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生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

更新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13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二下·南县开学考) 2020年在世界多地爆发了蝗灾,尤其是发生在东非地区的蝗灾更是对相关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对跳蝻(蝗虫幼虫)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选用样方法 B . 出生率、迁入率急剧上升是蝗灾爆发的直接原因 C . 为避免环境污染,应严格禁止使用农药灭杀蝗虫 D . 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环境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可有效治理蝗灾
  • 2. (2021高二上·龙江期末) 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 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第4~6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 . 第2~4年和第6~8年兔种群数量均增加 C . 第0~2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 . 第4年兔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
  • 3. (2024高二下·广州期末) 蝗虫卵会在特定的月份发育为跳蝻,这是治蝗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研究人员为了探究某地招引粉红椋鸟治蝗效果,对防控区跳蝻密度的变化情况和对照区的进行比较,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不同时间防控区和对照区中的跳蝻密度

    调查序号

    跳蝻密度/(头/m2

    防控区

    对照区

    第1次

    51.3

    37.8

    第2次

    27.9

    36.5

    第3次

    6.6

    21.8

    第4次

    0.0

    15.5

    A . 在调查时,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跳蝻密度 B . 在调查期间,对照区跳蝻密度不会超过37.8头/ m2 C . 从实验结果分析,招引粉红椋鸟具有一定治蝗效果 D . 由实验结果推测,跳蝻密度变化还受自身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
  • 4. (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毛束象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南方等地的害虫,喜食植物嫩梢、幼叶,研究人员对西双版纳植物园的毛束象种群进行了研究,该地只有雨季(5~10月)和旱季(11月~翌年4月)。研究发现毛束象成虫危害主要发生期为4~10月,有2个活动高峰期,其余时间成虫无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调查毛束象的种群数量时,可选择病害较重的植物进行统计 B . b点数量小于a点,可能是由于幼叶成熟,食物来源减少所致 C . 调查说明毛束象的种群数量受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D . 为有效防治毛束象,应在毛束象种群达到a/2前控制种群密度
  • 5. (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关于“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 B . t1~t2之间,由于资源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 . 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 . 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
  • 6. (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 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型曲线,K值为环境容纳量,下图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为200)。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B . (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 C . 种群的年龄组成在 时都是衰退型 D . 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K值时捕捞,捞完在 点对应的数量种群数量
  • 7. (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 对于一个种群,某些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种群密度越大,种群受该因素的影响就越大,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某些因素的作用强度与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①食物        ②天敌        ③地震        ④火灾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 8. (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B . 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组成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C .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造成误差 D . 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
  • 9. (2021高二上·绥化期末)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 . 田鼠种群密度越大,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 B . 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C . 鸟类种群密度较低时,种内互助行为对种群发展有利 D . 苹果树种植密度不同时.单位面积苹果的产量可能相同
  • 10. (2022高二上·辽阳期末) 《归园田居》为诗人陶渊明的佳作,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绘出了悠闲的田园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诗中的“豆苗”和“草”分别为两个不同的种群 B . 一块地中所有的草的数量就是该块地中草的种群密度 C . “草盛豆苗稀”反映出随着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在加剧 D . 草的数量增长是影响豆苗生长的密度制约因素
  • 11. (2022高二上·辽阳期末)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就是指一定面积内的种群数量 B . 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必须用标记重捕法 C . 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和空间因素等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D . 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该种群数量增长的制约效果先增大后减小
  • 12. (2022高二上·长春期末) 通过降低鼠的环境容量的措施,能够很好的控制鼠害。下列措施对于降低居民区家鼠的环境容纳量,合理的是(  )
    A . 放养鼠的天敌蛇 B . 硬化地面,减少鼠的穴居场所 C . 采取机械捕杀、药物药杀等措施 D . 引进另一种啮齿类的竞争者
二、多选题
  • 13. (2021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可能导致种群中个体数量发生改变,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1曲线用于指导防治害虫,在A点开始防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B . 若图2表示某湖泊的草鱼数量,则B点后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草鱼繁殖能力太强 C . 图3中C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种群在种间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D . 若图4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的数量,则D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过度放牧所致
  • 14. (不定项)如图是多刺裸腹蚤在三种不同温度(较高温、中等适温、较低温)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种群增长速率=ΔNt)(  )

    A . 对一个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B . 随着温度降低,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逐渐延长 C . 在中等适温条件下,K值最大,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 D . 在较低温条件下,K值最小,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小
  • 15.

    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增长速率不变 B . 从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 . 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 . 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三、综合题
  • 16. (2021高二上·辽宁月考) 下图甲表示辽宁本溪青云山黄鹂鸟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下图乙表示黄鹂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黄鹂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
    2. (2) 根据图甲分析,青云山黄鹂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属于,判断依据是
    3. (3) 根据图乙分析,在a~c时间内,青云山黄鹂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形。若在某个时间,黄鹂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该数值的含义是,该数值在乙图中对应的时间点是
    4. (4) 欲调查青云山某一块2km2的草地上黄鹂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原因是;第一次捕获80只鸟,其中黄鹂36只并对其标记,第二次捕获45只鸟,其中没有标记的黄鹂9只,有标记的6只,该地区黄鹂的种群密度约为只/km2。若在调查过程中部分黄鹂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数量的估算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四、实验探究题
  • 17. (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 某农场为防治鼠害做了一些调查:甲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 龄结构,并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 g 的为幼龄鼠,体重≥90 g 的为老龄鼠,其余 为中龄鼠,结果如下表所示;乙组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 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 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1. (1) 甲组研究人员调查该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常用于调查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年龄结构可以通过影响来影响种群密度。
    2. (2) 甲组认为若要控制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大于 90 g 的个体,乙组认为这样做不正确,你认为乙组的理由是。控制该区域田 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的目的是
    3. (3) 乙组图示 b 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 
  • 18. (2021高二上·沈阳月考) 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图甲为某家鼠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为某种昆虫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果将家鼠种群置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是图甲中的曲线(填“A”或“B”)。
    2. (2) 调查家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法,若家鼠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填“偏高”或“偏低”)。
    3. (3) 图乙表明由于受等因素的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往往也有差别。在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
    4. (4) 图乙的实验常选择封闭性较好的小岛而不是更开放的环境作为试点,主要是考虑到了种群数量特征中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