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2-04-16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12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指的是在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环境下,用儿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从小全面认识和正确辨别无处不在的媒介,能够对所接收和创造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合理享用大众传播信息,趋利避害,从而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力量。媒介素养教育的要义,是培养儿童青少年“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它作为一种养成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网络信息的需求不同,家长不妨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对8岁以下的低年龄段孩子以制定规则、养成习惯为主,如不泄露个人隐私、拒绝网络不文明行为等。对8岁以上的孩子以沟通交流为主,引导他们学会判断信息源的真假;拒绝与不认识的网友见面;鼓励他们从新媒介使用中学习新知识,规避负面影响。同时,家长要放下身段,善于向孩子学习新媒介知识和技能,以沟通代替权威,不露痕迹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摘编自陈若葵《提高孩子“媒介素养”需从家庭入手》,《中国妇女报》2018年10月)

    材料二:



    (摘编自《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2019年5月5日)

    材料三:

    被称作“数字原住民”的青少年对网络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一代”。面对泥沙俱下的新媒体网结环境,家长们需要从“疏还是堵”这个问题直接跳到“如何疏导”上来,引导青少年提高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构筑健康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营造亲子共享新媒体的良好氛围。

    不少家长担心新媒体使用带来的风险,将孩子自制能力差、学习不好都归咎于接触媒介。其实,智能手机使用对青少年发展既有可能产生危害,也有潜在益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手机方式得当,会让青少年的理解和共情能力更强,线上交流有可能让青少年觉得比线下的交流更令人满意和有意义。

    作为家长,既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媒介素养的系统知识,以信息理解能力、预防网络诈骗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教育为重点;又要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注重对子女信息质疑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有效地使用网络,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网瘾隐患,增强抵御互联网不良影响的能力。还应鼓励子女发表新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帮助孩子解释有歧义的信息和排除干扰性的信息,鼓励孩子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和批判,寓媒介素养教育于娱乐中。

    (摘编自《提升家庭媒介素养是当务之急》,《中国教育报》2019年5月15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媒介素养教育属于养成教育,它采用少年儿童喜欢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有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 B . 根据调查报告,父母每天使用电子媒介60分钟以上的占大多数,而子女每天使用电子媒介时间在60分钟以下的为多数。 C . 在家庭内部,家长要放下身段向孩子学习新媒体知识和技能,更要从自身立场出发,想方设法对孩子施行媒介素养教育。 D . 家长要陪伴、鼓励孩子,尊重其上网权,注重引导,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质疑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少年出生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对网络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是天生的,因而缺失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 B . 父母和子女在新媒体端浏览信息时都较为关注社会新闻和时政,然而子女更偏向于娱乐消遣性的内容。 C . 家长和孩子中都有一小部分人使用新媒体时间超过了6小时,由此可见父母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D . 智能手机是“双刃剑”,孩子自制能力差、学习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是使用新媒体造成的。
    3. (3) 请结合材料分析提升家庭媒介素养的意义。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20分)
  • 2. 下列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日,元妃送出灯谜让大家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欢,也命人制作灯谜让大家猜,还请来了贾政,整个聚会的气氛融洽欢快。 B .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读《西厢记》被黛玉发现,后来黛玉也认真阅读,宝玉借书中的词自比张生,还用“倾国倾城的貌”表白黛玉。 C . 贾政等人为新建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在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的地方,贾宝玉题匾“沁芳”,又拟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频摇头叹气。 D . 由于刘姥姥进大观园激发了贾母的兴致,贾母拣大红菊花簪于头上,凤姐给刘姥姥插了一头菊花。刘姥姥夸大观园竟比画儿还强十倍,贾母即命探春画大观园的“行乐图”。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宁荣两府,说道:

    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下列人物不属于这里说的“安富尊荣者”的是(   )

    A . 贾敬 B . 贾赦 C . 贾政 D . 贾珍
  • 4. 名著阅读。
    1. (1)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回目中的“杨妃”“飞燕”分别指的是《红楼梦》中
    2. (2) 宝玉养伤之际,劝王夫人说:贾宝玉现在长大了,而大观园里只有他一个男孩,男女在一起不方便,最好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
    3. (3) 贾政自谦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于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因闻贾代儒称赞宝玉专能对对,便带他进园拟匾。宝玉根据“红杏梢头挂酒旗”题了的匾。
    4. (4) 下面是《红楼梦》中重要的故事情节,请对这些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进行正确排列:

