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2节 氧化和燃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下3.2 氧化和燃烧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03-23 浏览次数:6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下·杭州期末) 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关于燃烧、自燃、爆炸、灭火判断说法正确是(   )
    A . 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 . 能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都能发生自燃 C . 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 . 所有物质着火后,都可用水来灭火
  • 2. (2021八下·拱墅期末) 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火灾是一种燃烧现象,燃烧属于缓慢氧化 B . 电路老化着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C . 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D . 为了快速逃离火场可乘坐电梯
  • 3. (2021九上·江干期末) 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将酒精与水按质量比1:1混合,再将一块干的棉质手帕浸泡到混合液中,完全浸润后取出手帕立即点燃,发现手帕剧烈燃烧,待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但比较潮湿。对此魔术同学们做了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 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会完全被手帕和水吸收 B . 手帕上的水吸热后汽化,吸收了较多的温度而使手帕烧不坏 C . 燃烧结束后手帕略有升温,但手帕的内能一定没有增加 D . 欲使燃烧后的手帕更干些,可适当提高混合液中酒精的比例
  • 4. (2020九上·杭州月考) 下列关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车胎打气时,气筒壁发热与热机的做功冲程一样,均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 燃料燃烧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C .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D . 充气气球开口放气在空中飞舞,气体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对外做功了
  • 5. (2021九上·椒江期中) 学习了Ca(OH)2的性质后,小科编了一首《新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开采:石灰石),烈火焚烧却是生(CaCO3 CaO+CO2↑)。用水一泼就熟了[CaO+H2O=Ca(OH)2],要留洁白在人间[Ca(OH)2+CO2═CaCO3↓+H2O]”下列对这首诗所描述的化学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千锤万凿出深山”是物理变化 B . “烈火焚烧却是生”是分解反应 C . “用水一泼就熟了”是吸热反应 D . “要留洁白在人间”该反应可以检验CO2
  • 6. (2021八下·丽水期末) 天气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来到户外野炊,对于以下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B . 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 . 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 D . 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
  • 7. (2021八下·临海期末) 如图所示实验能说明的是( )

    A . 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B .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燃烧需要有助燃剂 D . 燃烧需要火焰与可燃物直接接触
  • 8. (2021八下·上城期末) 各取一颗黄豆粒大小的红磷和白磷,如图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白磷先燃烧起来,用烧杯盖住燃烧着的白磷,很快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白磷先燃烧是因其着火点比红磷低 B . 红磷不燃烧是因其为非可燃物 C . 燃着的白磷熄灭是因缺氧气助燃 D . 白磷燃烧后若继续加热可使红磷燃烧
  • 9. (2023八下·吴兴期中) 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O2

    O2

    O2

    N2

    Y

    20℃水

    40℃水

    60℃水

    80℃水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 散热的速度加快 B .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 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 .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11. (2021八下·杭州期末) “火折子”被称为古代的打火机。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白薯蔓汁浸泡过的土纸加以棉花、苇絮等,晒干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吹灭成暗火,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B . 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 . 竹筒不能是完全密闭的 D . 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降低了着火点
  • 12. (2022七下·江北竞赛) 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如果遇到高层楼房的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上层的人逃生措施正确的是(   )

    ①坐电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至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③④⑤⑥ D . ①②④⑤
  • 13. (2021七下·余姚竞赛)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大块煤粉粹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 由图1可知,火柴头斜向下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 由图2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灭火 D . 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 14. (2021·瑞安模拟) 有一种自动干粉灭火球简称“AFO”,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引线接触到火焰后,内部的高压超细纳米干粉受热膨胀破裂,覆盖在可燃物表面,起到灭火的效果。“AFO" 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 将可燃物隔绝空气 B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 . 干粉燃烧消耗了氧气
  • 15. (2021八下·义乌期中) 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1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B . 图1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 . 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 . 图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二、填空题
  • 16. (2021八下·长兴期末) 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2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通入N2 , 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

