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三单元 /7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青蒿素:人...

更新时间:2022-04-25 浏览次数:94 类型:同步测试
一、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随堂检测试卷
  • 1.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hāo)     璀(càn)     基(jǐng)     撒手人(yuán) B . (xuàn)     相(bó)     栏(zhà)     孜不倦(zī) C . 疾(nüè)     没(yān)     福(zhǐ)     自得意(míng) D . 腋(zhǒu)     杜(zuàn)     皱(zhě)     生物(qiǎn)
  • 2.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毎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__________,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野火沃土,__________,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__________的奋斗史。

    A . 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 B . 以身试险   多难兴邦    不卑不亢 C . 以身许国   一言兴邦   不卑不亢 D . 以身试险   一言兴邦   不屈不挠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面对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的严峻形势,当时年仅39岁的屠呦呦肩负起两个艰巨任务:一是寻找新药;二是继续在中药提取物常山碱上做文章,解决服药后呕吐。 B . 没有任何一个解决方案是完美的,无论怎么创新也总会有提升空间,因此,在解决方案被改进前,我们不能随意而盲目地付诸于实践。 C . 调查发现,未成年孩子的苦恼中,学习焦虑最为突出。心理专家建议,应合理调整家校的升学期望、学生自己的认知期望及自我调适能力等。 D .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时不断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能够让城市充分发挥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屠呦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成就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世界抗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①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手段

    ②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源泉

    ③与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联合攻关

    ④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并研制出系列青蒿素类药品

    ⑤从浩瀚的古代医籍中汲取创新灵感

    ⑥几十年来致力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疟疾的防治研究

    A . ①⑤⑥②④③ B . ⑥②⑤①③④ C . ③②①④⑤⑥ D . ⑤①⑥②③④
  • 5.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 . 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 . 《南方科技周刊》记者采访年届九旬的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屠老,请问您芳龄?” D . 退休多年的老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自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930年12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成分的方法,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成分“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将以青蒿素类为主的联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达3亿人份以上。《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通过采取包括ACT在内的多种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摘编自新华网《折桂国家科技最高奖,屠呦呦独创三“第一”》)

    材料二: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具有国家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影响下,中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的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须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材料三:

    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芽、成长的。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而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中医药学在这种传统文化氛围中得以普及。古代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走卒贩隶,各个阶层或多或少都能知医识药,由儒从医者、由官业医者更是不胜枚举。“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之说,流传甚广。

    近百年来,中医药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甚至即将被取代、被消灭。从历史环境看,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医药学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在这样的语境中,中医成了“失语的中医”,丧失了自己的地位。

    从现实的情况看,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医药执业人员单纯学习中医诊断、方剂、药性,终究难成为一代中医名家(即使一时出名,也会后劲不足)。中药也难以保持和发展地道药材与传统炮制方法。与中医药相关的产品,包括中医药文化产品也难以形成良好、持久的市场氛围。离开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中医理论也难以得到健康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文化研究既担负着推动中医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任,也担任着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

    本来,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是最有资格,也是最应该弘扬传统文化的地方。但是,现代中医院校完全按照西方科学模式进行构建,用所谓的现代科技来研究中医药。中医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语言表达也越来越“标准化”“客观化”,而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主干课程——医古文,也越来越被边缘化,在中医师职称考试中已被取消,换成能与西方科学接轨的现代语言工具——英语。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只是中医院校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用现代科学手段、西医标准来研究中医药,作为一种研究途径,应该承认其研究价值。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目前文化研究越来越萎缩,甚至很多人主张中医学的文化因素恰恰是落后的、迷信的、应该抛弃的东西,于是现代科技手段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甚至唯一手段。实际上,中医具有较其他医学更为浓厚的文化属性。医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换句话说,生命是医学的本体,所以生命文化就是医学的元文化。中医在认识生命的本质、规律问题上,有着不同于西方的鲜明的个性色彩。如中医将“气”看成是生命的本源和动力,将“阴阳五行”看成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中医将自然人与社会人作动态比附,建构了一个由心神调控的心与身同构、同序的小生命系统和人与宇宙同构、同序的大生命系统。中医比现代医学更能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将中医看成是一门生命科学,倒不如将中医看成是一种生命文化。因此,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

    (摘编自张其成《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提高文化软实力》)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独创三个“第一”,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B . 屠呦呦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提取的“醚中干”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挽救全球无数儿童的生命。 C . 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D . “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之说,形象地交代了具有传统文化背景的人学习中医相对容易,说明中医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前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是我国最具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 B . “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中的首选项,可见国家对中医药非常重视。 C .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融合了文、史、哲等学科知识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注定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 D . 中医较其他医学文化属性更为浓厚,因有些人对中医文化存在误解,现代科技手段就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手段。
    3.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 中医药能调节人体免疫力,激发机体防御能力,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病毒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B . 中医文化研究既担负着推动中医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任,也担任着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 C . 中医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且从未中断,具有传承与发展的优势。 D . 多年来,人们对中医药存在着疗效缓慢、只能养生不能治病等偏见,很多中医药方逐渐失传。
    4. (4) 材料一是一则新闻报道,最后一个自然段对这则新闻报道起到哪些作用?请结合新闻体裁特征简要说明。
    5. (5) 面对中医药发展的现状,请你结合材料就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医药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 7. 下面是某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王哲给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尊敬的屠奶奶:

    您好!

    作为当今国际中医界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提供绵薄,我们十分感激。本社广大中医学佼佼者恳请您不吝赐教。

    敬祝编安。

    生物社团   王哲

    2021年4月18日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 8. 阅读下面文段,围绕“国家精神”,根据画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式。

    国家精神是什么?简单两个字,就是一个国家的“国魂”。它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赤子精神

  • 9. 下面是疫苗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 10. 本文是一篇演讲辞。在记叙的同时,还使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起到了点睛的作用。请你恰当地运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围绕屈原的遭际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