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材料二】
榫卯结构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卯了。
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首先,榫卯结构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的巧妙组合,可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扭动,而铁钉连接的家具就做不到;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明式家具虽已距今百年但木质仍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连接金属的锈蚀、老化等因素,也会使家具散架。
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处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
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 ① (断裂/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可以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增值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
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为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延年益寿,我国古代聪明的工匠利用古建砖料巧妙地制作了一种“空气循环器”——砖雕,使木构件始终处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砖雕,是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传统砖雕精致细腻、气韵生动、极富书卷气。
清代,北京紫禁城宫廷内墙面夹柱的通气孔都使用砖雕,镂雕花鸟图案,牢固而美观,且利于空气流通。慈禧太后陵寝隆恩殿及其东西配殿的墙面也用砖雕贴砌而成,有的贴金,辉煌耀目。
砖雕在民居中也被大量运用。经济富裕后的商人竞相显贵夸富,兴起讲究建房规模和雕刻装饰,使得原来只用在宫廷、庙宇等建筑之上的砖雕进入民居。这些砖雕装饰大都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表达人们 ② 。
由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手法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熔铸而成的砖雕,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砖雕对整座建筑起着点题作用,不仅突显着户主的身份和意趣爱好,也留下了时代深深的文化烙印。
图3 紫禁城中的砖雕
【甲】榫卯和砖雕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乙】榫卯和砖雕首先是技术,其次是艺术。
《昆虫记》主题阅读
材料一 ——像文学家一样描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蝉的卵》A版本
“哦,可悲的产妇啊,你没有从几个世纪的经验中吸取任何教训!你的眼睛那么敏锐,这些可怕的钻探者在你身边飞来飞去、准备干坏事的时候,你肯定看到了它们;你看到了,知道它们就在你脚下,可是你却无动于衷,任由它们胡作非为。转过身来吧,宽厚的庞然大物,踩死这些侏儒吧!可你不会改变自己的本能,从来不会这样做,哪怕是为了稍微改变一点你作为母亲身受灾难的命运!”
——《蝉的卵》B 版本
材料二 ——像科学家一样观察
我四十年如一日,靠了顽强的斗志,过着自己并不在乎的艰辛清苦日子:终于,这一天等到了,我有了这处实验室。至于使人能够坚韧不拔、拼命工作的是什么,这里不准备多说了。
——《荒石园》节选
有一天,天气很热,闷热无风,我手里拿着表,守在一个露天进食者的面前仔细观察着,从早上八点一直盯到晚上八点。
——《圣甲虫》节选
谁想观看蟋蜂产卵都用不着做什么准备工作,只要有一点耐心就行。布封说,耐心是一种天赋,我却谦虚地称之为观察者的优秀品质。
——《田野低头的蟋蟀》节选
材料三 ——专家观点
虽是意在给人科学知识的书籍和文章,为要讲得有趣,也往往说些“”人话“”。这毛病,就连法布尔作的大名鼎鼎的《昆虫记》,也是在所不免的。现在中国屡屡介绍的法国昆虫学大家法布尔,也颇有这种倾向。他的著作还有两种缺点∶一是嘲笑解剖学家,二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但倘无解剖,就不能有他那样精到的观察,因为观察的基础,也还是解剖学;农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害虫,却是多余了。有些严正的科学学者,对于法布尔的有微词,实也并非无故。但倘若对这两点先加警戒,那么,他的大著作《昆虫记》十卷,读起来也还是一部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鲁迅
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功夫,却用了观察和试验的方法,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秘和愚蒙。他的叙述,特别有文艺的趣味,更使他不愧有昆虫的史诗之称。戏剧家罗斯丹评论,“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写”,实在可以说是最确切的评语。
——周作人
(甲)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选自高尔基《海燕》,创作于1901年)
(乙)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着石头……
忽然,在蛇所待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但是,马上看出这鸟儿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它爬到那受伤的鸟儿跟前,面对着它轻声地说:“怎么啦,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啊,我痛快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哦,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啊,我痛快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哦,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阴暗的山谷里气闷不堪,散发着腐臭的气味。鹰使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该多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
(选自高尔基《鹰之歌》,写于1895年,有删改)
①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阴暗的山谷里气闷不堪,散发着腐臭的气味。
材料一∶
古代名人的经典读书方法。
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
北宋文学家苏轼认为人们在读书时,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这里的“八面”,是指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将研究对象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后各个击破。
他在《又答王序书》中就侄女婿王摩"问学",介绍了自己首创并实践的这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号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湘,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析,每次(一意求之)。”意是是说。读书就像畅洲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他的目标或问题。
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
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风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 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郑板桥∶“求精求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I识去联系多读的内容,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
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重“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耳”。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实释然,精理迸露”。
材料二
鲁先圣∶读∶书贵在谋心
①具实,在我看来,正书和闲书,就是一个人知识的纵横。学生时代的教科书和工作以后的专业书是自己知识的纵向部分,它们会使自己深刻而专长;而那些闲书是自己知识的横向部分,它们会使自己丰富而多彩。就如一棵树,正书是主干,闲书是枝叶,没有枝叶的主干必然没有生命力,而没有主干的枝叶也无法繁盛。
②正书必须读好,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因为它是一个人立足的基础。但是,正书的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快乐而是负担,因为这种阅读是被动的,或者是强制的。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枯燥乏味的课堂阅读,没有多少人留恋。但是,闲书的阅读就截然不同了。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读闲书的人,都是兴之所至,趣味盎然的。课余时间的校园一角,火车上旅途中的快意,躺在被窝里的会心一笑,哪个不是启发灵感的阅读共鸣?
