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8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2七下·高州月考) 阅读下表,据表格内容可得出(    )

    朝代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表现

    诸侯王发动叛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原因

    分封诸侯

    节度使权力过重

    内轻外重

    影响

    叛乱被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

    中央与地方权力对比失衡,后患无穷,国势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A . 封建王朝社会矛盾尖锐 B . 加强中央集权能稳定王朝 C . 封建割据导致汉朝衰亡 D . 割据分裂只出现于王朝末期
  • 2. (2023七下·鸡泽期中) 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以下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
    A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 “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C . “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 D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3. (2022七下·防城期中) 根据下图可知,隋朝完成了(    )

    A . 中央集权 B . 民族融合 C . 专制强化 D . 国家统一
  • 4. (2022七下·高州月考) “北方战火始终未能平息,经济也比较落后,人口持续大减。直至后周后期才逐渐恢复,但经济实力不如南方。”回顾历史可知,导致北方经济落后的原因包括(    )

    ①安史之乱    ②唐末农民起义    ③藩镇割据    ④周世宗改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5. (2022七下·高州月考) 百家讲坛中《盛唐的背影》讲述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孕育在盛世中的暴乱,使整个华北大地从高度繁华突然倒退了数百年。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 B . 安史叛军先攻占洛阳,又逼近长安 C . 安史之乱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 .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 6. (2022七下·高州月考) 当代日本依旧保留了许多源自古代中国的文化元素,使得“唐风洋溢奈良城”。这一现象的出现应归功于(    )

    ①遣唐使团    ②玄奘大师    ③鉴真和尚    ④金城公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7. (2021九上·重庆开学考)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下列选项属于“交流互鉴——中外友好交流”的是(    )
    A . 遣唐使来华 B . 康熙帝亲征雅克萨 C . 戚继光抗倭 D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8. (2022七下·高州月考)   2016年4月,由黄晓明主演的电影《大唐玄奘》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关于玄奘西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玄奘西游的目的地是日本 B . 玄奘西游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C . 玄奘西游回国后,其亲身经历被记载在《大唐西域记》 D . 玄奘西游反映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 9. (2022七下·高州月考) 下侧是7-8世纪两位历史人物的活动路线图。图中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A . 文明交流互鉴 B . 民族关系和睦 C . 海外贸易繁荣 D . 边疆管理加强
  • 10. (2022七下·封开期末) 波斯湾著名港口尸罗夫港(位于今伊朗布什尔省)发现的陶瓷中,长沙窑外销瓷格外引人注目。印尼海域打捞出的“黑石号”沉船上装载有6万多件文物,大都是具有西亚风格的唐朝瓷器,这些瓷器应该是阿拉伯人在唐朝定制的。由此可见(    )
    A . 从事制瓷业的阿拉伯人多 B . 唐代制瓷水平达到顶峰 C . 唐朝尊重和包容外来文化 D . 唐朝时的海外贸易发达
  • 11. (2022七下·高州月考) 习近平指出,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唐朝时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创新工具是(    )
    A . B . C . D .
  • 12. (2022七下·高州月考) 史书评价武则天统治有“贞观遗风”。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初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 C . 武则天统治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D . 武则天残酷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和旧贵族
  • 13. (2022七下·高州月考) “大唐不夜城”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建有大雁塔北广场、玄奘广场、贞观广场等,有贞观之治、武后行从、开元盛世等五大文化雕塑,共同展现了千年古都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轴线,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雕塑景观街区和全国首个刷脸支付街区。“大唐不夜城”应在今天的哪一城市(    )
    A . 西安 B . 洛阳 C . 开封 D . 邯郸
  • 14. (2022七下·高州月考) 《旧唐书·杨绾传》中提到:“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隋书》中提到大业元年,隋炀帝的两道诏令中分别写到:“及学业才能,一艺可取,咸宜访采,将身入朝。”“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由此可见(    )
    A . 隋炀帝设进士科是为了挑选全天下才子入朝为官 B . 隋炀帝设进士科只想吸纳社会最底层的文人寒士 C . 隋炀帝设进士科是对科举制选官标准的重大背叛 D . 进士科设立后,名门士族弟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 15. (2022七下·高州月考) 在6世纪的最后25年,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分裂了将近30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漫长分裂期之一。新的朝代的建立,扫清了分裂期遗留下来的大部分制度上的瓦砾,并为一个新的统一国家和社会打下了基础。据此推断,“新的朝代”指的是(    )
    A . 东汉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北宋
  • 16. (2023七下·南海月考) 开皇三年(583年)政府调整徭役制度。原先北周的制度,民年十八岁成丁,现今改为二十一岁成丁,把开始服役的时间推迟了三年;原先北周丁男每年服役一月,现今改为二十天;调绢额原先是四丈,现今改为二丈,减少丁一半。这些变化表明(    )
    A . 隋文帝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B .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 . 隋炀帝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D . 唐太宗关心百姓疾苦
  • 17. (2022七下·高州月考) “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的转折点,从此盛唐的繁华已成为历史。随后唐朝出现了(    )
    A .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局面 B . 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C . 宋朝国家统一的局面 D . 闭关锁国的局面
  • 18. (2024七下·紫金月考) 唐玄宗天宝年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拥兵20万,而中央兵力却不满8万。这反映了当时唐朝(    )
    A . 边镇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B . 出现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C . 民族间交融进一步发展 D . 启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官
  • 19. (2023七下·平邑月考)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去年中国新冠肺炎严重期间,日本友人捐赠武汉的医疗用品上所题的字,让中国人十分感动。中日友好往来自古就非常频繁,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派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佛宗大师前去日本传授佛经,请问这位佛宗大师是:(    )

