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九地市2022年初三下学期语文摸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26 浏览次数:10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运用
  • 1. (2022九下·河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河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长期以来,燕赵大地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民族关系不断巩固,(xuàn lì)灿烂的民族团结之花历久弥新。

    [乙]作为河北避暑胜地的坝上草原,张北坝上不仅有辽阔的草原和蓝色的湖泊 , 还(náng kuò)了森林、河流、湿地、沙丘和沟谷等多种地貌。

    [丙]千百年来,河北人民创新并传承的非遗技艺 , 彰显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脉,是对燕赵儿女自强不息、海纳百川等优秀品格的生动诠释。

    1. (1) 根据上面[甲][忆]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xuàn lì) ②(náng kuò)

    2. (2) 给上面[乙][丙]两段文字中的加点词语注音。

      ①湖泊( ) ②悠久( )

    3. (3) [丙]句中划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2. (2022·河北模拟)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树木丛生,。(曹操《观沧海》)
    2. (2)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 《陋室铭》)
    3. (3)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中以“?青衫湿”表达了志同道合者难觅的悲痛,又含蓄地抒发了救国救民的热切情怀。
    4. (4) 《北冥有鱼》中用比喻的手法描述大鹏奋飞上天情形的句子是:怒而飞,
    5. (5) 《岳阳楼记》中简练而又生动地概说洞庭湖阴晴变化的句子是:
    6. (6)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用“邹忌修八尺有余,”描写出邹忌的形象之美。
  • 3. (2022九下·河北月考) 为下面的景物描写加一句诗文进行总结概括,你会选用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步入景区,轻盈灵动的山水仿佛滋着水汽一样连连往眼眸里撞,贪婪地呼吸着裹挟草木清香的山间空气,心情也变得轻快跳跃起来。至山底时,突然一声乌鸣,把湖和山都唤醒了。太阳也从远山的背后探出了头。不久,雾霭散去,一霎间,湖山的上空,陡然铺展了万道霞光。树林深处,鸟鸣声此起彼伏,一派生机盎然。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柳宗元 《小石潭记》)

    我选(填序号),理由是:

  • 4. (2022九下·河北月考) 学校举办以“开展课后服务丰富课余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课后服务是由于家长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不匹配的矛盾产生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课后服务是为学生课后活动提供的服务,目前有的学校已经开始落实这一政策,开展延迟放学、“愿留尽留”的课后服务。

    [材料二]

    1. (1) [明含义]许多同学不明白什么是“课后服务”,请你根据材料为他们做简单介绍。
    2. (2) [巧回复]看到学校的通知后,有不少家长在学校的官方公众号里写下了留言。下面是“小叶爸爸”的留言,请你代替学校进行回复,以消除他的顾虑。

      小叶爸爸:“如果课后服务让孩子们多上了几节课,会不会加重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呀?”

二、阅读积累(50分)
  • 5. (2022九下·河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既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 B . 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 C . 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墓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D . 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2. (2) 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的作用。
    3.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根据下面提示续写你的感悟。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只要再坚持一下,你也能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同样,在人生的道路……

  • 6. (2022九下·河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始,熹少时,慨然有求道之志。父松病亟 , 尝属熹曰:“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三人,学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事之,而惟其言之听。”故熹之学既博求之经传,复遍交当世有识之士。延平李侗老矣,尝学于罗从彦,熹归自同安不远数百里,徒步往从之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熹没 , 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注释)①亟(jí):危急。②同安:地名。③没:同“殁”,死。④训说: 训释解说。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尝熹曰     属(   )

      学于罗从彦      尝(   )

      ③大抵穷理以其知      致(   )

      ④于是其精力      竭(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慨然有求道志    吾妻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 . 为学    欲穷林(《桃花源记》) C . 居敬为主    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D . 道统之传始晦    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即死,汝往事之,而惟其言之听。

