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更新时间:2022-03-30 浏览次数:106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铜仁) 他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下列属于他的成就是(   )
    A . 研制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 .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 . 参与研制原子弹 D . 创作长篇小说《红岩》
  • 2. (2024八下·吐鲁番期末) “神农再世,几十年育种育苗,挥汗弄泥,九旬犹是种粮汉,院士无双,十多亿远饥远饿,仓丰碗满,百姓长思扛鼎人。”这副对联纪念的人是(   )
    A . 王大珩 B . 王淦昌 C . 袁隆平 D . 陈芳允
  • 3. (2022八下·惠阳期末) 2020年10月1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距离地球1.9亿千米的太空中送出了它对祖国最独特的祝福——一张超级自拍。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端于(   )
    A . “长征一号” B . “东方红一号” C . “神舟五号” D . “嫦娥五号”
  • 4. (2021·新疆) 粮食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 . 钱学森 B . 袁隆平 C . 王进喜 D . 屠呦呦
  • 5.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他们的贡献共同体现了新中国的(  )

    A . 科学技术成就 B . 国防建设成果 C . 信息技术发展 D . 文教事业进步
  • 6. (2021·岳阳) 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在斗一生的“杂交水稻之父”是(   )
    A . 邓稼先 B . 袁隆平 C . 钱学森 D . 屠呦呦
  • 7. (2021·邵阳) 32021年5月22日,网上出现这样一幅挽联: “毕生躬耕田园,杂交水稻终功成,华夏再无饥馑。济世何须阔论,不育三系升两系,寰宇同被恩泽!”该挽联悼念的是(   )
    A . 王进喜 B . 邓稼先 C . 焦裕禄 D . 袁隆平
  • 8. (2024八下·太原期末) 在万千中国人忍饥挨饿的困难时期,他选择了射耕稻田;在被问及中国是否可能再次面临粮食危机时,他果断回答:“不可能了!”下列选项中对“他"及其贡献表述正确的是(   )
    A . 他是王进喜,以铁人志制服大庆井喷 B . 他是焦裕禄,靠赤子心改变兰考旧貌 C . 他是邓稼先,用原子弹保卫国家安全 D . 他是袁隆平,凭杂交稻端稳中国饭碗
  • 9. (2024八下·互助期末) 中国航天领域的大国重器以“玉兔”“嫦娥”“祝融”等中华民族集体记忆里的神话角色来命名。这一做法(   )
    A . 提高了国威军威 B . 彰显了文化自信 C . 维护了世界和平 D . 提升了综合国力
  • 10. (2022八下·南宁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下人物与成就匹配正确的选项是(   )
    A . 屠呦呦——籼型杂交水稻 B .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C . 邓稼先——青蒿素 D . 钱学森——青蒿素
  • 11. (2021·大连) 2021年4月29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 问天长歌又奏响了新的乐章。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 .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D . 2012年“辽宁舰”交接入列
  • 12. (2021·娄底) 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建设的大地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 袁隆平 B . 屠呦呦 C . 邓稼先 D . 钱三强
  • 13. (2021·龙东)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罗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下列科技成就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先河的是(   )
    A . 东方红一号 B . 神舟一号 C . 神舟五号 D . 神舟七号
  • 14. (2021·海南) 袁隆平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个梦想,他一辈子离不开稻田,并为之奋斗一生“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试验田的路上。”这体现袁降平(   )
    A . 一生守护“大国粮仓”精神 B .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 C .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 D .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精神
  • 15. (2024八下·临潼期末)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遭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 . 《袁隆平传奇) B . 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C . 电影作品《袁隆平》 D . 某同学的课堂笔记
  • 16. 袁隆平发明的“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水平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91岁高龄的他,还坚持在三亚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据此可知,他(   )
    A . 致力创新、崇尚劳动 B . 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C . 艰苦朴素、乐观自信 D . 勤政爱民、廉洁奉公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1·遂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习主席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以下资料呈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经历,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苦难中铸就辉煌】

    材料一: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探索中收获成功】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失误后拨乱反正】

    材料三:

    【奋斗后赢得未来】

    材料四:2021年5月28日至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材料五: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举行,对于美方的“待客之道”,在首次会议的开场白中,杨洁篪严正回应,“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下图是这次战略对话后很多中国人争相转载朋友圈的一张对比图,体现了国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红军将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摘抄材料原文不得分)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征途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围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在毛泽东和邓小平领导下分别成功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什么道路?
    3. (3)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图中A处挫折所指代的事件?并回答在B处转折性历史事件中,我们党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4.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胸怀祖国、坚韧不拔、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人民的普遍赞誉。请你写出人们对图1、图2科学家的赞誉称号?并回答图3中科学家领导的科研团队取得了怎样的科学成就

