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2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4

更新时间:2022-05-13 浏览次数:149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18分)
  • 1. (2022·北仑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

    德不孤必有邻,爱与担当让他“一呼百(yìng)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良的民族,灾难面前人心向善,有人(zhèn)       臂高呼就能群起。快递小哥汪勇,平时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平凡人,他手上没有任何资源,凭的就是满腔热忱,尽全力护送医务人员,运送防疫物资,感动了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他的善良和担当,凝聚起无数群众的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善良、无私的品德集中(bào)       发的力量。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他们,被誉为“国士”,专业是他们的素养,担当是他们的使命,他们敬畏生命,他们尊重真相。心存正气自然香,他们是防“疫”狙击战的定心丸。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1. (1) 一呼百(yìng)            (zhèn)臂高呼        (bào)发
    2. (2) 下列对语段中划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士”在句中是“一个国家中最优秀的人物”的意思。 B . “敬畏”在句中是“敬重和害怕”的意思。 C . “香”在句中是“香气馥郁、芬芳”的意思。 D . “人心向善”是“行善事,有善心”的意思。
  • 2. (2022·北仑模拟) 根据材料,推测词语的意思。
    1. (1) 根据“绝”的意义演变,从下列词条中,为“绝”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序号)

      高才学( ) 天柱折,地维( )

    2. (2)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用青铜铸成人形,作为编钟或灯具的托架。 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造反,“收天下兵, 聚之咸阳,销以为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宫廷中。”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这里加点的“兵”的含义是      

      镜字, 《说文》 释为景也”,根据镜子成像的原理和学过的“春和景明”加以推测,《说文》 中“景”的意思为      

  • 3. (2022·北仑模拟) 小文想以“多彩画卷”为主题辑录诗文,邀你完成填空。
二、阅读(59分)
  • 4. (2022·北仑模拟) 名著阅读
    1. (1) 即将进入初中的妹妹目前只喜欢阅读中外小说。请从下面的作品中任选一部,从内容和阅读方法角度写一则简短的推荐语,吸引妹妹主动阅读小说以外的其他文体的名著作品。

      A.《名人传》  B.《飞向太空港》   C.《傅雷家书》D.   《朝花夕拾》

    2. (2) 祥子因不喜欢虎妞而离开,不久又回来了;简·爱因得知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而选择离开,但最终又回到他身边。他们的“回来”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 5. (2022·北仑模拟) 文学类作品阅读

    热播剧《山海情》的豆瓣评分高达9.3分。小文观剧后将一些精彩片段还原成文字,想从剧本角度探究其深受好评的原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山海情》第22-23集 整村搬迁(有删改)

    1991年,宁夏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展开移民工作(山里到平原)。从涌泉村出来的农校毕业生马得福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动员了部分村民移民,并和他们一起将飞沙走石的移民地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闽宁镇。马得福成了代理镇长,不久,他接到新任务——回涌泉村劝说剩余村民进行整村搬迁(一个都不能少)。

    第一场

    【村委会院子。马得福和父亲马喊水在村支部召开生态移民动员大会。】

    马得福:乡亲们,我真的想带你们去闽宁镇看一下,你们去了也就知道,为啥政府让我们搬迁到那里去了。

    村民甲:人都走了,这村子咋弄?这房子咋弄,土地咋弄呢?

    众村民:对着呢,你们说是不是呀?

    马喊水:(俯下身子)叔,你看你,你去了就有地种,你去了就有新房子住,将来自来水也有呢,燃气也通上了。

    村民乙:哎呀,别再吹了,我女儿就嫁到西安了,我去过,那水跟气一流一出就要花钱!

    村民丙:我就问一下,啥叫整村搬迁?

    村民丁:啥叫整村搬迁,就是把你家的那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的小的,公的母的全部搬迁,鸡牛羊驴都得搬,从今往后你和这个村就没关系了。

    村民甲:(站起来)我搬走了,那房谁住啊?那个地谁种啊?

    马得福:新房子住上了,还惦记着土房干啥?国家有考虑,为了恢复咱们的生态,将来这耕地得种草,种树,房子推了种草,种树。

    村民乙:啥?房推了?凭啥推房啊?你还要把我房子扒了!我看你先人没积德。

    【村民群情激愤,纷纷起立。】

    马喊水:(用力挥手)坐坐,坐下——老支书,你是啥意思,说两句,定个调子。

    老支书:闽宁那边我是去过的,也呆过几年,苦是苦了点,但是有前景。可男女老少都搬,这是要挖村里的根。这事太大了,村里比我年长的人还在,我没有资格表这个态。

    马喊水:李老爷子,您都听见了,您啥意思?