      ②不远数百里,徒步往从之。

    4. (4) 从选文和《送东阳马生序》中可以看出,真正的“为学者”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 7. (2022九下·河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颁奖礼服有风度更有温度

    ①2月6日,冬奥会北京颁奖广场和张家口颁奖广场首次启用,礼仪人员身着“唐花飞雪”礼服亮相,尽显美感。

    ②据悉,颁奖礼服共有三个系列,名为“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和“唐花飞雪”,分别应用于雪上场馆、冰上场馆和颁奖广场。“既有风度,又有温度”的颁奖礼服是如何制作的?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制作团队负责人王谦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③“赛时冬奥会颁奖广场最低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必须在保证美观的前提下,做好颁奖礼仪人员保暖工作,这为颁奖服装制作带来不小挑战。”王谦说,2019年10月,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体育展示和颁奖仪式服务赞助商,北奥集团接到颁奖服装生产制作任务。样式大体确定后,在选择服装材料时,制作团队组织各方力量,多次展开研讨,反复研究低温环境下不同材质的使用体感及保温性能。

    ④起初,进入制作团队视野的是鸭绒、鹅绒等传统材料,但团队希望能有更多选择,开始多方征集方案。这时,国内一家企业提供的聚酰亚胺纤维材料让团队成员眼前一亮。聚酰亚胺纤维技术起源于航空航天对新材料的需求,此前主要用作宇航服、防护服等,但用于礼仪服装尚无先例。权威机构对比测试表明,采用聚酰亚胺抓绒面料,相比相同克重的世界顶级抓绒保暖面料,能使受试者体温高出4-6摄氏度。最终,北奥集团采用聚酰亚胺纤维材料作为外套填充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耐高低温特性、皮肤适应性好、材料本身导热系数低等优势,且比传统材料更轻薄。

    ⑤在外套“隔热”基础上,团队又提出内衣“生热”思路,在服装肩部、腹部、背部等内嵌石墨烯柔性织物发热材料,通过充电,温度可迅速提升。这种石墨烯织物还采用智能温控技术,通过按键操作可在38摄氏度至52摄氏度间调节档位,实现精确到1摄氏度的精准调温。

    ⑥无论是聚酰亚胺纤维还是石墨烯柔性织物发热材料,均由国内企业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北京冬奥会颁奖服装背后的新技术运用,正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我国创新发展的无穷魅力。”王谦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选文的主要说明内容是什么?
    2. (2) 文章第⑥段中加点词“完全”是否过于绝对,请谈谈你的理解。
    3. (3)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 8. (2022九下·河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怀念周有光老人

    马识途

    ①我认识周有光先生很晚,慕名巳久却无缘识荆,内心免不了深深遗憾。一日在京和老友张彦(《今日中国》原副主编)说起这个遗憾,而张彦恰是周老旧友,于是便引我去周老家拜访。我们走走停停,寻寻觅觅,终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背后找到了座落在后拐捧胡同的一幢旧楼,这便是周老家所在地。我们沿楼内陡梯上到三楼,走进周老的家,来到他窄狭的书房。书架的中间,靠窗有一张三尺小桌,周老坐在桌前一边的椅子上。经介绍后,他请我在他对面的木凳上落座。记忆中,那是一个陈旧的凳子,我坐上去只听得叽叽咯咯一阵响,很耽心会把凳子坐垮了,周老似乎并不在意。

    ②虽然当时我和周老是初次见面,可他却如见老友一般,像摆家常放言恣肆地高谈阔论起来,语多幽默机智,言人之未能言,言人之未敢言,使我大开脑筋,通体舒畅。坦白说,初次见面周老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率真豁达,坦荡如风。.