       

    5. (5) 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你认为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
  • 18. (2021·昆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大钊(1889~1927)

    1919年,李大钊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1920年3月,他在北京大学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了重要准备,1927年4月,李大钊被反动军阀张作霖逮捕,英勇不屈,慷慨就义。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共产党宣言》封面

    1920年2月,陈望道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彰显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材料二

    杨靖宇(1905~1940)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党中央派杨靖宇、周保中(白族)、李兆麟等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组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1938年10月,冷云等东北抗联8名女战士陷入敌人包围后,舍身投入冰冷的乌斯浑河,英勇殉国,1940年2月,杨靖宇在濛江县境内陷入日军重围,最后只身一人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残忍的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竟没有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枯草、树皮和棉絮。

    ——据李颖著《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

    材料三

    钱学森(1911~2009)

    邓稼先(1924~1986)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钱学森、邓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据李颖著《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

    材料四: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陈望道开展的思想宣传活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发挥的重要作用。
    2. (2)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影响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先后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大批中国科学家们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4. (4)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品质。
  • 19. (2021·河北) 探究问题

    材料

    历程

    主要表现

    从“小米加步枪“开始

    “南昌起义”使中国大地诞生了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当时武器装务只是一些大刀、长矛和少量的火枪、步枪。

    进入飞机坦克加大炮”阶段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检何了陆海空部队,当时海空部队阵容还不整齐。建国之初面临着热战刚过冷战又开的严峻国际环境,毛主席发出了“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的号召。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出现了新型的国产武器装备。到60年代初期,中国已能独立设计制造包括中轻型坦克、火炮等在内的诸多常规兵器,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武器装务体系。这支军队再也不是昨天的“小米加步枪”,而是进入了“飞机坦克加大炮”的崭新阶段。

    进入”两弹一星"时代

    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末做出了研制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的战略决策。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后,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6年,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成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两弹一星”国防尖端科技攻关全面成功。这就使中国在6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实现了从常规武器到尖端武器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摘编自李大光《从大刀长矛到神五上天——看我军现代化建设历程》

    1. (1) 材料表述了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过两次历史性跨越,跨越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次跨越使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并说明这次跨越对当时世界的重大影响。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提供了哪些保障。
  • 20. (2021·定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世界工厂”的转移(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特点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1. (1) 分析材料一数据,指出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的哪些政策导致出现了公元1501﹣1840年间的这种发展状况?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 21. (2021·聊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的重要成果。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 22. (2021·通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人民政府于1950--1952年发放的土地证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教育部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四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1. (1) 材料一中,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得以颁发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此次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这次农业调整前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的“此翁”是谁?他的哪一项科研成果被外国媒体誉为“东方魔稻”?
    5. (5) 2020年,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结合以上内容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生问题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23. (2021·黄石)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贾思勰主张“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贯穿了精耕细作求高产的思想,体现了民间谚语所说“顷不比亩善”的真谛。他还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掌握农作物的生产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材料二  作为早稻优良品种的占城稻,北宋初时引进,在福建路种植,经过一百多年的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宋金对峙时期,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入南方,对南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偏安于江南的南宋,为了维持与北方对峙的局面,必须致力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农业技术的提高。从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材料三  另一个因素是科学技术的支持。其中,尤其是袁隆平试验成功的杂交水稻得到大面积推广。……湖南有个农民形象的说:“我们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对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贾思勰的主张是通过他的哪部著作体现出来的?这部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怎样的科学精神?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南方农业经济进步的原因。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产生什么影响?
    3.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农民吃饭靠‘两平’”?袁隆平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被称为    A       
  • 24. (2022·织金一模) 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与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文献1

    文献2

    文献3

    一 、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政治局)扩大会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毛泽东同志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也是不断培育形成其伟大精神的历程。

    ——整理自齐彪等《中国共产党精神及其谱系探析》

    材料三  以下是习近平引用的有关民本思想的经典名句。

    经典名句

    学派

    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

    材料四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强调“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结果与呈现。

    ——摘编自商志晓《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 (1) 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则文献,说出相关会议名称及其意义。
    2. (2) 将特区精神、长征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填入材料二的相应位置。从这三种精神中任选其一,结合史实说出对这一精神内涵的理解。
    3. (3) 完成材料三的表格。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三、论述题
  • 25. (2021·河南) 请结合下列图片中人物的活动和所处的时代,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人物所处时代的关系;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王进喜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杨利伟走出舱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