    李太爷:你是问我呢,自古以来议事啊,能争能吵,那还有得商量,要是不同意呢,走人。(起身离去)

    村民乙:走!走!

    众村民:都走!都走!

    【众人离去。】

    第二场

    【马喊水家。马得福和妹妹马得花坐在院里吃饭。】

    马得福:咱村的人咋这么难说话嘛,难怪有人说他们是刁民。

    马喊水:(从屋里出来)你把碗放下,你刚说谁是刁民?

    马得福:我就随口一说,一回咱村啥事都难办。

    马喊水:(生气地摔碗)我给你把话说了,以后再从你嘴里,蹦出“刁民”这两个字,你就从我家给我滚出去。

    马得花:(愤而起身,放下碗筷,冲到村支部,开了喇叭)村里的人都听着,国家让我们搬到闽宁镇,是为了让我们摆脱贫困,过好日子。你们都几十岁的人了,咋不知好歹。光顾着先人,那我们这些后人呢?教室塌了,白校长走了,连个学校都没了。这些年,村里上学的学生是咋上的?你们想过没有?小学跑十几里,初中跑几十里,高中才能住校呢。你们哪家的娃,不是跟我一样受罪,天生在这穷地方。……你们非得让你们的子子孙孙和你们一样受苦受穷,你们才愿意是不是?

    【马喊水、马得福赶紧冲到村支部,批评了马得花,李太爷带着一帮村民来到村支部门口,马喊水让得花给大家赔不是。】

    李太爷:得花说得好!你看我后头这十几个老家伙,这一辈啊,就在咱涌泉村熬着呢,从出生、长大、结婚、生娃、当爸、当爷,这都混成当太爷了,黄土都埋到脖脖了,也都没啥要求了,就一心想死在自己的炕上。但那个年轻人呀应该搬出去,看看外边的新鲜事。我们这十几个老汉,就给咱留到村里头,村子也能留下。

    【马喊水带着马得福来到马家坟地,向他讲述了马家流亡到涌泉村,受李家救助的往事。马得福深受感动,提着礼物到李太爷家赔不是并继续劝他搬迁,李太爷因撇不下房子、庄稼、先人,还是不愿搬迁。】

    第三场

    【第二日,马得福再次赶至李太爷家,发现他躺在炕上不省人事,手旁是开着的半瓶农药。众人七手八脚将李太爷抬上拖拉机,准备送往医院,马喊水急忙提来一壶肥皂水,给灌了半壶,李太爷大口大口吐了后终无大碍。马喊水劝儿子马得福放弃整村搬迁,否则会把老人都逼死的。马得福一夜沉思,第二天清晨,去了村支部。】

    马得福:(打开喇叭)前两天,我爸说,往前数几代,这涌泉村都是李姓,我们马家的老先人是流亡到这儿,让李家老先人给收留下的。这一收留就是几代人,到了我马得福这一代,我根本不觉得我是外乡人,我就是涌泉村人。在我心里,涌泉村就是我的根。但是现在这根扎得再深,也都吸不上水了。乡亲们,我们搬出去,不是为了断根,我们是要把根移到更肥沃的地方,是为了搭上易地扶贫这一班车,是为了得到教育的机会,医疗的机会,得到就业的机会。那天,我要送老太爷去医院,我坐在这拖拉机上,这心里特别难受。我想起我爷爷了,还有我太爷,当年是一家人轮换着抬,翻山越岭的往县医院送,这送到了,人也不行了,太远了!我们离学校太远了!我们离外面太远了!怎么也走不出去,要么就回不来。乡亲们,虽然闽宁镇现在还不是咱的家,但是住的时间长了,那就是家,也能生根。人嘛,毕竟不是树,有两头根,一头在老先人手里,一头就在我们后人手里,我们后人到哪儿了,哪也就能再扎根。

    【李太爷在炕上一面听,一面支起身子,热泪盈眶。】

    第四场

    【李太爷家院子。】

    老支书:哟!老爷子,你身体硬朗了吗?

    李太爷:能不硬朗吗?我还要到那闽宁镇去好好过几天日子呢!

    老支书:想明白了?

