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 | 试剂 | 制备装置 | 收集方法 | |
A | NO | Cu+稀HNO3 | b | c |
B | NH3 | NH4Cl | a | d |
C | O2 | 过氧化氢溶液+MnO2 | b | e |
D | Cl2 | MnO2+浓盐酸 | b | c |
图中[Cs+]/[Rb+]表示平衡时铯离子浓度和铷离子浓度之比,其它类似
实验目的 | 实验药品 | |
A | 证明乙炔能和Br2反应 | 电石、饱和食盐水、CuSO4溶液和溴水 |
B | 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和SO | 粗盐、蒸馏水、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 |
C |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 | 溴乙烷、NaOH溶液和AgNO3溶液 |
D | 验证乙醇消去产物有乙烯 | 乙醇、浓硫酸和溴水 |
①吸收:用Fe3+将H2S氧化为S,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再生:O2在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下再生Fe3+。
缺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最佳pH范围是1.4~3.0,但酸性条件不利于H2S的吸收,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①碱性条件有利于H2S的吸收,但Fe3+极易形成氢氧化物和硫化物沉淀,请在图中用“↑”或“↓”补全Fe3+的电子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Fe3+有空轨道,可以形成溶于水的Fe3+Ln(配合物,L表示配体,n表示配位数)。
②ⅰ.写出碱性条件下Fe3+Ln氧化H2S生成S8的离子方程式。
ⅱ.O2氧化再生Fe3+Ln的离子方程式:4Fe2+Ln+O2+2H2O=4Fe3+Ln+4OH−
写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下图是EDTA与Fe3+形成配合物的结构示意图,Fe3+外层空轨道采取sp3d2杂化,1mol该配合物中配位键有mol。
①写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MgOCO2也可以写成MgCO3 , 写出CO的VSEPR模型名称。
2H2(g)+O2(g)=2H2O(g) ΔH1
2CH3OH(g)+3O2(g)=4H2O(g)+2CO2(g) ΔH2
写出CO2催化加氢制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ΔH用含ΔH1和ΔH2的代数式表示)。
②CO2催化加氢制甲醇过程中的主要竞争反应为:CO2(g)+H2(g)=CO(g)+H2O(g) ΔH=+41kJ/mol,在恒温密闭容器中,维持压强和投料不变,将CO2和H2按一定流速通过反应器,CO2转化率和CH3OH选择性[x(CH3OH)%=]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分析236℃以后,图b中曲线下降的原因。
③我国科学家设计了离子液体电还原CO2合成CH3OH工艺,写出碱性条件下CO2生成甲醇的电极反应式。
已知:R1-COOH+R2-NH-R3
示例:
已知:i.含镍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有:Ni2+、SO、Cu2+、Fe2+、AsO、Ca2+和Zn2+
ii.饱和H2S溶液中,c(H2S)≈0.1mol/L
ⅲ.部分物质的电离常数和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物质 | 电离常数 | 物质 | 溶度积常数 | 物质 | 溶度积常数 |
H2S | Ka1=1.1×10−7 Ka2=1.3×10−13 | CuS | 6.3×10−36 | FeS | 6.3×10−18 |
NiS | 3.2×10−19 | Ni(OH)2 | 5.5×10−16 | ||
CaF2 | 4×10−11 | Fe(OH)3 | 2.8×10−39 |
资料:ⅰ.[Ag(NH3)2]+⇌ [Ag(NH3)]++NH3 K1=10−3.81
[Ag(NH3)]+⇌ Ag++NH3 K2=10−3.24
ⅱ.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Ag2O溶于氨水
①有研究表明:配制银氨溶液时,AgNO3和氨水生成Ag(NH3)2NO3 , 写出生成Ag(NH3)2NO3的化学方程式。
②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性微粒可能是Ag+、。
①电极反应式:
ⅰ.还原反应:Ag++e−=Ag
ⅱ.氧化反应:。(碱性条件下)
②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ⅰ.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
ⅱ.随c(OH−)增大,乙醛还原性增强。
③补充实验验证②中的分析。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Ⅰ.插入“饱和KNO3溶液”盐桥,电流表指针偏转; 实验Ⅱ.电流稳定后向右侧烧杯滴加NaOH溶液,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实验Ⅲ.电流再次稳定后向左侧烧杯滴加氨水,指针偏转幅度减小 |
乙同学认为实验Ⅲ不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理由是。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Ⅳ |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氨水,无明显现象,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 | 闻到刺激性气味,溶液略显灰色,试管壁未见银镜 |
Ⅴ |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至pH与实验Ⅳ相同,振荡,溶液变浑浊,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 | 试管壁立即出现银镜 |
①乙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Ⅳ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②分析实验Ⅴ中“立即出现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随c(OH−)增大,可能是也参与了还原。经检验该假设成立,实验方案及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