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4-22 浏览次数:5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 .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 .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 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 2.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
    时期 整地工具 中耕工具
    夏朝 耒、锛、铲、斧 锄、博
    商朝 耒、锛、铲、锸、斧、析 铲、博
    西周 耒、锛、铲、锸、斧、析、援 铲、罅
    A . 已经出现铁犁牛耕 B . 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 C . 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D . 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
  • 3.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 . 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 . 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 . 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 . 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 4.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 . 郑国渠 B . 漕渠 C . 都江堰 D . 白渠
  • 5.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
    A .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 . 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 .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 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 6.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 7.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 . 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 C . 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 . 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
  • 8.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

    A . 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 . 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 . 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 . 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 9.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读下表,影响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年代地域 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 . 朝代时间长短 B . 王朝力量强弱 C . 疆域面积大小 D . 经济格局变化
  • 10.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纸币在中国出现较早,但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能取代金银而成为主要货币。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明清时期( )
    A . 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 B . 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 C . 民众缺乏对纸币价值的认可 D . 纸币容易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 11.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 分工过细 B . 利益内耗 C . 管理僵化 D . 外部竞争
  • 12.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富豪所从事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
    A . 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 . 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 . 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 . 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 13.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汉书》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ì,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 )
    A . 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B . 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 C . 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D . 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 14.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A . 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 . 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 . 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 . 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 15.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 .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 16.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A . 农户种棉日益普遍 B . 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 C .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 家庭手工业超过民营手工业
  • 17.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宋代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这一现象说明( )
    A . 四民等级观念在宋代以后趋于消失 B . 抑商政策在宋明时期出现一定松动 C . “贱商令”抑制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D . 古代在科举领域不存在抑商的现象
  • 18.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 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 . 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 . 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 . 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 19.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 )

    图一 金属货币—圆形方孔钱   图二 纸币—“交子”

    A . 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 . 商帮出现后的垄断 C . 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 D . 商品经济的繁荣
  • 20.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 乡村市场的繁荣 C .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 . 坊市制继续实行
  • 21. (2022高二上·高县开学考) 范仲淹《四民诗》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这说明( )
    A . 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 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 . 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 D . 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 22.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1661—1795)苏州潮州会馆城内购买房屋的情况表。主要反映了当时( )
    年代 门面(间) 地基(进) 价银(两)
    康熙五十六年 1 3 247
    雍正元年 2 2 280
    乾隆十二年 1 2 270
    乾隆二十二年 1 2 450
    乾隆二十六年 1 2 540
    A . 工商业规模的发展受到制约 B . 潮州商人控制了苏州的商业 C . 商人投资房产导致房价上涨 D . 传统观念影响经济活动
  • 23.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 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这反映出( )
    A . 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 . 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 . 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 D . 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较发达
  • 24.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江浙地区的工商业市镇,在宋代出现71个,明代达到318个,清代(1840年前)增加到487个。”就明清时期而言,与这些市镇相关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 体现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 . 市镇的经济职能专门化分工明显 C . 位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要冲之地 D . 推动了对外贸易的高度发达繁荣
  • 25. (2022高一上·官渡期中) 《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商品交易)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封建地租重 B .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 商品经济繁荣 D . 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 26.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 )
    A .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 .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 . 徽人独具商业传统 D . 农产品商品化增强
  • 27.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 .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 .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 .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28.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 .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 . 自耕农数量减少 C . 国家赋税收入锐减 D . 土地兼并加剧
  • 29.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A .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 30.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 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 . 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 .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 31.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体现。
    2. (2) 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 (3) 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材料三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 32. (2022高一下·临潼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材料三: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

    1. (1)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
    2. (2) 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土地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政策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危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