③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闲书的阅读,没有压力,没有强迫,没有功利,纯粹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往往更能引领自己寻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方向,打开真正属于自己天赋的匣子。很多人在人生路的中途又独辟蹊径。一个农民成了作家,一个医生成了诗人,一个教师成了画家,不都是因为他们横向的寻找吗?
④处理好正书与闲书的关系,也就知道自己读书是谋生还是谋心了。
材料三∶
陈惠同学读书的完成情况。
年读书数量 |
80本 |
批注和记笔记方式 |
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者摘抄。 |
阅读效果 |
完全忘记了书本内容,更无法将书本知识内化成能力。 |
因为闲书的阅读,没有压力,没有强迫,没有功利,纯粹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往往更能引领自己寻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方向,打开真正属于自己天赋的匣子。
【材料一】
近日,在某市中招体育中长跑测试中,考生张超的回身奔跑被很多人评价为“最赞转身”:当注意到同场参考的徐涛不慎摔倒,一时无法站起,已冲出几米远的他立即转身,将摔倒在地的同学扶起,继续一同奔跑。事后,徐涛回忆说:“多亏张超及时回来扶起我,否则就悬了。”张超说,当时并未多想,就想着赶紧扶起同学,“毕竟中长跑只有一次测试机会,对我们都很重要”。幸而,两位同学的最终成绩都很理想。对于学生,体育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可能影响自己分数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这是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在体育竞赛中闪光。张超的“转身”获赞,正是因为他让更多人看到,体育运动健全人格、拓展格局的教育内涵。剥离应试思维,褪去功利色彩,体育的育人价值才会在校园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二】
竞技赛场,竞争激烈,但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可供追求的不只是胜负。就像身边一名酷爱乒乓球的朋友所说:“我打球,不求胜、不怕输,一天打出一两个赏心悦目的好球,就会感到特别的满足。”这种感触就表明:体育赛事包含着一种超越输赢的竞技之美。
近日一场自行车赛给出了别样的角度:赛道穿梭于绿意盎然的茶园,骑手行进在雾气缭绕的山间……珍珠山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让骑手体验挑战自我的美好感受,也尽赏江西婺源的美丽风景,不少人说,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这次比赛,那就是“美”。
在2021年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伴随着或振奋、或悠扬、或凄美的乐曲,参赛者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如果说花样滑冰选手变幻的舞姿展现的是优雅之美,那么, 举重健儿挺起的身姿则诠释了力量之美,体操健儿娴熟的动作则体现着技巧之美 , ________。
竞技之美,难以言尽。赛场上必然有输赢,但即便没有胜利赋予的高光,人们也能从运动员的拼搏姿态中获得审美的体验。观赏赛事活动,本质上也是在欣赏美,参与体育锻炼,又何尝不是实现美的过程呢?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
①长期以来,很多人只是将体育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实际上,体育的育人功能才是最本质的功能,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说,“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
②体育的育人功能内涵丰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③首先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体育是一项艰苦而愉悦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次挑战,体育没有捷径,唯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艰苦训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④其次是团结协作的精神。团体体育项目要求每个成员齐心协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潜能,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学生们的文化课学习考验的是个人学习能力,而体育运动则可弥补学科教育的不足,打破以自我为中心、孤军奋战的格局,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合作意识。
⑤此外还有遵守规则的意识。体育运动有明确的竞技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参与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因此,体育是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⑥总之,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体育中获得的这些品质和精神将使学生受用终身。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①画波浪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②仿写画横线的语句,使之与前句构成排比。
[材料一]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
[材料二]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调查表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催,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图: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就连吃晚饭这样的事,有人都能拖到晚上9点,再饿也唤不起习惯性“床上瘫”的自己。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王素:拖延的危害很大。咱们应该远离它!
