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英华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0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 1. (2022八下·乐清月考) 回忆所学课文,读下面的文字,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翻开新的课本,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了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我们知道了鲁迅笔下偏(pì)的平桥村是迅哥儿理想的乐土;我们也感受到陕北安塞腰鼓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kàng)奋了的(páng)礡气势;我们还体会到吴伯箫远离乡井后想起小时候挑着灯笼上学情景的怅(wǎng)之情。

  • 2. (2022八下·乐清月考) 古诗文名句填空。

    诗歌是流淌着情感的文字。《子衿》中苦恋的女子,失落惆怅地叹息:“挑兮达兮,在城

    阙兮。!”读起来令人为之动容。《题乌江亭》中, “”一句语含惋惜,亦含讽刺,表明真正的英雄不必以失败为耻,失败了总结经验教训,东山再起也不无可能。《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孟浩然心怀希冀,借鱼来婉转含蓄地表露从政的心愿“”《渔翁》中从视觉和听觉描写旭日初升、青山绿水的景色的句子是

  • 3. (2022八下·乐清月考) 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 (1) 请仿照示例,从“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
    2. (2) 肯德基、寿司等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有的同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对此,你认为应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呢?请简要论述。
二、阅读。(50分)   
  • 4. (2022八下·乐清月考) 名著阅读。
    1. (1) 下列有关《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与傅聪讨论诗词艺术时,傅雷认为白居易对音乐与情绪的关系领悟得很深。 B . 傅雷希望傅聪能通过多写书信来训练文笔,尤其是训练其思想、理智、才智。 C . 傅雷认为一般艺术家偏于理智、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上。 D . 傅雷在人格修养方面提醒傅聪要先批评自己,指点别人不要有“好为人师”之感。
    2. (2) 《傅雷家书》之所以‘著名’,不仅因为其文字,更因傅雷的拳拳爱子之心。请结合家书具体内容,谈谈作者的爱子之心。
  • 5. (2022八下·乐清月考) 文学类作品阅读。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雷抒雁

    “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 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B 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1. (1) 文中说:“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阅读全文,请将青苇记录季节变化的语句摘录出来,填写在横线上。

      ①春季:

      ②夏季:

      ③秋季:

    2. (2) 请概括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几件事。
    3. (3) 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4. (4) 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5. (5) 结合全文,先说说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的理解,再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 6. (2022八下·乐清月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古代的快递什么样

    ①伴随电商的一路高歌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快递业,事实上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一套完整的国家邮政系统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建立了。

    ②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叫作“驿传”或者“邮驿”,是古代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官办官管官用。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政府的公文往来和军情传递。公文和军情对时效性的要求就非常高。那么,这套系统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③汉代马递的最快速度是日行400里(汉代1里等于345米,400里等于138公里)。唐代则规定,每天车行至少120里,骑马180里,皇帝颁布的敕令须日行500里(唐代1里等于450米,500里等于225公里)。清代设立了军机处,传递文书的速度提高到一昼夜600里甚至800里(清代1里等于510米,800里等于408公里)。咸丰和同治时期,由于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各驿站必须接力传递讯息。

    ④如何保密是古代快递业十分重视的问题。为了防止泄密,古人采取了不少手段。

    ⑤秦代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同时对投递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硬性要求: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投递员。防止泄密最重要的手段是密封。在秦代,文书写在竹简上,传递前人们都会将邮件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素上的则要装入书袋中。

    ⑥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有函、箧、囊等。在唐代,公文邮件的封装通常需要囊封。封泥不仅有保密作用,还有等级之分,最高5封,最低3封,封泥越多,邮件越重要。清代邮件的封发、保密和防损工作做得更好,有“重封入递”“木匣入递”“绢袋封发”“汇总封发”“长引隔眼”等多种装封手段。清代在速递奏折一类的重要邮件时还有专用的封装程序,使用“封桶”“报匣”“夹板”等封套,外人是绝对看不到的。

    ⑦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也有物流服务。古代生鲜速递可以追溯到唐代,山东官员进贡海鲜时,为了保证新鲜,会用毡子密封,然后用驿马快速运到长安。然后,这种果蔬生鲜的快递业务大多是为了满足王公贵族们的口腹之欲,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被言官和文人们批评。

    ⑧古代物流也会输送很多来自国外的商品,那时的“快递”输送着最早的“海外购”。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丝绸之路”。隋唐时期,除了陆路以外,还可以走海路,东到日本,西到波斯湾。到了宋代,海运和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和密州设置了5个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彼时海外的商品多达几百种,有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等,其中光是香料就有一百多种。明代的海外贸易虽然时开时禁,但总体上十分繁荣,很多我们现在常见的作物都是这个时候才有的,例如南瓜、玉米、番茄、烟草等。

    (摘自《老友》2019年第4期,有删改)

    【注释】物流:产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流动转移。一般经过包装、运输、存储、养护、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

    1. (1) 请简要分析选文题目有什么作用。
    2. (2) 阅读选文主体部分,概括“古代快递”的特点。

      语段

      特点

      第②~③段

      第④~⑥段

    3. (3) 以下内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伴随电商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快递,业务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B . 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是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组织。 C . 清代咸丰同治时期,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 D . 秦代不仅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封装工具和手段也更加丰富。
    4. (4) 说明这则材料放在选文中哪个自然段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7. (2022八下·乐清月考) 古诗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1)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2022八下·乐清月考)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1. (1) 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

      一  闭  一  开  水  深  广  不  得  渡。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黄发垂髫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采药至衡山  

      深入忘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 . 不知有汉相谓曰 B . 忘路远近 水陆草木 C . 一人便笠自障    先帝不臣卑鄙 D . 真无马邪 余人各复延至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5. (5) 【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           一词相仿。
    6. (6) 【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三、语言运用。(30分)
  • 9. (2022八下·乐清月考) 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可以很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