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9 浏览次数:4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2022九下·揭西月考)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 . 丞相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分封制
  • 2. (2022九下·揭西月考) 《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省级卫视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艺节目。关于“达人”一词,有人考证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下列言论与《论语》中“达人”的意思有直接关联的是(    )
    A . “仁者爱人” B . “克己复礼” C . “兼爱”和“尚贤” D . “有教无类”
  • 3. (2023七上·黄江期中) 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 .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 .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 . 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 4. (2024七上·黄石期末)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
    A . 王位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行省制 D . 中央集权制
  • 5. (2022九下·揭西月考) “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不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了(    )

    ①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②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③孝文帝名为南伐,实要迁都       ④南伐与迁都均有阻力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③④
  • 6. (2023七下·南宁期中) 唐太宗说:“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反映出(    )
    A . 民贵君轻的思想 B . 农业为本的思想 C . 君治为本的思想 D . 心存百姓的思想
  • 7. (2022九下·揭西月考) 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早在汉朝,江南已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B . 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实为夸张之语,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仍然是北方 C . 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D . 从汉代到宋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8.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
    A . 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 . 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 . 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D . 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 9. (2022九下·揭西月考) 小华同学在收集“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阁”、“军机处”、“文字狱”等参考资料,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
    A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 明清的君主专制 C . 浅议中国古代职官的变化 D . 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
  • 10. (2024七下·海安期末) 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
    A . 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 .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 . 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 .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 11. (2022九下·揭西月考)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
    A . 重武轻文 B . 重农抑商 C . 奖励耕战 D . 重文轻武
  • 12. (2022九下·揭西月考) 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书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中国探险家早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这里的“探险家”是指(   )
    A . B . C . D .
  • 13. (2022九下·揭西月考) 弘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下列诗句抒发的思想情怀和抱负与英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 .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文天祥) B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岳飞) C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 D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 14. (2022九下·揭西月考) 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他是(    )

    内容

    起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

    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

    A . 秋瑾 B . 章炳麟 C . 陈天华 D . 孙中山
  • 15. (2022九下·揭西月考) 以下表格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有(    )
    A .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 促进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C .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 . 促使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16. (2022九下·揭西月考) 下面所示是1842年至1901年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项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 . 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 B . 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 .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历程
  • 17. (2023八上·双流期末)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 .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 18. (2021九上·深圳开学考)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报道反映的是正面战场上的哪次战役?(   )
    A . 淞沪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长沙会战
  • 19. (2023·宜城模拟) “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文中评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抗日战争胜利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全国人大召开
  • 20. (2023·潮阳模拟) 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增长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 .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 21. (2022九下·揭西月考)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分工……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 )
    A . 土地改革后的喜悦 B . 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 C . 对农村改革的肯定 D . 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
  • 22. (2024八下·道里期末)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
    A .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 .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 . “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D .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 23. (2022九下·揭西月考) 2019年是中美两国建交4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 . 基辛格访问中国 B .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 C . 中美建交 D .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 24. (2024九下·赣榆模拟) 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
    A . 认为抽签选举危害性很小 B . 高度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C . 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D . 没有人愿意通过抽签参与政治
  • 25. (2023·乾安三模) “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久。”下列选项与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
    A . 文成公主入藏 B . 大化改新 C . 纸币 D . 明治维新
  • 26. (2024九下·天津市模拟) 当时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实现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以下最能充分体现材料中精神的是(    )
    A . 《最后的晚餐》 B . 《共产党宣言》 C . 《汉谟拉比法典》 D . 《查士丁尼法典》
  • 27. (2022九上·同安期末) 根据美国权威政治机构布什研究所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已“十分虚弱”,又有约八成受访者认为美国民主正在走下坡路。美国近代民主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A . 《权利法案》的颁布 B . 《独立宣言》的发表 C . 1787年宪法的颁布 D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 28. (2024九下·浦口模拟)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 .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 . 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 . 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D . 加强了中央集权
  • 29. (2022九下·揭西月考) 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500多场战争中70%都有大国的参与。而二战后的几十年来,不仅没有发生全球性的战争,有大国参与的局部战争不到三分之一,很多都是小国之间的冲突或内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国(    )
    A . 忙于医治战争创伤 B . 没有结成军事集团 C . 军事实力普遍削弱 D . 受到联合国的约束
  • 30. (2023·潮阳模拟) 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次。后来,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    )
    A . 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方差距 B . 全球化日益加深人们对世界的理性认识 C .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 D . 发展中国家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5分,32题13分,33题12分,共40分)
  • 31. (2022九下·揭西月考)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 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下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答出两条即可)
    2. (2) 材料一中“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期对外友好往来的事例(至少举两例子)。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5. (5)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
  • 32. (2022九下·揭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曾回忆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中国人民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公理难伸,强权未已”,爱国风暴汹涌而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巨大的波潮”和“结果竟是如此之惨”分别指什么?根据材料内容,阐明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
    2. (2) 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认识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进程。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举出体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事例。
    3. (3) 举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在经济、科技和国防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各一例。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或认识?
  • 33. (2023九下·重庆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材料二:1949年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座的四周,嵌有10幅巨型浮雕,高2米,总长度为40余米,概括了从1840年到1949年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八一南昌起义”和“胜利渡长江”是其中两幅。

    材料三:

    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如识。分别说出“八一南昌起义”和“胜利渡长江”两个历史事件被列入浮雕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呈现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4. (4) 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