    ②通入O2 , 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1. (1) 实验过程①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是因为可燃物燃烧需要
    2. (2)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 . 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气 B . 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C . 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 17. (2021八下·上虞期末)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个大烧杯中加入约 80℃的热水大半杯。在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在两支空试管中分别放入白磷和红磷,试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 (1)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2. (2)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3. (3) 该实验的结论是
  • 18. (2021·嘉兴) 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 (1) 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因而容易点燃。
    2. (2) 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使燃烧更剧烈。
  • 19. (2023八下·义乌期中) 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气球,然后将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伸入80℃的热水中;同时在烧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 (1) 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选填序号)。

      ①着火点升高   ②温度降低

      ③氧气耗尽    ④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 (2) 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填写物质的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
  • 20. (2021八下·乐清期末) 乐乐和清清在实验室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乐乐用铁丝在火柴前端绕成螺旋状(如图甲)。清清同学将铁丝绕在火柴后端,但部分铁丝重叠(如图乙)。然后两人分别将火柴引燃,进行实验(如图丙)。

    1. (1) 为了让铁丝和氧气充分燃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择(选填“甲”或“乙”)装置。
    2. (2) 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性。
    3. (3) 反应生成的Fe3O4中,Fe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
  • 21. (2021七下·鄞州期中) “对比实验”是科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科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过实验A,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 (2) 实验B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的证据是
  • 22. (2021八下·吴兴期中) 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 (1) 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在本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2. (2) 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3. (3) 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23. (2021八下·诸暨期中) 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 (1) 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2. (2) 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3. (3) 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4. (4) 图四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 24. (2021八下·台州期中)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铜+氧气 氧化铜   B.氨气+氧气 氧化氮+水   C.氢气+氧气 水   D.甲烷+氧气 水+二氧化碳   E.二氧化碳+水 碳酸      F.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 25. (2021·嘉善模拟)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1. (1) 2021年2月,我国台湾省台东县海域发生4.6级地震,该地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67次,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交界,故地震多发。
    2. (2) 大蒜中含有一种辣素“硫化丙烯”,能清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其化学式为C3H6S,硫化丙烯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
    3. (3)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然面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就可以燃烧,从中你得到的启示: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1八下·义乌期中) 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乒乓球的碎片的着火点是 180℃,过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 245℃)

    1. (1) 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 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 (2) 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 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3. (3) 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上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 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 .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 .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 C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84%
  • 27. (2021八下·杭州期中)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 (2) 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

      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 (3) 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3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0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 28. (2023·鹿城模拟) 小龙通过图示实验装置(夹持部分已略去)及药品,按如下实验步骤,验证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其中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所用药品均足量(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一:向大烧杯中注入足量的冷水,打开K1关闭K2 , 向下压左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氧气持续通入U形管,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

    步骤二:关闭K1、打开K2 , 向下压右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将U形管内的氧气排尽,然后将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80℃的热水,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

    步骤三……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

    1. (1) 根据图示信息,写出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 (2) 简述步骤二中判断U形管内氧气已经排尽的方法。
    3. (3) 补充完整步骤三的操作,并写出U形管中应观察到的现象。
  • 29. (2020八下·上虞期末) 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实验序号

    磁场方向

    ab中的

    电流方向

    ab的运

    动方向

    1

    向下

    无电流

    静止不动

    2

    向下

    由a向b

    向左运动

    3

    向上

    由a向b

    向右运动

    4

    向下

    由b向a

    向右运动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1和K2 , 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瓶中液面刚低于燃烧匙底部时,立即同时关闭K1、K2 , 发现瓶中白磷燃烧,此时读出注射器中水量为V1毫升。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 , 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

    1. (1) 结合步骤3、4,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 (2) 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用V1、V2来表示)。
    3. (3) 小明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
  • 30. (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   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 (1) 图甲所示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2HgO=Δ2Hg+O2↑。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选择填字母)。
      A . HgO受热分解后质量减少,故本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 将玻璃钟罩倒扣于汞槽中,可防止生成的O2从钟罩内逸出 C . 汞槽中的汞的液面会下降,是因为反应生成了O2
    2. (2) 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图乙所示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ω1和ω2 , 且ω1大于ω2 , 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产出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已知氧气和氮气都能与镁发生反应,若用镁条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则测量结果将(“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四、解答题
  • 31. (2021·越城模拟) 有一种奇妙的蜡烛,其烛心由普通棉线、金属粉末X和石蜡组成。用传感器测出其三层火焰的温度(如图),检测其焰心主要成分为石蜡蒸气。

