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儋州川绵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6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半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的早期遗存,考古学家在此发现房基40多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个、陶窑6座、墓葬200多座、生产生活用品1万多件,以及粟类作物的种子和炭化了的菜籽等。这表明,当时(    )
    A . 干栏式民居有所发展 B . 父权制家庭地位上升 C . 农业聚落已初步形成 D . 早期国家的雏形出现
  • 2.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酒器是商代青铜器中的主要种类,甲骨卜辞中也常见“酒、醴”字,西周早期的大盂鼎铭文记载了商君臣沉湎于酒而亡的教训。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商代(  )
    A . 盛行占卜和鬼神崇拜 B . 青铜制造技术发达 C . 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 D . 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 3. (2022高二下·宁海期中) 李百川小说《绿野仙踪》(乾隆年间成书,据旧钞本)四十九回:何公子递下十二两银子扬长而去,苗秃子帮闲骂道:“不想他是个西番柿子,中看不中吃的歪货物。”据此,对“西番柿子”推断正确的是(    )
    A . 仅作为观赏植物存在 B . 当时不作为食用蔬菜 C . 该物种来自西亚地区 D . 乾隆年间被引入中国
  • 4.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食物,一度被视为“邪恶的植物”,十八世纪以后被称为“地下苹果”,迅速普及。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是该种食物的是(    )
    A . 马铃薯 B . 小麦 C . 水稻 D . 辣椒
  • 5.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18世纪末,拿破仑征战四方,为解决因战线太长导致大批食品腐烂问题,他悬赏征集防止食品变质的技术和装备。厨师阿佩尔根据自己经营食品的经验,提出“密封容器防腐技术”,同时制出第一批玻璃瓶罐头运往前线,大获成功,罐头食品由此诞生。这表明(    )
    A . 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确保食品安全 B . 战争是食品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C . 真空包装技术提升食品保存期限 D . 社会需要促进食品保藏技术革新
  • 6.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匠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这说明战国时期(    )
    A . 成熟制铁技术促进生产工具进步 B . 农业手工业工具已有自成体系 C . 合理行业分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D .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
  • 7.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读英国进口贸易总额表(1784—1836,单位:英镑)从中可见当时的英国(    )

    时间

    总额

    制成品

    粮食

    原材料

    1784-1786

    20386

    2144

    8657

    9585

    1804-1806

    50619

    1729

    21444

    27446

    1814-1816

    64738

    731

    27602

    32405

    1834-1836

    70465

    1926

    20680

    47859

    A . 积极抢占更多投资场所 B . 工业制造能力有所下降 C . 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D . 积极谋划发动鸦片战争
  • 8. (2022高二下·宾县月考) 1802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工厂法》后,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强制适龄儿童去上学。从唯物史观角度解释这一事件的原因,最为恰当的是(    )
    A .   当时城市生活环境恶劣,儿童在外面玩耍很不安全 B . 当时工作生活环境恶劣,职业病严重危害童工健康 C .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更高 D . 工人长时间集中在工厂,不能在家边带孩子边劳动
  • 9.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历史学家汤因比用“革命”来表达英国某一时期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一“革命”(    )
    A . 力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束缚 B . 开端于蒸汽机的发明 C . 使内阁实际上掌握政府权力 D . 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 10. (2022高二上·舟山期末) 据文献记载,官路与民路共同组成了清代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扩大了商品流通的渠道,大量商品正是沿着这一网络的经纬,从任何一地流到另外一地,农村、市镇、城市之间经济上的联系由此而密切起来。据此可知清代(    )
    A . 城乡榷场互市贸易逐渐兴盛 B . 全国范围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C . 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 D .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就此而兴
  • 11. (2022高二下·鹤岗月考) 下表为1740—1800年间英国的工业产值及出口额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    )

    单位:万英镑

    年份

    英国工业产值

    出口额

    1740

    2420

    630

    1770

    3690

    1120

    1800

    6820

    2350

    A . 英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 B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 . 英国工业水平居于世界一流
  • 12.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15世纪,意大利的美第奇银行开始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它不是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而是由几家合伙公司联合,而公司间各自独立,有自己的资本、账本和管理;它是国际性的,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和伦敦等地都有分行。这种经营方式(    )
    A . 加快了工业资本的积累 B . 使意大利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C . 推动了长途贸易的发展 D . 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更加悬殊
  • 13.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西部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主要有滇藏、川藏、陕甘茶马古道。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   )
    A . 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B . 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 C . 促进了中西经济交流频繁 D .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二、单项选择题II : 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两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选项,多选不得分。
  • 14.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逐渐发生着变化,马车、轿子逐步被汽车、轮船、火车替代,“男女授受不亲”观念日益被“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打破。产生这些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有(    )
    A . 封建礼教的束缚  B . 传统观念的改变  C . 西方文明的影响  D . 社会经济的发展
  • 15.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下图是1838—1852年英国造品输华年平均数统计图。

    其中,1848—1852年与1843—1847年相比,英国制造品输华年平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A . 英国生产技术落后  B .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C . 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销售  D . 中国社会购买力低下
三、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5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2分。
  • 16.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意义。
  • 17.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趋于成熟。宋代皇室南渡使北宋时期的京菜(河南菜)与六朝以来发展的江浙菜交融汇合。各地大量难民与皇家贵族的集中促使高、中、低档饮食都有了广大的市场,加之中国人缺少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的宗教饮食禁忌,因此国人天上地下水生陆长的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丰富的食物种类,加之各地域各阶层东西南北上下尊卑的饮食“亚文化”的综合,最终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烹饪艺术。

    ——摘编自秦晖《思无涯,行有制》

    材料二:18世纪以前,小麦在英国的食谱中还属于奢侈品,但到18世纪60年代,小麦已成为大部分劳工家庭的主食。同时,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社会下层主要以面包作为主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主食则包括了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变化,烤面包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內容,到 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却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如果说法国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便相反,他们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中国菜”趋于成熟的经济因素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英国“饮食”的变化原因。
  • 18.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它展示了机械牵引的优越性,也带动了英国的筑路热潮。私人铁路公司以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运营,依托银行和股市迅速扩张。随着大型路网优势的逐步显现,铁路公司的兼并运动愈演愈烈。为解决路网连结问题,议会于1846年立法规定铁路公司必须采用标准铁轨。

    材料二:随着公路、航空运输的兴起,20世纪中后期铁路运营在英国等发达国家每况愈下。进入21世纪,在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再度将铁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英国铁路通过国有化得以重振。中国则开启以高铁运输、研发、贸易为核心的“高铁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高铁开始对外出口。

    ——据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铁路兴衰的历史启示。
  • 19.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 厦门城市发展大事记(部分)

    1843年

    厦门开埠。

    1897年

    厦门邮政(后改为“厦门一等邮局”)开办,由厦门海关管理。

    1902年

    《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签订。

    1925年

    中山路开工建设,华侨陆续在此修建南洋风情的骑楼式建筑。

    1956年

    厦门海堤建成,鹰厦铁路铺轨到厦门。

    1976年

    东渡港区动工建设。

    1981年

    厦门经济特区正式动工兴建。

    1993年

    福建省第一家麦当劳在厦门中山路开张。

    1994年

    全国人大授予厦门市经济特区立法权。

    2002年

    习近平同志深入厦门调研,作出了“跨岛发展”的战略决策。

    2017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

    ——据丁国炎等主编《厦门简史》

    根据所学知识,整体把握材料信息(三条以上),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