李想:我觉得拖延也有好处,拖一下也没什么。
观察记录 8点:起床,吃早餐。 9点:家长叫他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 11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早,作业肯定能做完。 12点:吃午饭,午休 15点:开始做作业。 15点20分:跑去吃水果、听音乐。 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问他作业是否完成,他说离明天上学还早呢,不着急。 第二天上学,老师给家长发来短信:您的孩子又没交作业! |
自律监督师的分析和对策 |
|
拖延症的类型 |
对策 |
① ② |
|
材料一: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千米,几千千米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大雁队伍纪律严明,它们飞行时始终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古人称之为“雁阵”。因为它们整天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雁阵中飞在最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称为“头雁”。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
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前几个人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雁群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也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有大雁掉队落单,失去团队的保护,孤雁的存活率就很低了。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注]漫画标题为“雁殉侣”,画中文字为:王一槐司铎铜陵时,言有民舍除夜燎烟,祓除不祥。一雄雁触烟而下。家人以为不祥也,烹之。明晨,又一雁飞鸣绕檐,数日亦堕而死。(《圣师录》)
(选自《护生画集》,丰子恺画)
材料三:大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
①托雁足传书,寄相思之苦。
“雁足传书”的故事,使大雁成了信使的代名词。于是诗人词家借雁寄相思之情,便一发不可收。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写道:“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诗人急盼友人音讯,借问“鸿雁几时到”,实则表达了对友人强烈而深挚的思念之情。而“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则巧妙化用典故,抒写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婉曲而绵长。
②借北雁南飞,写思归之情。
《礼记·月令》中说:“仲秋之月,鸿雁南飞。”雁为候鸟,春来北归,秋至南翔,每年准时往返,于是,借雁南归而衬人不归的愁苦情思,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温庭筠《苏武庙》中写道:“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这是一幅典型的望雁思归图。又如“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诗人远离山乡,心情苦闷,夜不能寐,卧听归雁,勾起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③绘雁排长空,抒豪迈气概。
天高云淡,雁排长空,确是一种极致的美。“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多么壮阔的境界,多么豪迈的气概。李白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受到黑暗污浊环境的压抑,时刻向往着广阔自由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一振,顿感心境契合的舒畅。当然,这种写雁阵的乐景乐情在古典诗词中并不多见。
(选自《中学语文》,有删改)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应归入小标题。
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孟贯《归雁》
应归入小标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材料一:
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国人用“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志愿军烈士,祖国接你回家了”的标语欢迎烈士回家。70年前,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为了保卫和平、抵抗侵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各方面存在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打响了抗美援朝的正义之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赢得了胜利和尊严。
材料二:
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问卷调查结论
材料三:
下面是幸福社区民众观看抗美援朝纪录片《英雄儿女》后在微信群里的对话:
漫卷诗书:太感人啦!和平稳定来之不易!面对强权,低头永远得不到尊重和自由独立,唯有敢于斗争才能站立起来。
雪狼:是呀,一个个最可爱的人,用热血与生命汇聚成人民共和国最珍贵的记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奋进的不竭动力。
智者:新时代也有最可爱的人,新冠疫情期间,一群群逆行而战的白衣战士就是最可爱的人!