      ①梦游幻境  ②元妃省亲  ③黛玉葬花  ④共读西厢  ⑤雨村断案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1. (1) 文段中,薛宝钗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2. (2)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簪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51分)
  • 6. 文言文阅读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沛公则车骑  

      杀人如不能

      乎大国之间 

      庖月更刀,折也

      于寡妻,至于兄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阳武人陈平事项羽,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仗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 , 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如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五月,将军纪信言于汉王曰:“事急矣!臣请诳楚,王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量,曰:“食尽,汉王降。”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去,令韩王信与周苛、魏约、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汉王从之。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灭楚》,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B .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C .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D .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2. (2)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参乘”意义相同。 B . 长者,文中指地位显贵的人。《齐桓晋文之事》中“为长者折枝”一句中的“长者”也是这个意思。 C . 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文中“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D . 赐骸骨,亦称“乞遗骸”,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请允许我自己回老家安度晚年,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攻打荥阳时,汉军处于劣势,不得已选择割地求和,亚父看出这是进攻的最好时机,但项王仁义,不愿意趁人之危,没有听从,这让亚父非常愤怒。 B . 汉王把四万两黄金交给陈平,由他全权处理,不再过问金钱的支出问题,可见汉王对陈平的信任,陈平也不负所托,顺利离间了项羽和钟离昧等人的关系。 C . 在楚汉约定平分天下之后,项羽选择东归;汉王在属下的劝谏之下决定趁着楚军疲惫不堪之际,乘势一举夺取天下。 D . 事态紧急之时,纪信乘上了汉王的车子,诈称投降,楚人欢呼雀跃,以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不料汉王趁乱从西门逃走,项王盛怒之下烧死了纪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②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

    5. (5) “纪事本末”与“纪传体”“编年体”一样,也是一种史书体裁。比较选文内容与所学的《鸿门宴》和《烛之武退秦师》,你认为“纪事本末”有哪些特征?请简要说明。
  • 8. 古代诗歌阅读

    客至[注]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这首诗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诗人久经离乱,暂时定居下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从户外的春景着笔,“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给人江波浩渺之感,鸥鸟“日日来”更是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 B . 颔联写诗人不曾因迎客扫过庭院花径,说明门庭客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开门迎客,主人喜出望外之情溢于言表。 C . 颈联实写待客的场景,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客饮酒,却因为家境贫寒有酒无菜,力不从心,心中不免有歉疚之意。 D . 尾联巧妙地以邀邻助兴的细节描写作结,诗人隔着篱笆高声呼喊,请邻翁共饮作陪,将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2. (2) 世人评此诗为“不见深艰作意之语,而有天然真致”,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评价作简要分析。
  • 9.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2. (2) 《游园【皂罗袍】》中“”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以后,内心涌出无限哀怨。
    3. (3)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运用比喻描绘了江水清澈灵动、山苍翠高耸的形态。
    4. (4) 舟,在古诗中是常用的意象。《登岳阳楼》(杜甫)、《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中都有包含“舟”的诗句,分别是“”“”。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
  • 10. 你所在的班级将于下周五参加学校的音乐广场汇演。预热在即,班委会现邀请你参与讨论班级音乐广场的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与会之前需提交一份宣传草案,请选用两种媒介,参考示例予以完善。

    班级音乐广场跨媒介宣传策划草案

    媒介一:校园海报

    宣传思路:以排演时的趣图为底本制作主题鲜明海报,张贴于教学楼各个楼层。

    媒介二:

    宣传思路:

    媒介三:

    宣传思路:

  • 11. 请根据所指定的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转述。
    1. (1) 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
    2. (2) 在给下级的通知里:
    3. (3) 为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
五、写作(6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钝感”相对敏感而言,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不会烦恼,不会气馁。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渡边淳一(日本当代作家)

    材料二:

    一个敏感的人,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的因素。——阿尼克斯特(苏联文艺学家)

    “钝感”和“敏感”是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你认为在当下生活中应该保持何种态度?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在班会课上和同学们交流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