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部分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4-30 浏览次数:8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 1. (2022七下·虞城月考) 近年来,在河南洛阳附近发现了多处隋唐时期的粮仓遗址,如含嘉仓遗址、洛口仓(兴洛仓)遗址、回洛仓遗址、黎阳仓遗址等,如图为含嘉仓示意图。洛阳附近发现多处隋唐时期的粮仓遗址,主要因为当时的洛阳(    )

    A . 是当时漕运体系的枢纽 B . 是全国主要粮食产地 C . 地理气候适合储备粮食 D . 灾民众多,便于救灾
  • 2. (2022七下·虞城月考) 隋文帝末年曾颁布《搜扬贤哲诏》:“诏令州县搜扬贤哲,皆取明知古今,通识治乱,究政教之本,达礼乐之源者,不限多少,不得不举。”材料中隋文帝选拔人才的标准是(    )
    A . 重门第、轻才能 B . 重才能、尚品德 C . 重等级、推权贵 D . 重虚名、崇孝廉
  • 3. (2023七下·海曙期末) 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 . 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 . 开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 . 开创了“开元盛世” D .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 4. (2022七下·虞城月考) 《贞观政要》记载李世民评价隋炀帝:“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
    A . 对隋炀帝的厌恶 B . 喜爱评价所有历史人物 C . 对隋亡的惋惜之情 D . 善于汲取历史教训
  • 5. (2022七下·虞城月考) 唐初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裴矩在隋唐两朝时态度的变化实际上从侧面反映出(    )
    A . 裴矩老奸巨猾 B . 隋炀帝骄奢淫逸 C . 唐太宗虚心纳谏 D . 唐朝进步于隋朝
  • 6. (2022七下·虞城月考) 唐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任)其耕稼,此则富矣。”从唐太宗的这番话中我们看到了他(    )
    A . 勤于政事、刚正不阿 B . 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C . 广纳贤才、从善如流 D . 重视农业、轻徭薄赋
  • 7. (2022七下·虞城月考)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郭沫若称:武则天“芳流剑阁光被利州”。肯定武则天的史学家主要是因为(    )
    A .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D . 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 8. (2022七下·仁化期中) 自古以来王朝成败兴衰的历史,使封建时代“明君圣主”“弼臣良相”及其思想家们,无不痛感官吏的选用管理对统治的稳固和延续的重要性。下列皇帝中没有将“用得贤才,致安之本”这一原则坚持到最后的是(    )
    A . 唐高祖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 9. (2024七下·从江月考) 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 . 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 . 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 . 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 . 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 10. (2022七下·虞城月考) 小明对如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

    A . 都江堰是秦朝时修建的水利工程,筒车是唐朝时发明的生产工具 B . 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 . 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 . 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 11. (2022七下·虞城月考) 2014年印度政府依据《大唐西域记》的相关记载,最终重建那烂陀大学。现在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却是世界上保存唐代风格最完整的建筑。这表明文明具有(    )
    A .   互鉴性 B . 丰富性 C . 多样性 D . 单一性
  • 12. (2022七下·虞城月考) 2020年2月,日本捐赠给湖北的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历史上,为弘扬佛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伟大实践是(  )
    A . 鉴真东渡日本 B . 玄奘西游天竺 C . 张骞通西域 D . 遣唐使到中国
  • 13. (2022七下·虞城月考) 下框内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的部分目录,请你据此判断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鉴真东渡日本 C . 玄奘西游天竺 D . 郑和下西洋
  • 14. (2023七下·梁子湖期末) 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正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说到唐朝外交,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跳出一个词:开放。对于开放,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输入,可是对唐代而言就是凭着开放,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无关的是(   )
    A .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B . 玄奘西行 C . 遣唐使、鉴真东渡 D . 新罗留学生涌往长安
  • 15. (2022七下·虞城月考)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下列对唐朝出现这种现象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国力强盛 B . 民族政策开明 C . 男女平等的理念 D . 对外交流频繁
  • 16. (2024七下·潮阳期末) “它把一个集权、富饶、稳定和辽阔的帝国搞成斗争不休、不安全和分裂的国家。历史学家早就认为它是唐朝史的一个转折点”。它的主角是(    )
    A . 杨贵妃 B . 朱温 C . 黄巢 D . 安禄山
  • 17. (2022七下·虞城月考)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 . 藩镇割据 B . 宦官专权 C . 黄巢起义 D . 安史之乱
  • 18. (2022七下·虞城月考) 清•赵翼记载:五代乱世“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抢夺枉杀,无复人理”。这主要反映了五代时期(    )
    A . 藩镇称雄一方 B . 社会动荡不安 C . 阶级矛盾尖锐 D . 官员贿赂成风
  • 19. (2022七下·蚌埠月考) 下面是小明整理的唐朝灭亡后的历史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①五代十国中的“十国”都是南方政权    ②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

    ③《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时候的情景    ④政权更迭与分立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0. (2022七下·虞城月考)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可以说明下列哪一观点(    )
    A . 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 . 农民战争推动了经济发展 C . 统治者调整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D . 社会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 21. (2022七下·虞城月考) 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 (3) 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 22. (2022七下·虞城月考) 请依据如图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
  • 23. (2022七下·虞城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代“发民工百万”大修运河,历数十年,一脉相通,南北畅行,乃有了今日大运河的雏形…隋朝大运河的邗沟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邢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隋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作为连贯南北交通的动脉,它沟通了长江、黄河的水运交通,加强了南北联系。

    ——摘编自《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千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 (1) 材料一中的“江都”和“涿郡”分别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2. (2) 材料二中的三首诗都是对隋朝开通大运河作出的评价,他们的观点是否一样?
    3. (3) 综上所述,我们应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24. (2022七下·虞城月考) 盛世,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即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材料二: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请写出上述材料中描述的唐朝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 (2) 总结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共同原因?(一点即可)
    3. (3) 唐朝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
  • 25. (2022七下·虞城月考) 唐朝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造就了融洽的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践狄夷,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步辇图》,画幅描绘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内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 (1) 材料一中的“朕”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材料中的“中华”和“狄夷”分别指的是什么?此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2. (2) 材料二、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据材料二、三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事例。
    3. (3) 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你对唐朝的少数民族政策有什么看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