山河:@雪狼@漫卷诗书@智者真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纪录片,让孩子们都去真正了解历史,心怀感恩,珍惜当下。
【材料一】为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广安市启动了“书法进校园”活动,力争到2020年,创建100所“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活动要求各小学和初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各中小学校要选配具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在职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承担书法教学辅导工作。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将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18年起,广安将于每年11月举行全市书法大赛。
(摘自《四川在线》)
【材料二】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对于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材料四】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几乎都用来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到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事件回放] 丁真,人称“甜野男孩”。意为形容长相又甜又野的男孩,第一眼看过去,扑面而来的野性让你感觉他像狼一样,然后人家笑了,眼神清澈。 先是买泡面路上被拍走红、连续上热搜;后是官微神仙打架,被全网热捧;最新消息是他已经签约当地旅游局,成了四川甘孜旅游形象大使。 |
[甲]天府网评丁真的“红”源于人性的“真”
丁真的“红”源于人性的“真”。天然,质朴,骨子的小狼气质,天真纯粹,无忧无虑,盛满星河的眼睛,干净,澄澈。丁真是雪域高原造就,自 然赋予的美,这种美让人眼前一亮,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脂粉气,没有明星那种虚伪的精致感。丁真的纯真,再次激发人性对真善美的呼唤。看惯了太多东施效颦的“美”,也受够了一“红”就沾染功利的气息,所以丁真的偶然出现,立即让人眼前一亮,荡涤心灵。
求实求真原本就是勤劳的中国人民的本真,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上,还有很多“野性与纯真并存”的丁真。[A] 他们的 “野性与纯真”,需要凭借着一双双慧眼去挖掘。
[乙]江南时评“抢丁真”大战背后:政府宣传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过去,政府宣传在普通群众眼中是威严正直的代言词,总是与严肃、一板一眼等名词挂钩,即使面对新媒体日益成为信息传播主要渠道和平台的大环境,个别政府宣传形式还是并未改变,“高冷”的官方形象,难以深入人心。“抢丁真”大战,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政府开始迎合普通群众的“口味”,“蹭”热点,主动接上地气了。
事实上,近年来,政府宣传已经对此进行了尝试:县长化身带货网红,妙语连珠,直播推销当地的农产品;法院法官扮演最强段子手,推出法院“约会攻略”,普及法律知识:[B] ……此前中 纪委联合网红李子柒策划“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跟着李子柒看‘水稻的一生’”特别节目一样,丁真IP的诞生与衍生,是官方运用网红进行宣传的新尝试,是政府宣传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的更系统体现。
[丙]央视新闻好好引导,让流量成为长流
其实,(丁真)这个事情也说明流量要是引导得好,走上了正途就会变成正能量,而走歪了就可能成为闹剧。当然,也有人担心,这样的流量会不会是昙花一现,因为人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可能很快会消失。这就告诉大家,流量来了之后一定要善用,千万不能滥用。[C] 真正把“美丽”资源盘活盘好,这样流量才可能长流。
[丁]人民网评[热议]丁真,也别忘了背后的他们
有人说,丁真凭一己之力改变家乡面貌。此话虽“不假”,却也有些言过其实。毕竟,即便没有此时此刻的“丁真现象”,理塘何尝停下过发展的脚步,何尝停止过追求美好生活的节拍?中国广大贫困地区之所以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因为有无数人在推动着发展列车向前、向前、再向前。那些年纪不大就白了头的基层干部,那些下沉一线、驻村攻坚的扶贫干部,是一股不能被忽视的蓬勃力量。[D]
真正的英雄,是帮家乡摆脱贫困的人,丁真仅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勤勉的、奉献的、扎根的党员干部,数不胜数。一位扶贫 干部的孩子说,“2020年,就是感觉到爸爸工作的伟大,太伟大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全面小康,无论是一人走红还是一地爆火,由表及里足以说明,扶贫是系统性工程,致富也是系统性工程,需要所有人齐心合作。
从新闻细节中找寻评论的切入点,是写好评论的第一步。阅读上述材料,完成表格。
相关评论 |
新闻细节 |
切入点 |
观点 |
[甲]文 |
丁真的眼睛 |
“甜野男孩” |
① |
[乙]文 |
“抢丁真”大战 |
② |
政府开始迎合普通群众的“口味”,“蹭”热点,主动接地气。 |
[丙]文 |
连上热搜 |
善用流量 |
③ |
[丁]文 |
签约旅游局,成了旅游形象大使 |
扶贫群体 |
丁真仅是帮家乡脱贫群体中的一员,热议丁真,也别忘了背后的他们。 |
瑞安一位妻子带着患有抑郁症的丈夫,在田间地头恣意舞蹈、开怀大笑的视频“走红”,央视等媒体也纷纷报道背后的故事。
《宁波晚报》“政务创新”专栏打算从以上四篇时评中选择一篇转载。下列选项中最具可能性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