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20*3=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 . 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 . 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 . 孔子“仁”的主张 D . 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 2.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他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作过研究  

    ②从哲学角度回答了人的本质  

    ③对许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 

    ④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3.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代中国历史正处于(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朝时期
  • 4.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阶级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 )
    A . 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 . 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 . 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D . 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 5.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尊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尊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 . 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 . 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C .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 . 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 6.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爱人”以教育含义的主张是( )
    A . 因材施教 B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 诲人不倦 D . 有教无类
  • 7.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一名言。下列各项中,能充分体现他是这一名言的忠实践行者的是(  )

    A . 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 B . 坚持用三段论进行研究 C . 创立阿卡德米学园 D . 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 8.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都定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
    A .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的 B .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崇 C .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 . 孔子作为教师形象的代表已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 9.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

    A .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 理念论 C . 逻辑三段论 D . 美德即知识
  • 10.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下列对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重视传统,尤其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人文理性的传统 B . 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 C . 保证了哈佛能够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推陈出新 D .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为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
  • 11.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康熙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曲折、艰难,至今在民间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康熙帝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清朝初期国内的局势看当属于(  )
    A . 满汉民族间矛盾 B . 清王朝与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 C . 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 . 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
  • 12.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康熙帝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施恩”主要是指康熙帝( )
    A . 加强喀尔喀部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B . 帮助喀尔喀部摆脱漠西蒙古控制 C . 组织会盟使喀尔喀各部诚心归附 D . 开始在喀尔喀地区实行盟旗制度
  • 13.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 开创皇帝制度 C .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14.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康熙帝曾评价自己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是( )
    A . 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B . 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 C . 巩固和缔造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 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 15.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 .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 . 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 .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 . 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 16.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
    A .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 . 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C . 厚之以德,抚之以仁 D . 轻徭薄赋,戒奢从俭
  • 17.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
    A . 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 . 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 . 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 . 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 18.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
    A . 炫耀文治武功 B . 祭祀天地神祇 C . 神化君主统治 D . 报答天地之恩
  • 19.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最能体现他“外举不避仇”的用人风格的是( )
    A . 提拔尉迟敬德 B . 提拔房玄龄 C . 起用杜如晦 D . 重用魏征
  • 20.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秦朝倾国家之力,以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建造了一座雄伟陵墓——秦始皇陵。秦朝能够倾国家之力,完成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是( )
    A .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 . 军事民主制的作用 D . 法家思想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2*20=40分)
  • 21.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总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请回答:

    1. (1) 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 (2) 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 22.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2002年6月,湖南湘西里耶镇传出令中国考古界兴奋的消息:大批秦朝官方文书档案重见天日,至今已出土数量达36000件。这批文书属于地方县政府档案,从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之年到他去世,一年不缺。这11年,正是中国古代历史是分量很重的11年,而此前有关秦始皇帝王朝的原始文字,包括石刻等,不足千字,这一发现,不仅找到了秦代考古史上里程碑式的珍贵材料,同时它也将改写和填写正史有关秦史的大片空白。
    1. (1) 请推测这批书写在竹简上的秦朝文书档案的主要文字字体。并简要说明理由。
    2. (2) 公元前3世纪末,如果从湘西里耶镇(今湖南与重庆交界处)走水路到桂林郡,要经过哪一人工运河?
    3. (3) 文书档案中发现有大量的秦代官方邮书,有的邮书上还有“快行”的字样,表明秦朝政府那时已经有了一整套邮书的寄发、运行、签书制度。结合所学说明秦朝建立这一完备的邮政制度的必要性。
    4. (4) 柳宗元说:“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