    李太爷:早就想明白了,你看咱们这些人呀,见了那些娃娃们都是爷,可见了那些先人们又都是娃娃。就像得福那娃说的好啊,这人都是两头根,跟着先人能扎下根,跟着后人一样也可以扎下根。

    老支书:我还有一事,咱村这百家宴多年都不搞了,我想在搬村的前一夜……咱这老规矩再把它恢复了

    李太爷:好啊!(笑)

    【涌泉村重开百家宴,李太爷做的主,吃饺子和臊子面,“团圆的饺子离乡的面”,纪念这团圆又离别的

    一天。】

    马喊水:(独自在村支部,打开喇叭)大家都注意听着,今天的内容只播送一条,那就是天气预报。气象台预测,明天是个白天,出太阳,没风雨,适宜远行。天气预报播报完了。最后,这是涌泉村最后一次开喇叭,下一次,就到闽宁镇了。父老乡亲们,再见!(落泪至掩面大哭)

    1. (1) 请梳理剧本情节,填写①②空缺处。

    2. (2) 剧中马喊水一直是儿子马得福“劝搬”的得力助手,请结合上文三个划线句中人物动作,分析其在整村搬迁上的心理。
    3. (3) 剧中的喇叭喊话,马得花只说动了年轻人,而马得福却把曾“寻死”的李太爷都说服了。请从演讲立场、说理方法等角度分析马得福演说成功的原因。
    4. (4) 整村搬迁,一个都不能少,编剧的创作意图何在?请结合电视评论与整村搬迁剧情,说说你的看法。

      《人民日报》评扶贫攻坚剧《山海情》:“运神思之笔,用一个小村镇的故事讲出了大中国的情怀,以小体量的篇幅浓缩了大道之行的气象。”

  • 6. (2022·北仑模拟) 非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以下组文,探究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头饰文化内涵。

    【资料一】

        对于一个把美食奉为时尚的国族而言,饕餮是最古老的文化象征,也是中国神系里最惊世骇俗的妖兽。饕餮的尊容,应该算是比较凶恶的。《神异经》形容它身体像牛,长着人的面孔,眼睛却藏在胳肢窝里,酷爱肉食,热衷于偷袭老弱病残或落单的旅行者,完全是一个阴险而卑劣的恶棍。在上古神话传说里,有所谓“四凶”的说法,为首的就是饕餮。

        在华夏农业文明巅峰的唐宋时代,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在大幅提升,而莱肴、香料及其烹饪方法,也进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食物的丰饶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它终结了古老的饥饿模式,解放了人的饕餮本性,让一种曾经被视为罪恶的贪吃习性,变成了可以被容忍和鼓励的嗜好。于是,古代典籍里关于饕餮凶残本性的记录,被时间逐渐淡化,而饕餮就在“超级吃货”的名义下,重新回归了日常的市井生活,以一种充满喜剧色彩的方式,成为人们用来互相打趣的佐料。不仅如此,由于世人的不断鼓励,饕餮的地位逐渐上升,最终被中国人奉为食神。

    ——朱大可《饕餮是如何从妖兽变为神灵的?》(节选)

    【资料二】

        钱欢青(记者):以您多年的研究,您觉得早期中国的神灵形象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

        王青(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纹普遍流行,可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神灵崇拜是很发达的。后来又传入了中原地区,并演变成三代青铜器上装饰的饕餮纹。从兽面纹到饕餮纹,真切反映了早期中国的原始思维特点,也说明早期中国的神灵崇拜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些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中国的神灵是以艺术想象出来的兽面和饕餮为中心,将老虎、鳄鱼、蟒蛇、鸟、牛、鹿等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综合起来,赋予了它们超乎自然的神力。比如在良渚时期,兽面神灵主要是综合了鹰鸟的羽毛及鳄鱼的獠牙和足爪,到夏商时期又加入老虎的獠牙和大眼睛、蟒蛇的身躯,以及牛和鹿的弯角等,从而艺术性地创造出有名的“饕餮”大神。饕餮神灵应该就是夏商时期人们信奉的“最高神”,甲骨文中把这个大神叫作“夔”。古人相信,通过祭祀这些能沟通天地的神灵,就能实现消灾祈福的“世俗”愿望。

    ——钱欢青《王青:神灵考古与早期中国》(节选)