    A . 姚崇 B . 鉴真和尚 C . 高僧玄奘 D . 阿倍仲麻吕
  • 20. (2022七下·高州月考) 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下列不属于唐朝采取的措施的是(    )
    A . 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B . 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 C . 外国人考中进士可以做官 D . 命令外国人必须改用汉姓
  • 21. (2022七下·高州月考) 唐代,中国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在诗歌、书法、绘画、音乐、歌舞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人物中不是生活在唐代的是(   )
    A . 李白、杜甫 B . 欧阳修、王安石 C . 阎立本、吴道子 D . 颜真卿、欧阳询
  • 22. (2024七下·昆明期中) 2020年4月,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是杜甫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尽地介绍给西方世界。在纪录片中,杜甫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称号,更是将其放在世界文学的范畴,与但丁、莎士比亚相比肩,给予了杜甫极大的认可。杜甫的诗( )
    A . 直面社会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B . 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C . 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D . 充满报国情怀,豪放,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 23. (2022七下·高州月考) 以下表述不符合唐朝时期史实的是(    )
    A . 唐朝女子可以骑马、打球等 B .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 C . 长安城规模宏伟,街道宽敞整洁 D . 唐中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 24. (2022七下·高州月考)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是龚自珍形容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诗句。下列都属于贞观时期重用的人才的选项是(    )
    A . 房玄龄、杜如晦、姚崇 B . 姚崇、宋璟、魏征 C .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D . 房玄龄、杜如晦、宋璟
  • 25. (2022七下·高州月考) 下表所列内容为《隋炀帝纪事(部分)》,其中空白处应填入(    )

    ◆611年2月,自江都乘船,经通济渠,北上涿郡,准备攻打辽东

    ◆613年2月,征兵讨高丽,4月至辽东,6月发生杨玄感之变,班师

    ◆615年5月,至太原,避署汾阳宫,8月至雁门,被实厥围,9月围解,10月返至东都

    ◆口口口3月,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A . 616年 B . 617年 C . 618年 D . 619年
  • 26. (2022七下·小榄镇期中) “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 . 实现了南北方统一 B . 推动了隋朝的对外交往 C . 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 . 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 27. (2022七下·高州月考) 唐朝的节度使是(    )
    A . 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官员 B . 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C . 中央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D . 皇帝任命的巡查地方事务的使者
  • 28. (2024七下·余江期中) 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
    A . 文成公主 B . 武则天 C . 张骞 D . 李清照
  • 29. (2022七下·高州月考) “繁盛一时的隋朝”因何而灭亡(    )
    A . 宦官专权 B . 经济落后 C . 外族入侵 D . 统治残暴
  • 30. (2022七下·高州月考)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主要是因为魏征(    )
    A . 作战勇敢 B . 为人谦虚 C . 敢于直言 D . 善良
二、综合题(40分,31题11分,32题15分,33题14分)
  • 31. (2022七下·高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大运河对中国长期的政治统一起到了毫无半分夸张的重要作用。……大运河既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实际的交通系统,它把已经分裂了四个世纪的两个各自为政的地区重新纳入到一个政体当中。当经济与人口的增长让南方成为中国人口最稠密与生产最高效的地区时,这种连接变得更加重要,南方对成为军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供给与支持主要就依赖这条运河。北京之所以在元、明、清成为首都,也是隋炀帝决定将运河延伸到东北的结果。

    ------[美]陆威仪著,李磊译《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运河两端城市A和B的现在名称分别是什么?C和D河段当时名称分别是什么?
    2. (2) 和图中的黄河、长江、钱塘江等河流相比,大运河在走向上有何特点?大运河有何历史地位?
    3.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的开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32. (2022七下·高州月考) 解读唐诗,品味历史

    某校七年级2班的历史老师发起了“搜集唐诗,解读历史”的系列探究活动。以下是系列活动之一,请你也积极参与吧!

    1. (1) 【搜集唐诗】请你分享一下,搜集唐诗的途径有哪些?试举两例。
    2. (2) 【唐诗解读】以下是2班同学搜集到的两组唐诗,请你参与到对唐诗的解读过程中。

      第一组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②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王建《凉州行》

      ③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李白《哭晁卿衡》

      第二组

      ①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

      ②重镇如割据,轻权绝纪纲。军州体不一,宽猛性所将。——杜甫《入衡州》

      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第一组诗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3. (3) 第二组诗句中的①②两句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4. (4) 《不第后赋菊》的作者为了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愿望,采取了什么行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 (5) 【主题归纳】依据上述两组唐诗及其解读,归纳此次探究的主题。
  • 33. (2022七下·高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公务员考试是中国国家行政机关选拔录用公务员的一种特定的人才甄别方式。我国自隋唐时期就有类似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材料一:“以试为选”大致确保了相对的社会公平。朝廷可得人才,士子可求机遇。

    材料二:(隋唐时期)考试是选官的基本途径,考试的内容是儒家经籍与诗赋文章,普通人士只有通过寒窗苦读,才能实现跻身于社会上层的愿望,因此与考试相衔接的学校教育,在古代被看作是选拔人才的预备场所。

    材料三:“考试的巨大活力大大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诗、赋的繁荣无不与进士科重视文章辞彩有关,书法的繁荣也与以书取士相关。”

    1. (1) 请根据材料一提示完成隋唐“公务员考试”形成的过程:

      人物

      措施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设置②,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⑤制度

    2. (2) 材料一说明隋唐“公务员考试”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材料二说明隋唐“公务员考试”在教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材料三说明隋唐“公务员考试”在文化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