    观察发现:当蜡烛燃烧时,X并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重新引燃蜡烛。

    1. (1) 根据以上现象,金属X的着火点最有可能是      (选填字母);
      A . 400℃ B . 280℃ C . 150℃ D . 20℃
    2. (2) 请解释“蜡烛燃烧时,X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X立即燃烧”的原因。
  • 32. (2021·奉化模拟)   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当天宁波会拉响警报,以增强市民国防关念和防灾减灾意识。
    1. (1) 某校为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进行了地震逃生演习。逃生演习时,高层的同学听到警报声后迅速躲到课桌底下,同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同学做出的这些反应属于(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其中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
    2. (2) 若我们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可以通过自救与互救来降低灾害风险。假如身上着火,可快速扑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这种灭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 33. (2021七下·浙江期末) 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 (1) 实验一中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 (2) 实验二中活性炭具有性,因而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 (3) 实验三中若测得空气中O2含量小于,可能的原因是(答一点即可)。
    4. (4) 实验四中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
  • 34. (2020九上·浙江期末) 亚铁离子具有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功效,而三价铁离子会使人感到胃部不适,还会对肝脏产生危害。维生素C可以防止亚铁离子转化成三价铁离子,如图是某种补铁药物说明书的部分信息。
    1. (1) 服用此药的患者应多吃哪一类食物:
    2. (2) 亚铁离子转变成三价铁离子的过程可称为金属的(选填“氧化”或“还原”)。
    3. (3) 某成人按此说明书服药,每天从该药物中补充铁元素多少毫克?
  • 35. (2020·上城模拟) 面粉是常见的食物,但是大量的面粉浮在空气中也会爆炸,产生危险。如图:拿一个在靠近底部打了一个小孔的八宝粥的空罐子,里面固定并点燃一枝生日蜡烛;另外在一个小塑料盒子里装入面粉;用一用呀管从外而涌入面粉中,盖好盖子,迅速鼓入大量空气。

    1. (1) 会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2. (2) 鼓入大量空气的作用是:
    3. (3) 爆炸的条件是:
    4. (4) 如果你是面粉厂厂长,你如何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请给出可行建议(两条即可):

五、综合说理题
  • 36. (2023九上·永康月考) 学校组织春游,小科准备了一份“自热火锅”(图甲),他撕开包装看到了内部结构(图乙),并了解到相关信息(图丙)。

    小科按食用方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将发热包放入冷水中: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饮用水,扣紧盒盖。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小科发现加热盒逐渐变烫、盒内传出“嘶嘶”的声音、盒盖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请结合火锅“自热”过程解释盒盖上小孔的作用。

  • 37. (2023八下·金华期中) 火灾是最常见和最具威胁的公共安全事故之一。右图是某新型投掷型液体灭火器,使用时距离灭火地点1米以外投掷该灭火器。当易碎塑料瓶遇到硬物撞击或高温烧烤便会自行破碎,释放出“有效液体”,该液体与火焰接触会发生吸热反应。反应时会产生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5000倍以上体积的气体,并产生大量泡沫。请解释该投掷型灭火器投掷于火场中能灭火还能防止复燃的原因。

  • 38. (2024八下·杭州期末)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下,火柴就能继续燃烧;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 39. (2020九上·越城期中) 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简易灭火器,装置如图所示,主要原料有盐酸、饱和碳酸钠溶液等。左图是简易灭火器平时安放情况。为了检验它的灭火效果,他们在空地上用木柴生了火,接着把简易灭火器倒置,并把橡皮管口对准生的火,一会儿就发现有泡沫较快喷出(如右图),结果真的把火给扑灭了。请结合化学反应、压强等科学知识解释这简易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 40. (2020八下·金华期中) 班级联欢会上,小刚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