     【资料三】

        饕餮究竟是什么?这迄今尚无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是什么兽?各种说法都有。本书基本同意它是牛头纹。但此牛非凡牛,而是当时巫术宗教仪典中的圣牛。现代民俗学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调查表明,牛头作为巫术宗教仪典的主要标志,被高高挂在树梢,对该氏族部落具有极为重要的神圣意义和保护功能。所以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这种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原始社会晚期以来,随着氏族部落的吞并,战争越来越频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杀掉甚或吃掉非氏族、部落的敌人,杀俘以祭本氏族的图腾和祖先,更是当时的常礼。因之,吃人的饕餮倒恰好可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神话失传,意已难解。但吃人这一基本含义,却是完全符合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的。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像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好些饕餮纹饰也是如此。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李泽厚《美的历程》(节选)

    1. (1) 整理资料时,小组成员做了几条笔记。依据“资料夹”的内容,判断正误。(填“正确”或“错误)

      ①饕餮从远古妖兽变为神灵,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关的。(        )

      ②王青认为饕餮纹是从兽面纹发展而来,综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      )

      ③饕餮纹凶狠残暴的形象中透着拙朴的美,体现了人类早期艺术的稚嫩。(        )

    2. (2) 筛选信息时,小组成员对下面这段文字要不要收入“资料夹”展开讨论。根据活动目的,发表你的看法。


             在第五套人民币 20 元币的正面,“中国人民银行”和“20”数字之间的花纹里,能辨认出一人头形状,眼睛、鼻子、耳朵、嘴、下巴都像模像样。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朱章义告诉成都商报记者,20 元人民币上面的是“饕餮纹”,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另有钱币专家称,这种设计源于防伪和艺术双重考虑。

      ——“百度百科·饕餮纹”(节选)

    3. (3) 学习小组将要发布题为《琮琮是妖兽?——饕餮纹探源》的推文。请你结合以上资料,按要求写一段导语。

      【写作要求】①能提示主要内容,引导读者阅读;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00 字左右;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4. (4) 下面是一位读者阅读推文后的留言,你赞同他的看法吗?结合以上资料,帮学习小组回复。
  • 7. (2022·北仑模拟) 古诗文阅读

    尽管有了“健康码”,但很多同学依然担忧,纷纷表示还是不清楚伤寒感冒和新型冠状肺炎的区别,语文老师找出了张仲景的《伤寒论》,摘录了其中一些文字,和大家一起学习。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亦为伤寒之属。

    尺寸①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②,故头项痛,腰脊强。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③,故腹满而嗌干。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络于肝,故烦满抑闷。此三经皆受病,己入于府,可下泻而已。

    ①    尺寸:尺部寸部的脉象 ②风府:穴位名 ③嗌:ài咽喉

    1. (1) 语文老师想考考大家断句的能力,将划线句子的标点去除,这并不能难倒你,请你给下面这个句子断句并翻译。(限断三处)

      冬 时 严 寒 万 类 深 藏 君 子 固 密 则 不 伤 于 寒

    2. (2) 阅读完文章后,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被寒邪而伤,立刻发出来,那就是伤寒,如果没有发作,随着免疫力的提高,也就好了。 B . 寒毒邪气藏于肌肤之内,四季都可发病,但是春天发病更加可怕,比夏天发病更严重。 C . 春夏季也会得伤寒,但基本上都是由于在冬季触犯了寒邪,寒邪伏藏所致。 D . 口腹部胀满,咽喉干涩,多发于四五日之时,是因为太阴而得病的,是病还没有进入肺腑,所以可以靠自身运动治愈。
    3. (3) 请你结合下列材料,联系生活,谈一谈伤寒和新型冠状肺炎的异同。
    4. (4) 诗中的画线语句从豪门贵族的视角交代了红牡丹的价钱。注释②对“戋戋”一词有两种解释,联系语境,说说你认同哪一种释义?
    5. (5) 在人物描写中蕴含情感,是白居易叙事诗常用的艺术手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买花》如何体现这一艺术手法?
三、写作(68分)
  • 8. (2022·北仑模拟) 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家长陪娃写作业的各种段子频出。“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要辅导孩子写作业”……一句句吐槽戳中了家长们的痛处,激起了共鸣。有人把陪娃写作业列入影响健康的“高危职业”,有人陪娃陪出了“新高度”,“顺便”拿下了教师资格证……面对这些,有人说家长就当“甩手掌柜”吧,也有人提出不支持家长过度参与,甚至充当老师的角色的观点。

    请结合材料和上述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120字左右)

  • 9. (2022·北仑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

    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担当,是责任。

    所谓“我在”,是“我还在”,是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

    ——2021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节选)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