    ③周老说他本是研究经济的,1955 年周恩来总理把他从上海调到北京,到文字改革委员会,改行研究语言学,创制汉语拼音字母。他后来才悟出,这原来是周总理有意救他。我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说,因为他刚来北京不久,他的经济著名同行沈志远等在上海被打成“右派”,他独在北京而安然无恙。他还说后来“文革”中他年老力衰还被下放宁夏五七干校劳动,十分辛苦,开始时免不了整日烦闷,然而后来烦闷却随着他多年顽固难治的失眠症一起不药而愈。那失眠症,至今未犯。他慨然道:人生失意莫自悲,逆顺祸福本相依。山穷水尽似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笑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我们问他长寿之道,当时他已近百岁,他幽默地说,大概老天把他忘记了吧,一直没有召唤他。引得大笑。他说,古来皇帝为了长寿,没有不去求仙拜佛的,祈求长生不老、万古常存,可哪有一个活过一百岁?现代一些权贵人家,总是表现出越有权越怕死、越有钱越怕死的样子,其实怕死才是催命鬼,任你花钱吃名贵补药,甚至求神拜佛,但有几个活到一百岁的?关键是人到百岁不言老,真到点不请自去,如此达观,才有好心态,有了好心态,才能长寿。

    ④我听了周老关于人生哲学的至理妙言,感佩不已。回来后作了一首诗,写成书法,连我的文集十二卷送给他。我的诗是这样写的:“行年九七未衰翁,眼亮心明耳尚聪。西学中,这专且博,语言经济贯而通。无心闲侃多风趣,恣意放言见机锋。垂老初交惟憾迟,听君一席坐春风。”周老看了很高兴,连说写得好,也就很自然地把我纳入他的朋友行列。他每出版一本书,都要签名寄我一本,前后已有三、四本,都是文短而意长,言浅而思深,其中一些幽默而咯带辣味的话语,更启人思考。我还把周老的长寿之道融入我与家兄马士弘斟酌写成的“长寿三字诀”中,据说此三字诀经报刊登出后,全国流传,颇受欢迎,实在是转述周老的要言妙道而已,借花献佛罢了。

    ⑤后来,我只要去北京,必争取去看望他,每次一见面,必大放“厥辞”,互相交流切磋,尽兴方肯罢休。还记得大约是他年已逾百岁后的某一年,我已经有98岁了,到北京后去看望他,仍是一如既往,放言恣肆。说到不言老却偏言老的话题,我随口念了我作的顺口溜:“老朽今年九十八,渐聋近盲唯不傻。阎王有请我不去,小鬼来缠我不怕。人生能得几回搏,栽个筋斗算什么。愁云忧霾已扫尽,国泰民安乐无涯。”他听后抚掌大笑,如一顽童。

    ⑥现在周老走了,与我一起共同拟得“长寿三字诀”的兄长也在他进入105岁那年走了。我今年已近105岁,却还老是想起周老的人生哲学和长寿之道,不自惭形秽,也不是鲁迅说的那种无聊之人,借死去的人不能说话之机写纪念文章以自街,我已近瞎渐聋,还摸索着执笔写这篇纪念文字,了我心愿而已。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作者回忆了周有光老人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2) 请分析第④段划线诗句在文中的作用。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周有光先生的精神品质。
    4. (4) 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顾序组织材料的?
    5. (5) 文章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
  • 9. (2022九下·河北月考) 阅读《朝花夕拾》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 (1) 以上文段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2. (2) 作者描写这段儿时记忆的目的是什么?
  • 10. (2022·河北模拟)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巧妙利用内心独白来展现人物的成长历程。请结合小说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段保尔的内心独白,探究保尔成长之路中的关键节点。
  • 11. 有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感觉孙悟空前后判若两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体验,阐述理由。
三、妙笔生花(50分)
  • 12. (2022九下·河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扬长避短”有三层解释:第一层解释,发挥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第二层解释,宣扬别人的长处,回避别人的短处;第三层解释,善于学习使自己擅长的技能更长,避开自己的短处。这三层解释包含了应用、交流和学习等方面的道理。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选取其中一层解释,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②自拟题目:③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