糖岛就需要2万名奴隶。蔗糖贸易不仅给英国带来巨大财富,还有成长起来的商业和工业。
——据[英]莉齐. 克林汉姆{饥饿帝国》
材料二 14世纪黑死病横扫欧洲各地,英国也未能幸免于难,一直到16世纪中叶人口规模才有所恢复。由于人口供给不足,在英国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雇主们不得不支付高工资来满足对劳动力的需求,当时英国工人工资的平均水平要远高于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这就使得英国工人有实力花更多的钱去品尝美味佳肴,穿着高档服饰,也为未来的技术革命提供了条件。
——据[英]罗伯特. 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解密: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