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五四学制) /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达标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2-03-20 浏览次数:175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 1. 读语段,看拼音写词语。

        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人sāo yǎng()、nǐng luó sī()、解niǔ kòu()、试探huì wù()、揩鼻涕都少不了xiàng mào()平凡的mǔ zhǐ()帮忙。而无名指和小指在工作时只是其他手指的fù yōng()。

  • 2. 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xuán)    祸(huàn) B . (qín)    造(yì) C . (fù)    电铃(xiān) D . (è)    困(jiǒnɡ)
  • 3.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孔指以儿曰。(给……看) B .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同“慧”,聪明) C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里驯养的鸟类) D . 父不在,呼儿出。(就,于是)
  • 4. (2023五下·金湖期末) 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儿/应声/答曰 B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 . 孔指/以示/儿曰 D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 5.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做人应该光明磊落,爱憎分明 B . 小明从小失去双亲,跟着爷爷在山村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C . 她的年纪很轻,顶多二十岁,身材窈窕 , 模样清秀。 D . 他做事随心所欲 , 从不考虑后果。
  • 6. 下列对句中省略号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列举的省略) B .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引文的省略) C . 他气得连声说:“好,好……算我没说。”(重复词语的省略) D .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指导员艰难地说。(说话断断续续)
  • 7. “为人民服务”是新华门内的五个大字,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 . 五个字错落有致,收放自如。 C . 采用楷书书体,方正典雅。 D . 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 8.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讲笑话时要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B . 讲笑话时,自己首先要笑,这样才能感染别人。 C . 笑话要讲得吸引人,就要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态、语气和动作。 D . 要讲语言风趣、体现机智的笑话,不讲不尊重人、挖苦人的笑话,远离低级趣味。
二、语言表达(12分)
  • 9.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为设果,果有杨梅。(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2. (2) 体会例句表达的特点,照样子写一写“雨点儿落在窗玻璃上 ”的情景。

      例: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

    3. (3) 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

      在班级里,他是学习最勤奋的。

三、课本直通车。(8分)
  • 10. 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 (1) 《杨氏之子》一文出自《》,杨氏之子回答孔君平的话是“”,说明了他是一个的孩子。
    2. (2) 《手指》一文通过刻画五根手指的形象告诉我们的道理。
    3. (3) 一个人如果有了羞耻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不去做了,就像《朱子语类》所言:“。”
    4. (4) 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正如《左传》所说:“。”
    5. (5) 隔壁王叔叔乐于助人,从不争名夺利,大家都说他是个正人君子,正所谓“,小人喻于利”。
四、阅读与欣赏(27分)
  • 11. 对比阅读。

    【片段一】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节选自《手指》)

    【片段二】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康僧渊:晋朝人,本是西域人。②调:取笑。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养尊处优”的意思。
    2. (2) 片段二中,康僧渊将鼻子比作,将眼睛比作。通过他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康僧渊是一个的人。
    3. (3) 下列对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身材最为高大的中指在遇到危险时,承担着试探或冒险的重担。 B . “王丞相每调之”中的“调”与“调动”里的“调”读音不同。 C . 面对王丞相的取笑,康僧渊直接进行了反驳。
    4. (4) 片段一中的“中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一说他让你联想到了哪些人。
    5. (5) 仿照这两个片段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器官,写一段话。
  • 12. 课外拓展阅读。

    _________________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根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锺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这册自己二十多岁时画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作者:孙燕华,有改动)

    1. (1) 阅读短文,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2. (2) 成语谐音常常会产生幽默的效果。文中第④段“坐椅待币”与成语“”同音。结合上下文可知“坐椅待币”在文中指的是
    3. (3) 三位老人的幽默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请你简要概括。

      杨绛先生:

      冰心老人:

      启功先生:

    4. (4)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5. (5) 本文是()(A. 先分后总  B. 总分总)结构,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是()(A.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B. 承上启下,点明主旨)。
    6. (6) 结合第⑩段的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五、表达与交流(32分)
  • 13. 口语交际。

    在一个集市上,卖萝卜的摊主在大声吆喝:“刚上市的萝卜,赛过黄鸭梨。”他身边一个卖黄鸭梨的摊主听到喊声,笑了笑,叫卖道:“卖黄鸭梨啦,萝卜一样的价儿。”请写出他们话中的言外之意。

    卖萝卜的摊主:

    卖黄鸭梨的摊主:

  • 14. 习作展示。

    《杨氏之子》一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人物各自的特征有哪些?仔细品味这篇短小的文言文,用你的话将这个小故事的情节描述出来,并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人物语言的妙处。

    要求:(1)题目自拟,语句通顺;(2)内容与原文意思基本一致,情节描述合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